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点介绍国内外不同行业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特点;阐述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常用配合比设计方法特点以及原材料特性和配合比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制备要点;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欧洲、英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中工作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不同。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道岔区结构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分析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功能定位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特殊要求,重点介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的应用历程和现状。工程实践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中的规模应用较好地完善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体系,推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现浇的自密实混凝土与预制的轨道板形成复合板结构,共同承受列车荷载。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的粘接性能影响着整个轨道结构的平稳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文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含气量和胶凝材料用量对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的增大,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的粘接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坍落扩展度不宜超过690 mm;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含气量的增大,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的粘接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在满足工作性能和强度的条件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宜取技术条件规定的上限值6.0%;随着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大,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的粘接强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无砟轨道结构,其结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高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作为充填材料,与轨道板形成复合结构,共同承受列车动荷载。从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复合结构特点及其对充填材料的特殊要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指标、施工关键工艺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现状。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应进一步加强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实体质量无损检测评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压力法、AVA仪和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仪测试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与气泡比表面积,研究了含气量和龄期对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影响,讨论了具备良好抗冻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临界含气量,探究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拌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均随着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混凝土龄期延长,气泡间距系数减小;当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达到4%及以上时,其硬化体具备良好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5.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论述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施工工艺流程,从灌注漏斗、轨道板扣压装置和模板装置方面开展灌注工装研究;从轨道板腔湿润工艺、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艺改进和拆模与养护方面开展灌注工艺研究。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工艺性试验和施工改进与完善,确定关键工艺参数。通过揭板检验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施工质量稳定,施工技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无砟轨道板下填充层采用的自密实砂浆和细石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严格、灌注质量不易控制、成本较高等影响推广应用的问题,在既有成熟的高铁自密实混凝土基础上,开展新型自填充混凝土技术研究.通过室内配比试验,研究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对自填充混凝土流变性能和抗压、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优选原材料、复合外加剂,采用高掺量粉煤灰和微膨胀技术配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具有优良的工作性且坍落度损失小、可泵性好,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与普通泵送钢管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对比试验表明,两者的力学性能相近。将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钢管内填混凝土应用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不仅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具有良好的填充性、抗离析性及混凝土与钢管壁的粘结力,同时满足了施工中采用泵送顶升法浇筑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从材料成本、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综合比较来看,自密实混凝土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中具有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郑阜(郑州—阜阳)客运专线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线外工艺性灌揭板试验,结合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的结构设计与施工特点,分别研究了秋季晴天、秋季小雨和冬季低温天气下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及性能。结果表明:天气变化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小雨和低温天气严重影响了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的外观质量、断面均匀度、孔隙率和吸水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郑徐客运专线、商合杭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作要求,提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试配拌和方法。根据基准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得到自密实混凝土基础配合比,对外加剂、黏度改性材料和粗细骨料进行合理搭配,选定理论配合比,通过现场工艺性试验结果调整并最终确定了施工配合比。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与自密实混凝土硬化体性能的研究,确定了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相似文献   

10.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一定量的超细粉煤灰代替水泥,并经过配比优化可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还对优化配比后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构件受弯、受剪力学性能和工厂生产实体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成型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构件无蜂窝麻面、密实性好,具有更优越的抗裂性能和延性,构件和实梁的受弯、剪性能均与振捣成型的混凝土构件相近;试验还表明,振捣将导致自密实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劣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粘接技术的特点以及胶粘剂在轨道交通车辆中车窗玻璃、车身外部、车内部件、车内地板4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论述了胶粘剂粘接等级的分类方法和特点,阐述了胶粘剂的选择和基材表面处理等使用方法,分析了粘接后胶粘剂在列车运用中的老化原因,提出了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时也指出了粘接技术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了粘接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云计算在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中应用方案,阐述云计算在铁路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分析铁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并提出应用目标和应用模式,铁路业务系统迁移云平台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开发铁路春运组织辅助决策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系统目标.研究和探讨了系统的组织结构、网络结构、技术关键、本系统与铁路运输既有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量子计算的最新研究方向,简述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技术在保密通信、量子算法、数据库搜索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分析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目前制约量子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蓝牙协议一致性测试不仅可以验证一个开发商开发的蓝牙协议是否符合蓝牙特别兴趣小组规范的一种协议一致性测试,它还可以验证一个蓝牙协议实现的能力和行为.主要介绍蓝牙体系结构,并以服务发现协议(SDP)为例,对蓝牙协议一致性测试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便于蓝牙测试仪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全面整合智能型铁路信号电源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分析铁路信号电源系统中各各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进行全面整合的新观念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铁曲线波浪型磨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发生在南京地铁曲线上的波浪型磨耗进行调查和测试,研究多种因素对黏滑振动的影响,并进行轨道振动对比测试,提出波磨预防和治理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货票信息综合应用系统试点应用范围、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分局收入审核系统和路局精密统计系统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薄壁结构提出了一种混合有限元方法,对结构关心的部位采用板壳单元模拟,其他部位采用杆系单元模拟,根据平截面假定推导了2种单元在交界面处的约束方程,由此建立整体混合有限元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可以计算薄壁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整体局部相关稳定。用该方法对某座刚构-单肋钢箱系杆拱组合桥梁进行特征值和弹塑性稳定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模态。实例显示,该方法既可以弥补梁单元模型无法计算构件局部屈曲的不足,又可克服局部板壳模型无法准确模拟其整体边界条件及工作环境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全结构板壳模型产生过多单元数量和庞大结构刚度矩阵的弊端,计算可靠性和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移动支架造桥机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11,他引:36  
系统回顾移动支架造桥技术在国内的进展情况 ,按PC箱梁在移动支架的位置 ,对现有的造桥机进行分类 ,对其 2种施工方式节段拼装法和整孔现浇法进行比较 ,并对造桥机的移动方式、造桥机对曲线PC桥梁的适应能力以及墩旁托架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