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彦臻  胡以怀 《船舶工程》2017,39(10):62-69
从船坞内作业和水下作业这两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所有船体清洗机器人的开发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超高压爬壁除锈机器人和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突出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的发展优势。将现有的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按磁吸附、真空负压吸附、推力吸附、复合吸附等吸附类型进行分类,具体针对各类吸附移动对其结构功能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对。最后,总结吸附性和灵活性难统一、船体复杂壁面难适应和废水废渣难回收等技术难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力磁轮复合吸附和水射流清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建议,并对多功能化、高智能化、自主性强的多机器人编队协同作业的船体水下清洗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垂直发射的ASROC进入装舰关键阶段据《国际海军》1994年第1/2期报道,由于美国海军已决定使大部分能够瞄准发射ASROC的舰艇退出现役,所以计划中的垂直发射ASROC的研究和装舰工作正进人关键时刻。到本世纪末,美国海军将只有以下一些舰艇仍装载AS...  相似文献   

3.
据《国际防务评论》报道 ,美国海军DD -2 1级对地攻击驱逐舰的各种作战武器系统正在加速研制之中。DD -2 1驱逐舰的对地攻击作战使命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攻击敌方陆上的永久性防御设施 ;二是在 2 5~ 15 0 0nmile的距离内阻断敌方火力 ;三是向陆上提供火力支援。对于第一种任务 ,美国海军准备使用战术型战斧导弹。对于后两种作战任务 ,美国海军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役Mk45型 12 7mm舰炮的射程只有 13nmile ;战斧对地攻击导弹只能对付一定距离的目标 ;而现役舰载“标准”对地攻击导弹也只能部分满足要求。这对于美国…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15日,美国海军“鱼鹰”级(Osprey)猎雷舰的首制舰“鱼鹰”号和4号舰“鸫鸟”号正式退出现役,标志着美国海军在冷战后期研制的唯一一级专用猎雷舰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美国海军计划在2008年年底之前淘汰全部“鱼鹰”,并将它们悉数转让给友好国家和地区。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消息,在美国海军最近向国会提交的2007财年国外转让清单上,“鱼鹰”级猎雷舰和“奥斯丁”级船坞登陆舰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已完成将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改造成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工作,并开始将其编入现役,这一举措将大大增强美国海军的对陆攻击能力。无独有偶,远在冷战期间,苏联也曾大力改装Y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企图使它们摇身一变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只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改造工作只好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现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大多装备了“宙斯盾”作战系统,被统称为“宙斯盾”战舰。  相似文献   

7.
汤海帆 《航海》1993,(1):28-29
1991年11月8日.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正式退出现役。这艘充满传奇色彩的航母是第五艘以独立战争圣地“列克星敦”命名的美国军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因击沉11艘敌舰而荣膺美国总统特别嘉奖。日本法西斯曾三次宣称将它击沉.它也由此得到“太平洋蓝色幽灵”的绰号;截至退役前止,“列克星敦”号接纳战机降落的次数已超过美国海军所有现役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8.
5.3 LPD17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计划 该计划于1993年批准,现已进入建造阶段。它是美国海军为实施“由海向陆”新战略而建造的第一批新一代战舰之一,是第一级根据海军陆战队“舰对目标机动作战”而设计的多功能两栖战舰,用以替代现役的“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  相似文献   

9.
核动力巡洋舰(CGN)在美国海军中消失了10余年后即将卷土重来,美国海军眼下已经着手研制新一代导弹巡洋舰CG(X),其中一个备选设计方案就是满载排水量达到2.5万吨,使用核动力推进装置和装备海基拦截导弹的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CGN(X),美国海军是世界上最早建造和使用核动力巡洋舰的国家,先后建成服役了5级共9艘核动力巡洋舰,但这些曾经叱咤大洋的水面“核巨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便陆续退出现役,到90年代末已彻底从美国海军中消失了,目前世界上仅有俄罗斯海军还留有2艘“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原称“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美国海军的CGN(X)建成服役后,不仅用于替换现役“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常规动力巡洋舰,而且将成为美国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骨干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国外海军舰载核生化探测设备和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美国海军大型舰艇现役核生化战剂探测设备的概况,重点叙述了对现役设备的改进和新探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结合国内发展需求实际情况,对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军事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及军事应用情况,特别是美国海军按9种功能研究开发水下机器人的新情况,军用机器人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等情况,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据《简氏国际海军》1998年 6月号报道 ,美国海军已决定按新型陆地攻击导弹改造现役的标准导弹SM - 2BlockII ,以满足对中程超音速陆地攻击导弹的要求。标准导弹公司把现有的SM - 2导弹按陆地攻击导弹重新生产 ,是满足美国海军火力支援要求的低成本、低风险的办法 ,基础是 :与其它标准导弹SM - 2系列的通用性 ;与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宙斯盾战斗系统的适应性 ;以及采用现有的舰队训练、作战和支援的防御设施降低的成本。该公司还确定了长期发展计划 ,增大陆地攻击标准导弹的射程 ,引进新的有效负载。美国海军计划按陆地攻击标准…  相似文献   

13.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 ,美国海军已计划在 2 0 0 2年以前部署一种新型的“战斧”陆地攻击导弹。这种战术型战斧导弹将用于攻击深层地下硬目标。战术型战斧导弹计划是由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和潜艇作战中心联合提出的 ,目的是大幅度地减少现役战斧导弹的采购和寿命周期成本 ,同时赋予其新的作战效能。为穿入深达 6 .0 9m的要求深度 ,战术型战斧的战斗部重量将比现役战斗部重 50 %。这种穿甲型高温燃烧弹头目前正在研制之中。由于使用了重新设计的低成本弹体 ,所以战术型战斧将不再采用潜艇鱼雷发射管进行发射 ,而由潜艇的垂直发射隔舱或水…  相似文献   

14.
康丁  熊庭  方珍龙  陈勇 《船舶工程》2023,(4):21-26+158
针对清洗机器人受水流作用的工作稳定性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雷诺数Re分别为300、3 000、30 000等3种来流条件下的水下机器人流场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时均流场、瞬态涡结构和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紧贴船壳壁面的水下机器人周围流场稳定性很高,壁面效应使机器人尾涡脱落受到抑制;随雷诺数增加,流体边界层厚度减小,阻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逐渐增大;雷诺数为30 000时,阻力系数为0.53,侧向力系数为0.28,侧向力控制是水下机器人后续研究的重点。研究结果能为清洗机器人工作过程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2006年4月10日报道,美国海军正在探索和研究新的制导弹药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是现役制导弹药未体现或不具备的,将指导海军未来一些弹药型号的立项并提高其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海军为提高潜艇部队沿海作战时的警戒与侦察能力,将利用新型情报收集系统改进现役潜艇。 美参联会最近的研究表明,2015年前,现阶段的高强度作战形势要求海军须保留68艘潜艇,而不是原先计划的缩编至50艘。研究还表明,在不断增加的潜艇部署中,大多数将用来执行情报收集、监视与侦察(ISR)任务。因此,从2002年财政年度开始,海军的重点是提高现役潜艇的情报收集和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据外刊综合报道 ,美国海军旨在改进其AGM - 88高速反辐射导弹 (哈姆 )的研究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美国海军将斥资 3千万美元对高速反辐射论证演示计划进行招标 ,为原“哈姆”导弹研制一种全新的推进系统 ,以提高其射程和速度。美国海军“哈姆”项目负责人称 ,此次升级只是为现役“哈姆”导弹研制一种新的推进装置 ,并非要推出全新的导弹系统。升级后的导弹称为“超高速反辐射导弹” ,将采用变流量冲压 -火箭复合式发动机和尾翼控制转向机构 (也曾设想过采用固体或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射程将达 12 0nmile以上 ,速度也更快 ,因此…  相似文献   

18.
二、美国美国有关造船机器人的项目是由美国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学会的船舶生产委员会下属的柔性自动化专门小组负责的。另外美国海军为了完成其名为“MANTECH”的计划,也成了某些造船机器人的有力支持者。美国海军投资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激光关节机器人系统(LARS)(图3),其投资额为1100美元,于1983年MTS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编译自美国海军学院学报2008年8月号,作者加布里埃尔·柯林斯和迈克尔·格拉布分别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和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号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现役工程军官。本刊编发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报道,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简氏国际防务评论》1996年10月号报道,美国海军空战中心和卡曼电磁公司正在研制一种能替代现役航空母舰上的蒸汽弹射器的飞机起飞电磁弹射系统(下称电磁弹射器)。美国海军曾在40年代制造过一部电磁弹射器的样机。然而,只有在脉冲功率、功率调节、能量贮存和控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才使这样的装置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