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海藻和海绵表面或组织内分离筛选出五株具有抑制表皮葡萄球菌活性的海洋真菌,分别鉴定为木霉属、光孢青霉、曲霉属、尖孢镰刀霉和交链格孢霉.经单剂量法测定其每毫升发酵液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效价分别相当于氨苄青霉素0.8单位、1.1单位、22.5单位、7.9单位和6.2单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这五株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显著差异,抗菌活性生物自显影表明这些菌株的抗表皮葡萄球菌抗生素成分也呈现较高的多样性.化学显色试验表明其中一株曲霉菌DLEP2008001的最强活性成分可能为含有仲胺及羧基基团的甾体或三萜类化合物,而次强活性成分可能为含有仲胺基团的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抗表皮葡萄球菌后备药物的潜在来源,海洋真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海藻和海绵表面或组织内分离筛选出五株具有抑制表皮葡萄球菌活性的海洋真菌,分别鉴定为木霉属、光孢青霉、曲霉属、尖孢镰刀霉和交链格孢霉.经单剂量法测定其每毫升发酵液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效价分别相当于氨苄青霉素0.8单位、1.1单位、22.5单位、7.9单位和6.2单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这五株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显著差异,抗菌活性生物自显影表明这些菌株的抗表皮葡萄球菌抗生素成分也呈现较高的多样性.化学显色试验表明其中一株曲霉菌DLEP2008001的最强活性成分可能为含有仲胺及羧基基团的甾体或三萜类化合物,而次强活性成分可能为含有仲胺基团的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抗表皮葡萄球菌后备药物的潜在来源,海洋真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药源海洋真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变的实验方法初步研究.对等离子体放电诱变条件进行了探索,比较了等离子体单独诱变与等离子体-不同化学诱变剂复合诱变的诱变效果,并对两个较合适的诱变方式进行了致死曲线的研究,且对海洋真菌AP2T1菌株进行了初步规模的诱变处理与活性筛选实验.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单独诱变及等离子体-氯化锂复合诱变较适合该菌株,且该海洋真菌孢子对等离子体的致死曲线与前人报道的细菌相似,并发现等离子体对老化失活的出发菌株可能具有激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可能是一种较适合海洋药源真菌诱变育种的新手段,值得继续完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结节性痒疹(PN)患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并进一步研究PN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 PN患者262例分4组进行点刺试验(54例)、斑贴试验(50例)、血清IgE过敏原检测(56例)和血清IgG过敏原检测(102例),系统分析PN患者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4例PN患者点刺试验中法桐、艾蒿、杨树、粉尘螨、屋尘螨、鳕鱼、花生和番茄的阳性率增高(P<0.05);50例PN患者斑贴试验中硫酸镍、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增高(P<0.05);56例PN患者血清IgE试验中屋尘、葎草、猫毛/狗毛、蟑螂、青霉/孢霉和羊肉阳性率增高(P<0.05);102例PN患者血清IgG试验中蟹、虾、牛肉、鳕鱼阳性率增高(P<0.05)。结论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在PN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血清IgG检测对PN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意义,而斑贴试验在PN中的应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山病 (KSD)和大骨节病 (KBD)两病病因至今尚未明了 ,特调查病区粮食真菌及其毒素在两病病因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实验病理学验证以探索粮食内可疑致病真菌及其相关毒素质量与两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① 40 2份小麦内培养出的优势菌为链格孢霉 ,其检出率与两病发病之间未见统计学联系 ,未培养出镰刀菌 ;② 2 4份小麦和 2 3份小麦面粉样品内未检出 1 1种镰刀菌毒素中的任一毒素 ,1 4 3份小麦、玉米样品内未检出AOH、AME和ZEN ;③化学纯品T 2毒素 (1 0 0 μg·kg- 1BW·d)致雏鸡KBD模型实验和链格孢霉培养粮 (含AOH 6 5 1 9μg/ g饲料 )致雏鸡KSD、KBD模型实验 ,均未见动物心肌损害和软骨损害等 ;④T 2毒素和MON实验组内 ,检出小型猪关节软骨OC—Ⅲ型损害 ,后一结果对KBD病因研究的参考价值需待更多工作之后才好判定。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病理学综合结果不支持两病病因镰刀菌毒素中毒说和链格孢霉毒素中毒说。建议多家协作 ,重复粮食真菌及其毒素的检测 ,以便对两病真菌毒素病因说作出最终评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严格厌氧的海洋硫酸盐还原细菌类群的抗菌活性,从大连海域的5个不同采样地共采集、分离获得70个纯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经抗菌模型筛选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活性菌株的比例占到了14%,表明硫酸盐还原菌这一严格厌氧的微生物类群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潜力;7个活性菌株鉴定为脱硫弧菌属(genus Desulfovibrio).  相似文献   

7.
海洋中硫酸盐还原细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严格厌氧的海洋硫酸盐还原细菌类群的抗菌活性,从大连海域的5个不同采样地共采集、分离获得70个纯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经抗菌模型筛选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活性菌株的比例占到了14%,表明硫酸盐还原菌这一严格厌氧的微生物类群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潜力;7个活性菌株鉴定为脱硫弧菌属(genus Desulfovibrio).  相似文献   

8.
环境水样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发现,硝酸根在海绵锌镉还原剂的存在下被还原为亚硝酸根.基于这一试验结果,采用H2O2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行在线分析,建立了同时测定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新方法.用此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3×10-3 ~3mg/L,检出限为1. 5×10-3 mg/L;测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1~100mg/L,检出限为0. 33mg/L.此法已用于天然水样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监测,结果表明,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4%.  相似文献   

9.
大骨节病和腺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病毒感染与大骨节病(KBD)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全血及KBD患者血清接种软骨细胞的腺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血清腺病毒IgG抗体。结果KBD病区KBD儿童、病区对照组儿童和非病区儿童全血腺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4.92%和28.57%,腺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29%、65%和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D患者血清培养细胞腺病毒DNA的PCR结果均为阴性。结论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腺病毒均有较高的检出率;KBD的发病和腺病毒感染可能无直接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9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比较c-erbB-2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绝经状况、腋窝淋巴结、ER、PR、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c-erbB-2的表达是否和预后相关.结果 c-erbB-2的阳性率为23%.不同年龄组间c-erbB-2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特别是<35岁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55岁组(P=0.006);肿块直径<2cm、2~5cm和>5cm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肿瘤直径的增加c-erbB-2阳性率增高;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1~3个、转移>3个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淋巴结转移>3个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ER、PR阴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ER、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N分期中Ⅲ期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指标中各组c-erbB-2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erbB-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1).结论 c-erbB-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年龄、ER PR呈负相关,与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不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as、p5 3及bcl 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分别检测 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 3和bcl 2的表达。 结果 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放疗后Fas与p5 3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bcl 2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 ;放疗后p5 3与Fas及bcl 2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as、p5 3及bcl 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 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14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147蛋白在所有的宫颈癌(41/41,100.0%)和绝大多数正常宫颈组织(11/12,91.7%) 都表达.宫颈组织中存在着不同分子量的CD147分子.CD147在宫颈癌中的细胞阳性率及表达量都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CD147是细胞增殖的一个标记分子;CD147 蛋白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是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TOR/P70S6K信号通路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激酶(P70S6K)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癌中mTOR和P70S6K激酶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中的mTOR和P70S6K激酶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且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746,P<0.001).结论 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CD44V6,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癌基因Bcl 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中CD44V6和Bcl 2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 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 ,其次为CIN ,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临床分期越晚 ,组织学分级越高 (CD44V6)表达率越高 ,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 (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②Bcl 2表达在CIN中最高 ,其次宫颈癌 ,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Bcl 2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③CD44V6和Bcl 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结论 CD44V6、Bcl 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trA1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28例CIN(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25例原位癌及40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Htr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分级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rA1无阳性表达。CIN、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及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阳性表达率为52.5%,较原位癌组显著降低(P<0.05)。HtrA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22,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Htr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trA1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怀牛膝皂甙A对动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发现:给药后子宫收缩幅度增高,频率加快,张力增加,子宫收缩曲线下面积亦显著增加,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在0.12g/L浓度时,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大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兴奋作用,但对幼龄子宫作用最弱,对晚孕子宫作用最强;对大鼠宫角平滑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对宫颈兴奋作用不明显。在体家兔子宫实验发现,局部分别给子0.069/L、0.129/L及0.249/L的怀牛膝皂甙A均有明显兴奋未孕及已孕家兔在体子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怀牛膝皂甙A对动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发现:给药后子宫收缩幅度增高,频率加快,张力增加,子宫收缩曲线下面积亦显著增加,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在0.12g/L浓度时,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大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兴奋作用,但对幼龄子宫作用最弱,对晚孕子宫作用最强;对大鼠宫角平滑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对宫颈兴奋作用不明显。在体家兔子宫实验发现,局部分别给子0.069/L、0.129/L及0.249/L的怀牛膝皂甙A均有明显兴奋未孕及已孕家兔在体子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18及免疫层析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78%;HPV16、18阳性病例中CI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准确率在 HPV16、18 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阴性病例,在CT阳性与阴性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子阴道镜适合作为CIN的诊断方法; HPV16、18 检测可作为诊断CIN的方法之一,与电子阴道镜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电子阴道镜结合CT检测对诊断CIN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9.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1oss of wtp53 function isbelie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cinomas of the uterine cervix. It has beenshown that the Ps3 gene product may be inactivatedin three principal ways: Ofollowing somatic pointmutation F @following loss of heterozygosity J and@ follow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as the viral oncoprotein E6 is known to bind,stabilise and ultimately degrade wild type P,,['J.The bcl--2 proto--onocgene is involved in the 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