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文获奖名单特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郑明一等奖《重铸辉煌唱大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钧雷《让海洋强国再现东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张宝印二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实施海洋开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贾宇付玉《纪念郑和学习郑和走强海之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妈祖文化》福建省船东协会秘书长郑锵《历史的远航》(组诗)江苏省新沂市市委南吕《郑和航海推动世界前行的和平之旅》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三等奖《我国的海洋观和郑和下西洋》国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即以使用海图航海而言,据作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诸番志》的序言称,早在十三世纪,就已出现了绘有南海诸岛的海图。明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收有三宝太监郑和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时使用过的海图——《郑和航海图》。该图所绘航路从南京开始,最远直至非洲东部,为  相似文献   

3.
阅毕1982年第3期《航海》载文《郑和宝船尺寸记载有误》。(下称《有误》),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借此与杨槱、施鹤群同志商榷: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资料,被弘治年间的兵部郎中刘大辰付之一炬,几乎全部销毁。这就给我们今天研究郑和宝船问题带来重重困难。资料缺乏,但历史事实是不容抹煞的。曾跟随郑和西下的人员以亲身经历目睹事实,写下了纪行著作传世为证。回族人  相似文献   

4.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5.
贸易往来     
《航海》2005,(4)
永乐十三年,东非麻林国(今坦桑尼亚基尔瓦基西瓦尼)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京进献麒麟即长颈鹿。明成祖朱棣命宫廷画师画下麒麟图像,诏翰林学士沈度写《瑞应麒麟颂》抄在图上。今天,这幅《明人画麒麟图》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与非洲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7.
郑和航海图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后,他的随员陆续写了一些书,如1434年巩珍著《西洋番国志》,1434年费信著《星槎胜览》,1451年马欢著《瀛涯胜览》和1520年黄省曾著《西洋朝贡典录》这些书都没有介绍和记载郑和航海方面的资料,仅记录了沿岸各国的风土人情、物产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8.
听说云南有个郑和公园,是航海史研究者值得一游之地。适逢出差到西南,趁工作空隙去逛了一遍,果然不虚此行。郑和公园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南端的昆阳镇。这里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家乡,其父马哈只墓在该镇月山。为纪念郑和,建国后在月山修建了郑和公园。从东门入园,先到“郑和纪念馆”。此处建筑原为明灭启三年(1623年)筑的玉皇阁,两层飞檐,高踞石台;凭栏远眺,滇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辟为纪念馆后,馆内陈列着郑和像、郑和航海图、《天妃应灵之  相似文献   

9.
读者一看这标题,或许会感到奇怪,历来都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怎会变成九下东西洋。原来郑和在七下西洋之前,已有一次出使暹罗(今泰国),一次到日本,山东大学的潘群同志对此有论文发表在《文史哲》1982年第3期上。本文引用潘群的研究成果,结合其它资料,就郑和下东洋及东西洋分界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0.
郑宽涛 《航海》2007,(2):32-34
在郑和近30年(1405-1433)的航海事业中,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始终协助郑和一起率领船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开展和平外交。郑和去世后,王景弘继续带领船队完成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1.
《航海》1981年第2期曾介绍了一位上海医生随郑和下西洋,名叫陈常。现据《嘉兴府志》记载,当时还有一位上海医生随船远航,他名叫陈以诚,号处梦,金山枫泾人。《嘉兴府志》称其“善诗画,尤精于医。永乐间,应选隶太医院。后从中使(宦官出使称中使)郑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下西洋原因的几种说法《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这样说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说法,我们做一些分析。1.踪迹建文帝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墓,人们的猜  相似文献   

13.
一舟 《中国水运》2005,(2):40-41
600年前(1405年),中国的郑和远洋船队令人瞩目。船队由260多艘海船(据考证,最大的“宝船”有1万多载重吨)组成,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眩耀中国的富甲天下和乐善好施,说明中国当时造船规模和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87年后,西方才有了第一次远航。那是哥伦布带领3艘小帆船和87人,去追寻《马可波罗游记》中神秘的中国。但从郑和以后,中国从海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首次研编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将填补中国自然科技史,特别是中国航海舟船史领域图画集编的缺弱与空白,成为中国航海与舟船历史文献的传世经典。当时光跨入2013年,一部汇集从远古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图像史料,具有历史学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重大价值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简称《中国海史画大典》)大型海洋文化巨著,由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承担研究编撰任务,翻开了前无古人的新篇章。研编《中国海史画大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5.
12月11日,郑和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会上发表题为《大力弘扬郑和精神,促进航海和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讲话。  相似文献   

16.
一、郑和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周髀算经》“周天历度”之说,论述了牵星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1指=2古度=1°.9713;并计算出各牵星板的长度,大者为明尺7寸2分3厘。同时通过现代天文定位计算技术,验算了《郑和海图》和“过洋牵星图”中40处牵星记录,从中筛选出36处牵星的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对考证郑和航海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15世纪初叶的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被史家誉为“明初之盛事”而流芳百世。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访美时,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说:“500多年前, 明朝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同友邦结好。”这是对郑和历史功绩切中肯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葛樵海 《航海》1993,(4):25-26
一四0五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船队离开刘家港开始首次航海。当船队来到印度半岛西南的古里国(今卡利库特),至此离国已有两年了,郑和决定返航。没想到郑和船队回国途中,经过苏门答腊的旧港(今巨港)时遇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开始,世界航测界将迎来一个新的节日——“世界海道测量日”。伴随着现代航运业的迅猛发展,精确的海道测量技术对于保障航行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具有悠久的海道测量史。六百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中绘制的20幅《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航海图集,也是当时全球海道测量的巅峰之作。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海和海洋强国,是时代赋予海道测量的历史责任。2005年11月29日,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The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简称IHO)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