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德国造船市场概述当前的世界造船业,形成了以韩国、日本、中国和欧洲及其他造船国家和地区为主的“新四极”格局。而德国是欧洲最大的造船国家,随着日、韩、中造船业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等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但其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备受亚洲船厂的关注。据CESA(欧盟造船工业协会)统计,2001~2004年德国造船三大指标(见表1),造船完工量2001~2004年基本维持在100万总吨左右,新船订单量2003、2004年增加较快,手持船舶订单创近来新高,达到302.2万总吨。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世界船舶市场开始出现转折之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新船完工量突破 1 000万载重吨之年。航运与造船市场仍处中高位 2005年年初以来,油船和散货船航运市场明显降温,集装箱船运价先涨后跌,其原因是船队运力供过于求,船队运力增长率大于海运周转量的增长率。从供求关系上看,2005年航运市场船/货供求基本平衡。油船市场 2005年油运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像2004年那样紧张。上半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 000万载重吨,达到1 20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同时,中国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上升到18%, 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4.
冲向第一的中国造船中国造船随着技术含量、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国际造船市场“锋芒”渐劲。根据世界上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5.
据法新社引述英国克拉克森目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去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线的电气化工程,现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5%。这条高速铁路西起广州东站,东至深圳罗湖桥,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全部工程预计明年5月竣工。 目前国内造船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不日即可动工兴建。该基地设计年造船180万载重吨,相当于我国1996年全年的造船量;年产低速柴油机60万马力,曲轴65根。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总投资约47.17亿元。  相似文献   

7.
《规划》时间2006年到2015年,即“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规划》主要内容船舶工业的产业发展方针和目标、技术发展、产品发展、生产组织现代化、对外合作、重大项目规划、投资管理和发展政策等。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自主开发、建造的主力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造船能力达到2300万载重吨,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50万千瓦  相似文献   

8.
水运·海运     
《运输经理世界》2010,(24):15-15
中国单体规模最大船厂投入使用 12月9日,记者获悉,中国单体规模最大船厂——中船重工天津临港修造船基地投入使用。目前天潮临港修造船基地是中国单体厂区规模最大的修造船基地,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将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和客滚船,修船则以10万载重吨以下的各种船舶航修、海损修理和改装为主。完全建成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500万载重吨,修船200艘,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相似文献   

9.
张琦 《综合运输》1998,(4):22-24
<正> 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1.集装箱船和集装箱趋向大型化。到1995年底,世界20家主要船公司已在营运的载箱量在3500TEU以上的船舶达130多艘,约占其运力的25%以上,载箱量更大的还有4600TEU、4800TEU、5250TEU等大型全集装箱船。全球第四、五代集装箱船正在不断纳线,取代原有的第一、二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运输规模的扩大,速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大船公司竭力增加船舶载箱箱位,加快航速,缩短运到期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船舶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为我国海军设计和建造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率先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业。1994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达到世界造船份额的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国家。2005年,民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17%,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在2000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中,对个体运输船舶安全管理,理应摆上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改革开放使水上个体运输船舶(下称个船)异军突起。国营、集体水运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承包、买断产权,又扩大了个船范围。我国1.8万多公里海岸线,11万多公里通航河流中,全国民用船舶26.4万艘中,个船约占30%,遍及江河湖海,为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又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确保水上运输交通安全。 现状不容乐观 1.个船超常发展,管理难度剧增。改革开放后,走出农田的、企业下岗的富余劳力纷纷买船营运。70年代江苏省一般县(市)有船200~250艘3000吨左右;目前大部分县市已发展到2000艘以上,5万吨左右,多的乡镇逾万吨,兴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528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从13.3%上升到15.3%;承接新船订单的世界份额从18.2%上升到27.1%;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的世界份额从15.7%上升到20.3%。中国造的船畅游全世界作为全球船运最发达的地区,欧洲每年的船只需求量都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和韩国曾是欧洲企业船只重要的采购地。但是近年来,情况变了,中国船只越来越受到欧州客户的青睐。日前,浙江造船公司与德国奥特曼运输公司成功签订了总金额高达24  相似文献   

13.
造船融资是船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船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造船融资对造船行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船舶工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航运企业在国内船厂订船量虽比前几年有了一定幅度提高,但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造船计划要点的分析,及工量、工时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DELMIA为工具的船舶建造计划仿真系统的构建方法,以DPE定义制造所需的工艺和资源,以DELMIAQUEST生成可视化解决方案。分析船舶建造计划占用资源,场地及所需时间的合理性。从而可以提高船厂的场地、设备利用率,形成合理的船厂船舶建造计划。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造船计划要点的分析,及工量、工时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DELMIA为工具的船舶建造计划仿真系统的构建方法,以DPE定义制造所需的工艺和资源,以DELMIA QUEST生成可视化解决方案。分析船舶建造计划占用资源,场地及所需时间的合理性。从而可以提高船厂的场地、设备利用率,形成合理的船厂船舶建造计划。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主要预期经济目标是: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造船完工量达到140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350亿元,船舶出口金额突破50亿美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5个点,利润增长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11929.2亿吨     
<正>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2015年工作会暨四届一次职代会上消息,去年三峡通航安全保持"双零",安全形势创历史最优,三峡船闸共安全运行10794闸次,通过量11929.2万吨(含客船折合运量1031.2万吨);葛洲坝三座船闸共运行18619闸次,通过量11772.5万吨,同比均大增长,创历史新高,枢纽航运效益进一步安全高效发挥。据了解,去年三峡辖区水上零沉船、连续4年零人员死亡,无发生船舶漂流撞坝事故、污染事故,客渡船17年安全渡运无事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8.
更快中国速度折服世人从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份额来看,1995年是184万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 5.3%; 2000年达到346.26万吨,占6.4%; 2005年突破1 200万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上升到18%。中国造船产量“十五”期间接近翻了两番,让世界造船业折服。“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高于日、韩等主要造船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投产,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集装箱船运输业,同时也推动了集装箱船制造业。高性能工程船市场出现缺口在港口建设过程中,从地质勘探到打桩再到浇注码头平台,从头到尾都离不开工程船舶,尤其像洋山港这样的离岸式码头,更是离不开工程船舶的支持。一个港口的建设至少需要几十种工程船舶的配合。如勘探船、打桩船、浮吊船、起重船、挖泥船、吸砂船、导航船、混凝土搅拌船,再加上常见的交通船、拖船、散装水泥运输船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增长以及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班轮公司和集装箱港口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一种新的海运方式——集装箱船运输问世,它以载运集装箱能力(标准箱位)和吨位等数据为划分标准。现在集装箱船船型己发展到了第五代、第六代。第一代集装箱船的载运能力仅为750~1500集装箱船的载运能标准箱,吨位不超过14000总吨。20世纪70年代后,集装箱船舶更新换代的间隔大幅缩短,第三代与第四代间隔为16年,第四代与第五代间隔为7年,第五代与第六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