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关于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其本质特征是汽车产业生态经济。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特征、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框架、环境友好设计与环境友好制造、环境政策与管理。此外,文中还指出了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研究工作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报废量也在加大,由报废汽车而引发的环保、节能、回收再利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重点对欧盟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关于加强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发布。2015汽车蓝皮书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演变的规律;不仅需要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目要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革命性、颠覆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实现四个变化。""推动汽车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传递的重要信息。蓝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有关汽车消费信贷的法律十分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和相关的配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分期付款销售。如何完善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法律环境,加快汽车金融建设,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汽车产业政策及其配套文件是一个政策体系,包括《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称为“主政策”)和《汽车消费政策》、《汽车整车特征认定管理办法》、《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及《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等配套文件(上述文件以下统称为“新政策”)。目前除《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已经公布,其余都仅是信息传闻。  相似文献   

6.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汽车零部件扩大出口是我国实现由汽车产业大国走向汽车产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始由快速发展期进入调整期。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契机,以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扩大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公布以后,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根据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和国内私人汽车消费的新形势,提出了大量的新政策内容,比如关于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问题、鼓励私人汽车消费的问题、营销网络建设问题、汽车服务贸易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是指汽车产品及其制造系统的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的汽车,在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能大幅度提高,在汽车生产系统中,机电一体化主要运用在汽车零件加工,汽车整车装配以及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之中,采用现代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汽车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更加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汽车的要求。对汽车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量应用势在必行,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  相似文献   

9.
《上海汽车》2007,(10):43-43
《上海汽车》(月刊)是由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出版的经济、管理和科技综合性汽车刊物。《上海汽车》反映全球汽车科技趋势,聚集汽车产业动态,报道汽车新技术和新成果,研讨汽车产业重点、热点问题,以宽视野、多角度扫描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有较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全球汽车产业加紧整合,绿色理念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中最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国家为汽车产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技术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及销售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我国应进行国内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融入世界汽车产业整合浪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汽摩配》2004,(12):32-33
新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综观今年新推出或新实施的与汽车业相关的政策条文,不难看出,今年不仅有关产业政策的诸多细则出台频繁,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而且众多有关汽车产业方面的政策也在今年开始实施,如《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总结而言,今年实行或出台的新政策,继续以鼓励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方向,并且更为理智、更为灵活、更从实际出发,以人性化作为基本,  相似文献   

12.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瞩目、备受关注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于2004年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了。这部新政策的诞生势必对中国汽车业产生深远影响,必将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引导中国汽车产业走上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道路,为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走向汽车产业大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服务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对汽车维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近几年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引导,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正在逐渐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企业管理方式更趋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     
<正>2019安亭汽车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作为以汽车工业和汽车生产配套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工业城镇——安亭,不仅能感受到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还能享受到汽车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享受。日前,2019安亭汽车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  相似文献   

15.
小雨  平原 《时代汽车》2009,(10):34-37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就汽车产业产业振兴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汽车市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兼并重组、消费升级、小排量汽车等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三方连续8年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年度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聚焦"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措施,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  相似文献   

17.
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叶明海  顾明毅 《汽车工程》2003,25(5):522-525
调查了国内汽车行业物流发展情况,指出了汽车物流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以物流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汽车产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的途径,为我国汽车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管理,全面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汽车消费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从一定意义上说.汽车消费将决定汽车生产制造.以往我国的信贷只注重生产制造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我国信贷和金融逐步涉入汽车消费领域,但步子不大,问题不少.本文对此初作有针对性探悉。  相似文献   

19.
从汽车金融的角度看我国汽车企业价值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监会《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浮出水面,汽车金融作为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管理的理论出发,阐述了汽车金融在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链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汽车消费环境的变化,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有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制定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总的指导方针,它将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制订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