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2):65-68,99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某砖混办公楼存在抗震措施不完善、墙体开裂、屋架严重损坏等问题,需要加固改造,根据不改变外观的要求,设计采用设暗构造柱、暗圈梁、增设钢筋网片及钢筋顺水条、挂瓦条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的实例 ,阐述加固改造中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法 ,大大减少加固工作量 ,并提出实用、可靠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桩基持力层的加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和大桥引桥部分桩基存在桩底持力层有溶洞或部分嵌岩的缺陷。采用高压旋喷方法对持力层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桩基的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地下大空间构筑物的开发利用成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热点,相关的抗震规范也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但抗震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与地面结构相比还有差距,存在与地下结构建设水平相脱节的情况。本文对上部拟建立交桥的地铁车站工程进行基于时程分析法的抗震性能研究,对描述2种不同站桥相互关系的设计方案进行数值分析并得出结论,期望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认识与方法的完善提供有益思路。研究结论:(1)各工况下的车站顶板-底板层间位移角均满足相关规范中对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2)站桥分离方案在满足变形和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节省了工程造价和劳动力成本;(3)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地下结构进行计算,宜将计算结果与其他抗震分析方法的对应结果进行比对并进行过程修正,对计算结果的评价应以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薄弱部位的定性分析为主,并作为结构设计的参考依据;(4)本研究成果对地下工程的抗震分析与结构设计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托武汉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桥梁桩基工程,分别对不加固、桩基周围土体注浆加固、采取隔离桩防护3种工况隧道下穿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种加固措施均能减少地表沉降和桩基位移,满足既有结构物变形控制要求;与注浆加固相比,隔离桩防护对地层沉降和桩基位移的控制效果更显著。在此前提下,可综合考虑工程量、工程造价等因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供了一个多层砖混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实例,这对于原设计未考虑地震设防的房屋建筑来说,花少量的钱进行抗震加固,使之具备烈度区要求的抗震能力,是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提出用灰土桩桩网结构加固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并以郑西客运专线为背景,选取典型断面进行设计计算。研究结果:采用灰土桩桩网结构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和工后变形沉降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只要单桩承载力满足容许承载力要求,灰土桩桩网结构的承载力不是设计的控制因素,应该用沉降来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下结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车站的抗震问题已逐步成为地铁建设中新的焦点,而与工程设计相应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仍不够成熟。运用反应位移法对典型地铁车站结构进行地震响应计算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最后得出基于反应位移法计算的地下车站与地震中车站破坏形式比较相符,运用反应位移法计算抗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桩基承载力不足的分析 ,根据桩基设计原理进行桩基承载力检算 ,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 ,用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1.
恒诺大厦结构原设计采用89规范,自2002年局部发生火灾后一直闲置。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果显示,部分框架柱、梁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需进行结构加固。工程采用了加大截面法、布置阻尼器等方法进行结构加固,经检测验收,各项指标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昌鹏 《科技交流》2004,34(2):84-89
随着我国实行铁路大提速战略以来,需要解决大批既有铁路的改造问题,本文就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改造加固过程中对既有桥梁加固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时,桥梁桩基础体量庞大、控制因素繁多,存在较大优化空间。本文从桩基类型、桩长、桩身配筋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满足桩基设计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桩基优化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构建了旋挖挤扩灌注桩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流程,增加了桩基类型的比选方案;(2)提出了地震荷载下桩长优化的联动迭代算法,准确计算出桥墩摩擦桩基础的最优桩长;(3)提出等效地质参数法模拟上覆淤泥层较厚时的桩基计算,优化桩身配筋量效果明显;(4)提出了三次坐标转换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桥墩与基础产生扭角时计算精度不够的问题;(5)以上算法纳入桩基计算系统,大规模应用于多条铁路总承包项目,实现了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精细化计算,满足了高经济性、高安全性与高质量的设计需求,为各项目节约了0.5亿~1.8亿不等的工程造价,可为铁路桥梁桩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广州东站对既有地铁桩基进行拱式托换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以及施工主要过程、施工监测,认为通过监测信息及时对托换方法进行调整,使托换的实施既满足设计思路的要求,又符合实际情况,在动态中完成对既有桩基的荷载转移和对位移的控制,能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车站站台雨棚不仅满足为旅客遮风挡雨的基本服务功能,还要兼顾造型美观的要求。板壳结构雨棚将两者需求同时兼顾,但这种板壳结构的屋面板雨棚结构形式受力复杂,需对其进行抗震性能研究,明确其主要的力学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雨棚结构的三维力学模型,并完成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激励下雨棚的动力响应计算,得到了结构关键部位的位移、加速度、应力响应及结构损伤情况。同时,对不同跨度/波长比值的板壳结构雨棚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悬挑部分对结构整体的地震效应影响较大,抗震的薄弱环节位于悬挑一侧的边柱柱脚和梁柱节点处;多遇地震作用下,雨棚结构的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内,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粘钢加固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乐为  王春平 《铁道学报》2001,23(4):113-115
粘钢加固是指将钢板用建筑胶粘贴于构件表面以提高构件强度的一种加固方法。通过对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钢加固的低周反复试验,探讨了影响框架变形性能的因素: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梁端的弯曲变形、梁纵筋的滑移变形等。提出了粘钢加固框架层间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且和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比较,阐明了粘钢加固后节点构件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秦铁路年运量400 Mt条件下桥涵结构的研究,指出我国既有铁路桥涵进行重载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对典型桥加固改造方案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合理的强化措施后,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可以满足重载运输大轴重、高密度、大运量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瑶海公园站—合肥站区间隧道正下穿未预留条件且经过两次改造的合肥站站房。为保证盾构顺利下穿,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分析了站房基础存在既有沉降、站房无加固时由盾构下穿引起的站房基础沉降及站房上部结构内力变化、不同站房加固方案对应的结构内力变化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层损失率,在站房无加固条件下,盾构隧道下穿会导致站房部分结构承载力不足;提出新增桩基+预应力梁的加固方案,经验算后证实变形及结构内力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昆山南站站房改造工程对既有高铁桥梁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昆山南高架站站房改造工程,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研究新建结构物对邻近高铁桥梁桥墩、基础承载力、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昆山南站新增建筑结构建成后,既有高铁桥墩墩身承载力、局部应力仍满足规范要求;(2)新建桩基从施工到上部荷载加载过程中,对邻近高铁桥既有桩基的摩阻力、剪力和弯矩影响不大,对桩身轴力,上部荷载加载后则有明显增加。桥墩发生向新增建筑区域倾倒的变形趋势,但桥墩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的变化值不大于控制限值1 mm;(3)水泥搅拌桩对地基有加固作用,但其施工时会对桥梁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应保证搅拌桩与桥墩桩基有一定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0.
既有桥梁的改造施工中,常常需要修建临时便线,对便线便桥的墩台基础承载力虽要求不高,但有时天然地基仍然满足不了承载力的要求。长白线K124 km处铁路便桥墩台地基利用粉喷桩加固,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重点阐述了地基加固中粉喷桩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