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网络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轨道交通车站的接运公交特点,运用TransCAD软件,通过对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网络图层的创建、轨道交通接运网络的指标设定、数据准备,以及用交通分配模型来估计交通路网上的交通流量等,给出接运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并结合北京地铁13号线的望京西站,实证分析接运公交线路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处于过渡期,客流量未达到人们预期的要求,轨道交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情况,通过对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客流量偏低的原因分析,提出在轨道交通建设过渡期使单条或少数几条轨道交通线路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本对策有:发展快速公交(BRT),与轨道交通配合成网;优化调整地面常规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政策引导,使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赢。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处于过渡期,客流量未达到人们预期的要求,轨道交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情况,通过对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客流量偏低的原因分析,提出在轨道交通建设过渡期使单条或少数几条轨道交通线路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本对策有:发展快速公交(BRT),与轨道交通配合成网;优化调整地面常规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政策引导,使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赢.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体现了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组成的出行系统特征分析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各自的运营特点,以最优化出行者出行耗时为目的,通过概率论和计算机仿真的技术,优化二者间的运营组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协同运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地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集疏效率,为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公交出行的费用和时间是公交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决策变量。在城市超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竞争的线路上,基于票价和时间阻抗的广义出行成本,建立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弹性票价与客流量转移模型;针对超长轨道线路延伸段,运用该模型计算轨道弹性票价吸引地面公交客流量转移量和轨道票价收益,并提出弹性票价可行性的判定。通过合理的弹性票价设置,可吸引公共汽车客流向轨道交通方式转移,提高社会效益和轨道交通公司效益。  相似文献   

6.
浅析建立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是深圳市的交通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是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是构成深圳公交一体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一票换乘、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轨道交通网络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是保证各运营商利益,实现跨运营商的公共平台;是满足乘客无障碍换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系统作为2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公共交通系统作用,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一直都是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系统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对哈尔滨市既有地面公交走向特征和轨道交通沿线地面公交资源的情况进行梳理,明确现状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提出哈尔滨市公交调整的策略及方案。  相似文献   

8.
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骨干交通方式,已经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先后投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2012年城市轨道交通工作日平均客流量约为2448万人次,全年的总客流量约为87亿人次。  相似文献   

9.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的核心。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政策和要求角度,提出了轨道-公交网络规划一体化、轨道-公交枢纽一体化建设以及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实施方案,并指出上海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