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动发光标志标线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一次重大改革,技术涵盖LED光电技术、物联网、美学,不仅营造了和谐、优美、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还增加了标志标线的辨识性,提高行车安全性.通过工程实例,对主动发光标志标线的应用进行分析,给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突起路标是一种主动发光型的交通安全设施,与普通突起路标相比,形成的道路行进路线轮廓明亮、清晰并能动态闪烁,明显提高了对驾驶员的视觉刺激强度,它不需要车灯照射就可在远距离引起司机的注意,并能在雨、雪、雾等气象条件下有较好的视认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 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 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 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5.
路侧安全设施设计——美国加州路侧安全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美国加州的路侧安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路侧安全设施的规范制定,设计实践和施工要求的几点启示。这包括制订高速公路路侧安全设计标准,提高路侧防护设施防撞标准,深化护栏等防护设施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及养护中的交通安全等等。这些启示对提高我国路侧安全设计水平,减少路侧安全事故,促进路侧安全主动防治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结合成都锦城绿道一期工程桂溪生态公园内一级绿道的施工实践,分析了荧光石路面及水性漆路面在生态公园绿道中的应用。一级绿道的发光路面或采用新型路面材料荧光石,与路面结合为一个整体;或采用涂料涂刷的方式将水性漆夜光粉固结在路表面。路面发光材料在白天吸收太阳光,晚上能够自主发光达10 h,可取代路灯解决路面照明问题,同时对提高路面的安全行驶及节能环保性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发光道路交通标志-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指路标志的设计,采用LED阵列作为背光源透过正面镂空的铝制型材和棱镜型反光膜发光,最后粘贴显示字形的深色反光膜,白天完全保留了普通交通标志的效果,夜间则表现出主动发光或逆反射反光的性能。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交通标志不同于传统的逆反射标志和点阵式主动发光标志,它采用LED阵列背光源透过反光膜的形式发光,部分LED失效后不会影响标志的整体亮度;大面积LED失效后会造成发光字部分明暗不一,但是只会影响标志的美观程度,正面显示的内容只由反光膜字样确定不受背光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公路非断路施工除了会引发交通拥堵外,对施工人员和行驶车辆的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将道路工程施工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安全高效地完成道路施工任务。通过介绍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推荐使用的公路施工工作区主动防护设施,结合现行国内道路施工安全措施,阐述了各类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定义、使用范围及设计要素,以推动和完善我国道路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公路安全设施存在针对性不强和科技水平低的缺陷,应用公路交通绿色智能安全提升技术:新一代蓄能自发光交通标识技术、隧道应急及诱导照明技术、公路护栏低杆照明技术、公路护栏绿色复新技术、公路道口智能警示报警安全提升技术提升公路安全设施的科技水平,浙江省金华市通过示范工程的实践,发挥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应用片石通风路基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片石通风路基的原理、设计与施工,分析了高含冰量冻土采用片石通风路基这一主动保护多年冻土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投资主体的不断转变,设计任务也在多样化,由原来的公路、市政设施等传统工程逐步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许多大型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表现出参照市政设施建设的迹象,市政建设中的许多成熟经验和方法在厂区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应用。但厂区建设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企业对厂区建设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该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厂区建设和规划的思路,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如何把施工期的临时排水设施和运行期的永久性排水设施以及排水设施与其它设施或其它用途相结合,一种设施多种功能,施工期的排水设施能被运行期的排水设施利用,以达到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简化设施等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近10年时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工程设计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城镇道路LID设施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别从透水路面结构、道路几何设计、重要节点LID设施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给出了建议和参考样图,可为后续的城镇道路海绵设施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需求逐渐从“有”转向“优”,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研城市道路中常见的无障碍设施所存在的问题,以人民需求目标为导向,提出了优化提升无障碍设施的策略,以期引领无障碍设施由符合规范要求向满足高质量需求所迭代。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苏州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机能退化的老年人的比例日益提高,为行动不便者的提供可满足交通出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责任。轨道交通是承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构建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环境是全社会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缩影,选取苏州轨道交通的部分站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调查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分析乘客在使用相关设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优化提升研究工作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系统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程实践为依据,总结了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设施施工质量控制两方面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及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公路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受城镇化的影响,路基排水设施改造为城市道路或两侧土地开发利用时被拆除与废弃,使用时间短,资源浪费大。通过分析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全寿命周期理念设置城乡结合部公路的排水设施,结合地理空间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将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分为两侧在开发、待开发及未开发等3种路段类型。通过对不同路段路基排水设施的灵活设置,实现近期建设为远期所用,节约社会资源,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排水设施的设计及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结合超大城市中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经验,梳理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地下管线、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消防设施等5类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分类,构建以管理部件、管理事件和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重大市政设施信息编码体系,保障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感知数据采集的规范化,推动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一网统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是一项确保区域防汛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为确保城市水利设施的完好运行,实现水利设施的动态化管理,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转变以往水利设施养护和管理模式,建立起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建管并举,管养分离”的市场化水利设施养护管理运行模式,从而推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城市水利设施养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邓娜  张正军 《隧道建设》2022,42(12):1985-1995
通过全面梳理深圳市地下交通规划编制的发展与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系统总结深圳市地下交通设施的发展现状与成就,并从理念导向、规划体系、政策制度、智慧建设和评估机制5个方面评估深圳市地下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支撑和引导地下交通发展,在规划层级与内容方面,应开展支撑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地下交通设施发展策略专项研究,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级研究地下交通规划的编制与传导。在规划协调与实施方面,应以交通等地下公共设施空间统筹协调为重点,设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同时完善地下交通设施专项法规,强化信息化建设,并对已建地下交通项目建立评价与反馈制度,迭代式优化地下交通规划,为地下空间发展规模化、深地化积累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