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 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款本田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 s内迅速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HONDA Gold Wing 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s内迅速展开(见图2),吸收骑士骤然前;中时的剧烈撞击能量(见图3),有效地保护骑手免受或减轻伤害。  相似文献   

3.
奥托立夫公司(Autoliv)已专门为SUV车型开发了二种新式安全气囊,其一为车前脸部安全气囊(FEA),旨在减轻SUV在碰撞行人时的程度(见图1);另一种是前保险杠安全气囊(BA),意在解决发动机罩/底盘较高的SUV车型与小型乘用车相撞时的损害不对等问题(参见图2).  相似文献   

4.
吴正权 《摩托车》2006,(9):23-25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本田金翼GL1800巡航摩托车上。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后0.06s  相似文献   

5.
正车型 2014款斯柯达昊锐车(搭载CEA发动机)故障现象组合仪表上的安全气囊故障灯异常点亮。故障排除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中存储有故障代码"01221副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驾驶人侧-断路/对正极短路"(图1)。如图2所示,该车装配了2个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分别为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79)和副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80),且分别安装在两侧的前车门内(图3),侧面安全气囊安装在前排座椅靠背侧面。分析故障代码01221,推断G180的线路虚接或断路。  相似文献   

6.
正机舱盖执行器安装在机舱盖铰链处(如图140所示),由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控制引爆。机舱盖执行器激活后可以手动复位,但不能重复使用。行人碰撞保护系统原理如图141所示。当行人碰撞传感器监测到碰撞到行人或其他物体时,传感器气压变化的信息传递给安全气囊控制模块,由安全气囊控制模块结合车速等信息进行判定。如果车速在22~50km/h的范围内,则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车辆日益普及,交通事故的逐年递增,社会大众对于驾驶行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高度重视,特别是当摩托车发生意外事故时,如何及时地保护骑乘者,尽量减少伤害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安全气囊已不是现代汽车独权专利的代名词,一种应用于摩托车碰撞时的缓冲专用安全气囊,由本田研制推出并实施于旗下金翼各类摩托车车型,这种名为"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嵌置于摩托车车身的油箱前端部位,而车身前叉内设有传感器,当检测到车辆被意外碰撞的瞬间信号时,由控制器及时指令安全气囊打开,及时有效地吸收骑乘者的运  相似文献   

8.
正9.相互作用安全气囊这款奥迪A8(车型4N)可以选装前部或者后部的相互作用安全气囊。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相互作用安全气囊可以保护并排而坐的两个乘员,防止乘员相互撞击,如图51所示。(1)结构相互作用安全气囊是一种烟火式混合气体发生器,而"普通的"侧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气囊式安全带(如图1所示),它结合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技术,提升了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后座乘客的安全保护,先进的约束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发生后对后座乘客头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分析,由于摩托车结构的特殊性,其驾乘安全自然无法与汽车相比。为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除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外,业内人士和广大摩托车爱好者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摩托车防撞安全装置的研究。本刊今年1期~2期详细介绍了本田公司首次成功研发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如同汽车一样,嵌入摩托车车身前部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的0.06S内迅速展开,吸收骑士骤然前冲时的剧烈撞击能量,有效地保护骑手免受或减轻伤害。在这一领域,我国摩托车行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本文介绍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11.
一、安全气囊系统(SRS)结构 夏利2000型轿车装备有SRS(辅助乘员保护系统),包含驾驶员安全气囊、前座乘客安全气囊和座位安全带收紧器等。夏利2000型轿车SRS系统主要部件位置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一、系统基本组成上海通用君越轿车安全气囊系统部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见图1,各部件的视图见图2、图3、图4、图5,系统电路见图6。1.正面安全气囊系统正面安全气囊系统由安全  相似文献   

13.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14.
本田思域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SRS)主要由驾驶员侧安全气囊、乘客侧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内有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和盘旋电缆组成。安全气囊系统的电路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系统(SRS)具有自诊断功能。当接通点火开关后,若安全气囊指示灯点亮6s以上,或者车辆在行驶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二、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SRS的技术关键1、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要确定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首先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亦即对以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各种摩托车意外事故进行全面统计和综合分  相似文献   

16.
一汽马自达M6乘用车安令气囊系统(SAS)主要由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组件、乘客侧安全气囊组件、侧面安全气囊组件、帘式安全气囊组件、预张紧式座椅安全带、碰撞区域传感器、侧面安全气囊传感器、螺旋弹簧电缆、乘客传感器、乘客侧安全气囊切断指示灯、安全气囊系统报警灯和SAS控制单元等组成,各部件在车上的布置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7.
陆空两用摩托车前瞻(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接2007年第6期) 2 超级空中摩托车 美国的一名试飞员劳里·尼尔(Larry Neal),创造了一款被命名为"Super sky cycle"的超级空中摩托车(见图6),将摩托车和直升飞机技术结合成一体,陆地上能够像摩托车一样机动灵活、任意奔驰,最高车速可达100km/h(见图7);在空中能像直升机一样自由翱翔,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60km/h(见图8).  相似文献   

18.
1 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主要由SRS控制装置、前碰撞传感器、螺旋线束、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前乘员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座椅安全带张紧器、座椅安全带锁扣张紧器和乘员位置检测系统(OPDS)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9.
安全气囊系统(SRS)是一种安全设备,与安全带一起使用时,用于在正面碰撞超过一定极限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飞度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由安全传感器和撞击传感器、转向线盘、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客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装置和前撞击传感器等组成。SRS系统组件的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安全气囊是现代的被动性安全装置之一,对驾乘人员头部、颈部的安全有十分明显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汽车发生正面及侧向碰撞时,其保护作用更明显.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非常迅速,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检测出碰撞强度,并将信号传给电控单元(ECU),对于中等强度以上的碰撞,电控单元向气囊组件发出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气囊迅速充气胀起,当人体接触到气囊时,气囊逐渐泄气,从而对驾乘人员缓冲保护,整个过程仅需几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