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5L汽油增压发动机的VVT标定试验,对进排气VVT角度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建立试验样本,并构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分别训练扭矩回归模型和油耗回归模型,使用训练后的回归模型预测发动机扭矩、比油耗.通过与发动机万有特性测试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扭矩大于25N.m的区域,油耗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钟声 《汽车维修》2007,(11):37-38
废气涡轮增压装置是利用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压力去推动涡轮,再由涡轮带动压气机旋转,以提高进气压力,增加气缸的充气量。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能使发动机功率提高30%~100%,并降低发动机的比油耗和比质量,同时减轻发动机的排气污染,还可以扩大发动机的变形系列。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排气背压对有无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重型柴油机油耗及排温等性能的影响,选取了1540r/min和320N.m的稳态工况分别对有EGR和无EGR的发动机进行了变排气背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气背压每增加1kPa,无EGR的发动机油耗率增加0.49g/kWh;有EGR的发动机油耗率增加1.43g/kWh;排气背压对有EGR发动机的油耗率更敏感;低背压时,有EGR发动机的油耗率低于无EGR发动机,高背压时,有EGR发动机高于无EGR发动机。研究结果为重型柴油机排气系统结构设计和布置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设计和匹配最佳的排气型线,可以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增加充气量、提高功率、改善转矩特性、降低油耗率和有害物排放。以某4气门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仿真模型,针对6个关键工况点,缩小原机的排气型线,研究排气型线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排气型线的缩小会导致发动机低速和高速性能下降,但适当缩小有利于提升中速性能;当排气型线缩小为原机的97%时,可以在低速和高速性能下降不多的情况下提升中速常用工况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款涡轮增压GDI发动机凸轮型线和活塞形状的设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对增压GDI发动机的燃烧、缸压、排放和油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米勒循环的GDI增压发动机,在外特性会损失一部分最高功率,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在部分负荷,米勒发动机减少了泵气平均有效压力,从而对降低燃油消耗率的作用比较明显,同时由于米勒效应导致燃烧温度降低,使得NOx排放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在低负荷时THC排放会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台高比功率涡轮增压直喷式卡车柴油机的计算机模拟,预估排气道和燃烧室零件采取隔热措施的效益。将一台标准发动机与隔热发动机进行了比较,隔热发动机的排气道、缸盖、活塞和缸套,或者单独隔热,或者其中几件或全部隔热。还研究了,当通过燃烧室壁的热损失变化相当大时,对发动机工况进行重新最佳化的必要性。 发展一种降低发动机传到冷却系统的热损失的技术,而且能用于现有发动机结构且成本低、改动少,其重要性是公认的。研究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方法,并评价了它们的效果。 本文还叙述了在排气道内安装陶瓷衬套的柴油机的成功试验,发动机的试验运转时间在1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降低发动机排放及油耗的目的,在发动机冷起动阶段使用一种向排气歧管内喷射二次空气的方法,并研究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对冷态发动机排放及油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冷起动阶段HC及CO的排放,同时不使油耗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一款1.5 L气道喷射汽油发动机上开展增加排气调相和进一步减摩擦对降油耗影响的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排气调相器,减小活塞环弹力,改进活塞、活塞环和挺柱涂层,降低机油泵排量,同时采用低弹力气门弹簧等对降低发动机比油耗有显著作用。搭载到一款A级车上的整车NEDC循环油耗降幅超过了5%。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某小排量涡轮增压汽油机,提出48 V电动增压器方案,并通过匹配较大的涡轮增压器,完成复合增压系统方案的改型设计并开展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型方案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不加浓功率,还能显著提高瞬态扭矩响应,同时发动机总体油耗基本保持在原机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于良好的油耗特性和柴油机的成功来说,增压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将来,通过增压缩小排量的策略将共同决定轿车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进一步开发。在汽油机中,为了充分发挥缩小排量的潜力,将根据工况采用不同的压缩比。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为此推出了一辆示范车:设计、制造并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试验了一台带曲轴偏心支承的高增压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机,并将  相似文献   

11.
排气损失能量是发动机热损失的主要形式,在进行整车能量分布表征时需要对其进行量化测试。基于此测试原理构建转毂测试系统,并进行了系统的实车测试试验。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排气能量损失与瞬时油耗强相关。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排气能量损失与瞬时油耗的关系曲线。论文研究为发动机排气能量损失测试与表征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近阶段油耗法规的要求,进行了东风1.4 L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简称14TD)的开发,针对该发动机的直喷燃烧系统开发、涡轮增压器的匹配、NVH开发和标定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通过设计、仿真、试验相结合的开发方式,解决了增压直喷发动机特有的燃油湿壁、喷油系统噪声、颗粒物排放超标等重点问题,最终达到了14TD发动机的所有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废气涡轮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公升功率,改善燃料经济性,降低单位马力重量和原材料消耗的一项有效措施。汽车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后备功率,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大为提高,而且因增压后柴油机工作柔和,排气烟度下降,使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成为降低发动机燃料和排气噪声强度、净化排气的有力对策。柴油机采用增压技术时,结  相似文献   

14.
正丰田近年来在延续混动及自吸发动机路线的同时也陆续推出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丰田采用多种新技术,力求在降低油耗的同时,提升驾驶乐趣如今,为节能减排,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大行其道。但开过增压发动机车型的人,大多体会过涡轮介入生硬、加速不平顺的感觉。"如何将增压发动机做出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感觉,那样平顺、快速地加速?"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指出,这是增压发动机重要的改进方向。丰田近年来在延续混动及自吸发动机路线的同时也陆续推出了涡轮增压发动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国家燃油耗和环保法规要求,上汽集团开发了第3代蓝芯2.0T 发动机,命名为“GL31系列”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相对于上一代发动机,在保持功率和扭矩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燃油耗可节约10%左右,低速响应速度可提高约3倍。介绍了GL31系列发动机的核心关键部件,包括高压铸铝缸体、高滚流气道和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喷射压力高达35 MPa的燃油喷射系统、中置可变气门正时凸轮轴、可变升程气门、小惯量电动涡轮增压器、可开关式机械水泵、可变排量机油泵、树脂齿轮平衡轴、全平衡块曲轴、铸铁环活塞和胀断连杆等。GL31系列发动机不仅采用了上述零部件的最新研发技术,而且在噪声、振动,以及降低摩擦功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该系列发动机为后续新型发动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柴油发动机汽车上。由于增压可以明显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比油耗及排放,因此现代缸径小于100毫米的汽车发动机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增压技术。  相似文献   

17.
解放牌CA10B型汽车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度较高,大气压力较低,致使发动机功率和扭矩降低,油耗增加。我们在1980年和1981年,对解放牌汽车采用废气涡轮增压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使解放牌汽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95马力,最低比油耗降低到250克/马力小时左右,这为高原地区解放牌汽车或同类型号的汽油机载重汽车的技术改造,提高运输效率和  相似文献   

18.
某1.0L自然吸气汽油机增压升级后,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比原机高,引起了对汽油机增压升级后节油机理的疑义。利用GT-Drive平台搭建模型模拟同一车型分别搭载该1.0L增压样机与1.3L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的燃油消耗,并分析不同使用工况下整车的节油潜力。结果表明,与搭载1.3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搭载该1.0L增压发动机在保持整车动力性不变的条件下,整车油耗平均下降5.18%。同时,通过分析排气背压对节油潜力的影响,提出了增压样机进一步节油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取1台非针对稀薄燃烧设计的量产汽油增压直喷发动机进行台架标定试验,了解并研究了在稀释燃烧模式下的燃油经济性、原始排放特性和燃烧噪声特性等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稀释燃烧发动机负荷的变化,泵气损失和爆燃点火效率分别对比油耗的改进具有影响。稀释燃烧通过选取过量空气系数目标,在小负荷时,可以兼得最佳比油耗、燃烧噪声和排放优化;在中大负荷时,比油耗、燃烧噪声和排放优化不可兼得,氮氧化物排放与比油耗和碳氢排放呈反向趋势。稀释燃烧在中小负荷区域燃烧噪声可以得到有效降低,而在中高负荷区域,最佳比油耗工况点的燃烧噪声反而有所上升,但针对排放平衡优化点的燃烧噪声可基本持平或降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1款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通过将发动机机油泵由定排量机油泵更改为可变排量机油泵以达到降低发动机燃油耗的目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优先考虑采用经济性较好、对周边零部件更改程度较小的机械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首先根据发动机润滑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润滑需求确认发动机主油道的最优润滑油压力,其次根据主油道的供油压力确定变量泵的关键性能参数,最后通过发动机燃油耗对比试验确定该变量油泵应用后对降低该发动机燃油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