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化程 《隧道建设》2000,20(B05):42-45
随着城市地下铁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铁内部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地铁乘客在车站内的舒适感,很大程度上是由车站的空气质量决定的。对配置集中空调的地铁车站而言其空调冷源-冷冻机房也必然带有地铁建筑设计的特殊性。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设计及施工的实际经验,谈谈地铁车站冷冻机房在设计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鹏  林迪  申健 《隧道建设》2013,33(5):393-397
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地下车站造价过高问题,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车站空间布置系统,如利用施工竖井作隧道通风井、共享检修空间等。实践证明,在地下车站中有效、合理地布置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造价,节约系统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在加速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于地铁,地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水平对于加强地铁车站的通风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故此,本篇文章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和相关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推动地铁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邵振强 《隧道建设》2017,37(1):75-80
地铁换乘车站规模大、难点多,是地铁车站设计的难点。北客站站为西安地铁机场线与四号线的"倒厅"换乘车站,为解决"倒厅"换乘环控方案设计难点,结合北客站站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的控制因素,探讨车站风井对西安北站北广场的影响、过轨风道对车站规模的不利因素、站厅与站台楼扶梯口烟气控制、烟气"倒灌"等问题,确定适合本站的通风空调方案,使车站良好地满足各种设计工况,为地铁"倒厅"换乘车站环控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铁明挖车站有关配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仪 《隧道建设》2012,32(4):514-517
探讨明挖地铁车站配筋计算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地铁车站配筋设计时应考虑消峰、轴力、腋角、分布筋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并非很高深,但若能在地铁设计中得以贯彻,对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却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俊峰 《隧道建设》2009,29(3):290-294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原则及思路的基础上,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工体北路(团结湖)站的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为例,分析分离岛式车站建筑设计的形式、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离岛式车站建筑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对今后具有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菊芹 《隧道建设》2008,28(1):43-45
地铁车站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各个专业之间协调难度也很大,尤其是管线设计及安装,如果不慎重,就会引起一些管线之间相互交叉,安装困难,将来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大不方便。地铁车站给排水设计内容琐碎,在设计及施工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结合地铁车站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细节问题及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和施工质量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保障。从消防、供水、供电到通风、空调和照明等一系列的设计,车站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对车站各种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和施工质量进行把控,探讨提高其设备安装和施工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5):439-442
文章依托厦门市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车站(吕厝站),对城市桥梁下设置地铁车站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了解决桥梁墩台集中力对地下车站结构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合建结构体系受力及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匹配孔跨、结构固结、加强地铁车站立柱、柱下设置桩基等措施,解决地铁车站在桥梁基础集中荷载下的结构受力、沉降控制、结构抗震等问题,以期能为今后类似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地铁车站防火分区的划分,站厅与站台间楼梯设计以及地铁车站地面出入口设置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供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磊  陈曦  刘昌林 《隧道建设》2012,32(4):495-501
为了合理设计气体灭火房间气流组织,以沈阳某地铁站通信设备室为研究对象,通过送、排风口位置及下排风口风量的变化,设计出4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利用CFD技术模拟房间内部空间气流分布情况,通过对速度场及温度场的分析,指出气体灭火房间设置下排风口并不是最有效的气流组织方式,建议在下排风管上设置电动风量调节阀,正常运行时关闭,气体灭火后排废气时开启,并提出地铁车站气体灭火房间气流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乐 《隧道建设》2015,35(4):328-334
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周边建筑物基坑的施工必然会对邻近的地铁车站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超近距离的基坑施工;因此必须进行更为可靠的安全评估。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考虑边界条件、土层参数等工况条件,建立了基坑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先计算出基坑开挖前地铁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再计算出由于基坑施工引起的位移、内力等的变化,根据该变化值来判断基坑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同时,为满足超近距离安全评估可靠性较高的要求,提出运用Plaxis有限元模型进行复核,为超近距离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估提供了操作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方明 《隧道建设》2014,34(4):343-350
为满足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的需要,对该站原分体始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对地铁车站的影响,总结出地铁车站在大盾构整体始发条件下结构设计的处理方法及难点。根据车站工程地质,利用混凝土梁柱临时托换体系满足始发要求,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及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转换始发的关键技术。得出采用临时结构托换技术解决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是可行的,且临时结构托换体系对原结构尺寸未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验证了混凝土梁柱体系在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临时转换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影响下车站和隧道连接节点的变形特性,保护地铁线路运营的整体安全,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展开研究。根据上海地区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开挖施工过程中车站与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分布特征,并采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共用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位置对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车站与隧道节点的曲率半径、相对弯曲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判断其安全状态。测试结果与数值分析均表明,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比隧道最大沉降处更加不利;节点的曲率半径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弯曲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基坑与车站完全共用地下连续墙或远离隧道时,节点处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市政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合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至盛  杨凤梅 《隧道建设》2015,35(12):1301-1305
按照规划,成都市一环路某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位于同一路由。简要介绍下穿隧道的地理位置、主要技术标准,以及隧道的平面、纵横断面、结构类型等。重点介绍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的位置关系、结构处理方式、设计施工要点等。为了解决2个工程分期建设造成工程浪费、施工风险大和多次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先期工程未给后续工程预留施工条件,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实施等问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隧道和车站空间"上下重叠",隧道底板与车站顶板"共板",隧道侧墙与车站侧墙"上下对齐",2个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合建方法,得出隧道与车站合建的设计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新建地铁穿越既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天麟  肖红渠  王刚 《隧道建设》2008,28(3):359-361
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由测试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器和应用终端组成,具有自动化、连续监测的优点。在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站下穿既有环线地铁区间工程中,将静力水准、测缝计等组成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于既有线的结构及道床监测,通过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快速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保障了新建车站的顺利通过和既有地铁环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7.
石广银 《隧道建设》2014,34(1):24-31
随着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规模的不断发展,地铁换乘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设计工作中同期或近期换乘站的设计较为深入细致,而线网规划远期换乘站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在建地铁站设置的位置及预留换乘形式直接影响着远期换乘站的设置及使用功能。本文分析了双线远期换乘的几种形式及特点,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由于规划相对滞后引起后期改造困难和既有卫星广场站先期站位未充分考虑车站换乘设置,致使后期换乘实施困难,使用功能被削弱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远期换乘站设计应从线网规划、站位选址、换乘节点预留等方面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以位于商业中心同期实施换乘车站方案的合理性和综合开发能力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彭城广场站规划线路外部控制条件的分析,深入讨论在车站站位、站型、换乘形式、联络线的设置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车站功能、换乘功能、车站及区间可实施性、客流吸引、综合开发、综合造价、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要求的建筑方案,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推荐方案。同时针对位于城市中心且控制性因素较多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