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正如今,汽车产业中的众多企业都将"可持续发展"列为目标,渴望踏上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氢能得到了较之以往更热切的关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绿色能源的需求。从国家层面来看,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欧盟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也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视的一项产业。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推动汽车关联产业绿色发展,正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2021年以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简称"中心")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创新高地,助力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格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一份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针对国际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我国金融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根据我国现有绿色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从政策配套、产品推进、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1.1发展新能源成为汽车行业达双碳、促升级的关键“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广义的碳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周显庆  贾大钊 《公路》2022,(4):271-275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雄安新区提出“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总量控制、公平分配、设立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步骤,提出了消耗碳币与奖励碳币相结合的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立,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灵活制定政策,使碳排放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鼓励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实现雄安新区“90/80”绿色交通出行目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启动实施. 为积极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关工作部署,2021年11月上旬,江苏省科技厅面向全省发布了2021年度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围绕江苏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充分发动全省优势科研力量,为打好实现"...  相似文献   

8.
《电动自行车》2022,(2):1-2
腾讯表示要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部署数据中心屋顶光伏,探索新能源微网技术,建设储能电站,搭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腾讯正式公布"净零行动".腾讯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落基山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零碳图景下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机遇》,该报告识别出循环经济产业助力零碳转型的三大关键领域,并指出,三大领域可在解锁新兴市场方面创造巨大的机遇。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加速零碳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动力,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本报告重点分析中国零碳图景下,再生资源利用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以及碳中和目标给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交》2023,(11):35-35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为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号召,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城市交通绿色信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绿色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推进绿色低碳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抓好节能减排工程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就环保问题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汽车因其接近零排放且低碳绿色,在“双碳”背景下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无线充电、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产业,其占有率超过传统燃油车。据此,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交通部门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且仍在继续增加,加快推进交通部门低碳转型极为迫切。分析了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和主要特点,结合已有的国家政策、目标和以往的研究,提出交通部门的碳中和发展路径。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需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替代燃料技术推广和能效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将排放控制在1亿t以内。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是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发展数字经济优势较大,并且数字经济产业属于轻资产无污染的绿色优质产业,投资回报率高,国外的技术垄断相对较低,更易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基于此,阐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性,提出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全面推动整体产业经济结构的绿色优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巴黎协定对于气候治理提出明确要求,绿色低碳不仅成为国家战略,也影响到各产业的发展。处于变革期的汽车产业链,正朝着碳中和方向而努力。在主流零部件供应商中,FORVIA佛瑞亚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起步较早。从可持续材料研发,到绿色工厂实践,佛瑞亚的碳中和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并成为全球首个净零排放目标获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批准的汽车科技企业。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低碳智慧出行展览会”上,佛瑞亚展示了在低碳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碳认证是碳中和发展的关键,将影响影响双碳目标达成结论等多个层级的碳中和建设环节,因此,汽车行业要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碳认证制度。本文基于认证管理要求和创新认证的理念,从政府、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和定制化特性,构建了“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将为政府、行业、企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碳排放信息传递提供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全面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梳理了新形势下公路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内涵,调研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节能降碳决策管理中存在的缺少定量数据支撑、核心技术路径不明确、制度保障措施不健全、低碳循环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制度体系、构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建造新场景等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均将发展新能源电池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动力电池的有力支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使用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双碳”目标,应持续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提升产业低碳竞争力,通过做强全产业链,助力低碳交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企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立法,减少能源利用所造成的碳排放问题,有效地回收利用电池,推动并建立新能源企业保险制度,提高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结合碳中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