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用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风扇一般都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水泵轴上或曲轴的前端。风扇的转速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风扇的转速与风量亦随之提高。但是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由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和发动机的转速并无直接关系,它是随着发动机的负荷而变化的。因此在汽车运行时,风扇所产生的风量和冷却发动机所需要的风量就不可能在各种工况下都相适应。通常汽车发动机的风扇是按照对冷却系的最不利工况(例如汽车  相似文献   

2.
废热回收(EHR)系统是改善燃油经济性和车内舒适性的有效且充满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对于冬季的混合动力汽车尤为如此。多数传统旁通系统的热执行器都含有旁通管和旁通阀,从而导致EHR系统的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在有效改善EHR系统废热回收性能的同时,必须使系统的尺寸和质量最小化。非旁通系统回收来自废气的热量,对其废热回收性能进行设置,以确保在高发动机负荷下不超过散热器的冷却能力,从而防止整车动力系统过热。对于非旁通系统来说,在高发动机负荷或高冷却液温度条件下,减少回收热量及在低发动机负荷或低冷却液温度条件下增加回收热量是必不可少的。提出了一种能取代原有旁通阀机构的先进非旁通EHR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是能根据冷却液温度或发动机负荷自动限制回收热量的双层冷却液通道结构,可实现发动机预热阶段的有效废热回收及高发动机负荷或高冷却液温度条件下的有效散热。介绍了该先进非旁通EHR系统的基本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冷起动阶段具有良好的废热回收性能,在发动机高负荷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十、汽车冷却系试验方法(一)试验目的冷却系是维持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将发动机的热量强制带走,避免发动机过热外,还应保持发动机有正常的工作温度而无过冷现象。汽车发动机冷却系有水冷却和空气冷却两种,我厂过去所进行的冷却系试验都是水冷却,因而此方法也仅叙  相似文献   

4.
文章应用CFD软件STAR CCM+及AMEsim研究了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对机舱热管理的影响,在建立三维整车热管理系统数值模型的同时,建立了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得到了车辆在不同转速和车速下散热器和冷凝器的进风量,分析了不同车速下,发动机冷却风扇转速与冷却模块进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散热器进风量对发动机冷却液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风扇转速对散热器进气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当车速小于60km/h时,风扇转速对散热器进气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结合车辆开发性能要求,通过一维、三维联合仿真确定了该车辆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合理转速,并且验证了所选风扇转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发动机部分负荷工作温度和降低发动机全负荷的工作温度的优点在于:◆较低的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低磨损◆改善驾驶室内的采暖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膨胀箱能可靠地分离冷却系中的气体,以避免冷却系在水泵进水侧发生气蚀。膨胀箱中的空气容积要足够大,使冷却液在加热和膨胀时较快地建立压力,在发动机热停机时防止冷却液溅出,如图19所示。  相似文献   

6.
智虎 《汽车驾驶员》2003,(10):12-12
现代汽车发动机因采用了电控技术,发动机的性能大大增强,相对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也都有所提高。所以,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都要求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液的性能应达到以下要求:冰点低,腐蚀性小,热容量大,导热性好;沸点高,化学安定性好,对人体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7.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气温高、幅射热强,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行驶可靠性会变坏,严重时会影响汽车正常行驶。汽车在高温环境里,发动机冷却系的散热温差  相似文献   

8.
北京切诺基吉普车的冷却系中装有硅油风扇离合器,该离合器可自动调节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这样,既保证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又在发动机负荷高速运转时减少冷却风扇所消耗的功率,介绍了该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与风冷发动机的结构区别主要在于冷却系统。风冷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为:与摩托车对流的空气吹拂发动机上为扩大散热面积而与气缸头、气缸体设置一体的散热片,由散热片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空气中,实现热交换。这种冷却方式结构简单可靠,但受发动机结构和工艺限制,不能满足各工况条件下的热负荷需求。相反,水冷发动机由冷却液循环带走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可根据需要对发动机各个部位进行冷却,合理分布发动机热负荷。相对风冷发动机而言,水冷发动机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大、燃油消耗低、排放低、噪声小等优点。水冷发动机在气缸体、气缸头中设计有循环水道,冷却时利用水泵将冷却液从散热器的出水口吸入并加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冷却系的功能是保证该发动机能处于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发动机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及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汽车发动机冷却系整车及部件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冷却风量估算中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修正,给出了冷却系统冷却风量的两种估算方法,为发动机冷却系热平衡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汽车的各种性能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个时候大部分车主注意到了要及时给爱车更换冬季机油等的保养措施.但是在进行冬季换季保养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忘记对水箱中防冻液的检查或更换,这样爱车才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出行和工作带来便利.汽车防冻液主要储存在发动机冷却系中,通过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中没有用来做功的热量带出发动机继而保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因此防冻液不仅能够降低水的冰点而且还能提高水的沸点.此外防冻液还能起到防止水垢和腐蚀冷却系管路的作用,建议一年四季汽车中都要使用防冻液作为冷却系的冷却介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防冻液降低水冰点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车用发动机传统冷却风扇和各种离合器式冷却风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自控电动冷却风扇。采用这种冷却风扇,不仅可以大量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实现高温冷却,减少发动机热损失,还可解决车用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的过热问题。预计可使汽车节油10%。  相似文献   

14.
水泵作为汽车冷却系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强制冷却水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以提高冷却效能.水泵漏水,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效能,严重时导致发动机烧缸垫甚至发动机损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一、控制技术的汽车发动机装置及性能在新制造工艺、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怠速控制技术的汽车发动机装置的应用对于汽车驱动性能的提升十分重要。怠速控制技术还能增加汽车发动机系统运转的稳定性与经济性,而该技术的原理与"空气量"的调整相关。1.怠速控制技术"怠速"是指汽车发动机设备在无载荷的前提下运转时的平稳状态,但"怠速"速度较高的时候,便会直接影响到汽车发动机的燃油量;若它的转速降低,则会加强汽车有害物质的排放。可见,需要对汽车"怠速"进行合适的控制,进而减轻汽车发动机的能耗,降低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在该环节的一套较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代车辆使用条件千差万别,环境温度差别较大,冷却系的散热能力应能与之相适应,一般发动机由于冷却系散发的热和它的散热能力常不适应,人们只得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夏天用百叶窗控制温度;冬天加防寒罩保温等)来解决上述矛盾。 对风扇工作情况的深入研究表明,除了上长坡和长时间急速运转之外,在正常的行驶条件下,车辆向前行驶所形成的冲压空气足够用于发动机进行的冷却。这就是说,汽车在行驶中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制了一种由电控冷却风扇,电控节温器,电控导风板和控制机构组成的电控散热装置。该装置用于轻型汽车发动机,可实现快速预热,能大量减少发动机的散热损失,功率损失和低曙状态下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开锅"是指柴油机温度过高,冷却液在水箱内沸腾、冒蒸汽的现象。1冷却系结构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冷却系为强制循环水冷系,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附属装置组成。冷车着车后,发动机在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系统中的节温器,此时的冷却液只是经过水泵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目的是使发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发动机而言,能够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冷却液温度值为80℃~90℃左右,而对于目前常用的电控式发动机,由于其普遍采用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利用水泵强制冷却液不断的循环流动,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从而具有高转速、高压缩比和高功率的工作特点,导致机械负荷及热负荷较大,摩擦热较高,因而发动机工作时的正常水温的要求已提高到95℃~105℃.用水冷却电喷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电喷发动机必须使用优质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发动机的不断强化,冷却系散热能力必须要提高。过去汽车发动机那种封闭式冷却系已满足不了需要,这是因为水气不能分离,大气温度和水温温差较大,这样就容易使冷却系中产生气阻,从而影响冷却液的循环与冷却的效果。由于冷却水通常使用了防冻液,冷却液的消耗和浓缩严重,容易造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都安装了膨胀水箱,亦称补偿水箱或副水箱,这种膨胀水箱有以下作用:它把冷却系变成了一个永久性的封闭系统,避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