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以北京地铁与天津地铁车站站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与混响时间的测量及其限值的研究。每个站台先取五个测点进行测量比较,噪声分别测量车流高峰与低峰的1hL_(Aeq)值。结果表明五个测点之间无论噪声或是混响时间差别都不大,因此正式监测可用任一测点代表整个站台结果。其躁声限值为8hL_(Aeq)80dB。250Hz、500Hz、1000Hz 混响时间平均值为2.0秒。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宽频型迷宫式约束阻尼钢轨的降噪原理,通过现场测试阻尼装置安装前后列车通过高架桥曲线段时车厢内、司机室、高架桥噪声数据,经过A计权声压级处理得出不同测点的降噪效果,以确定高架线路段阻尼钢轨的控制频带范围。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车厢内和司机室噪声,8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500~3150 Hz频带内有效降噪5.0~7.7 dB(A);对于高架桥环境辐射噪声,20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7.5 m处平均降噪8.4 dB(A),30 m处平均降噪5.2 dB(A)。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某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的降噪,先后对安装和去除铝箔吸声材料的原型机和裸机进行噪声测试及特性分析。对比分析可知进、出风口传播的气动噪声为最主要噪声源,电磁噪声和由柜体各壁板传播产生的振动噪声对整体噪声有不可忽略的贡献,原型机在噪声贡献最大的250~4 000 Hz频段范围内噪声峰值降低量较小。通过降噪量计算,提出了更换吸声材料、增加消声通道和吸声面积等改进方案,并通过测试确认,改进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平均降噪量可在原型机基础上提高4.8~5.1 d B(A)。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陶粒混凝土吸声板降噪效果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低噪声的乘车环境,建立减振降噪环境友好型的地铁站区环境已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测试分析一种陶粒混凝土制作的新型吸音结构HCM型吸声板的降噪效果。试验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减振与振动控制实验室中进行,将吸声板铺设在轨道的钢轨之间,在道床和隧道壁上布置测点,模拟干燥、潮湿、下雨以及潮湿后干燥的工况进行试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点和工况下,减噪效果都能达到4~5 d BA;频域分析表明,吸声板具有较宽的降噪频段。对于隧道壁测点,吸声板对250 Hz以上频段噪声的降噪效果较优;对于道床测点,吸声板对500 Hz以上频段噪声的降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高架线进行噪声实测分析,结果表明:无声屏障时,一次噪声源S0处全频段(1~16 000 Hz)A声压级,梯形轨枕相对普通整体道床增大4.9 dB,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增加0.2 dB;有声屏障时,二次结构噪声源SH0处12.5~250 Hz频段A声压级,梯形轨枕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降低3.6dB,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降低4.0 dB;二次结构噪声源SH0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可达15.1~19.4 dB。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无砟轨道用水泥基吸声板工程,并进行了现场测试。在距轨道中心线7.5m处,铺设吸声板后可以降低噪声2.8dB(A),在距轨道中心线30m处,铺设吸声板后可以降噪1.2dB(A)。吸声板在800—4000Hz各频带可降低0.7—6.4dB。结果表明:在铁路边界以内区域降噪效果显著,但在铁路边界以外作用有限。吸声板主要对800Hz以上的中高频噪声有一定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噪声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矮声屏障的降噪方案,在站台挡墙内侧安装吸声屏障,在轨道的上、下行线之间安装具有双面吸声性能的隔声屏障。所研制的微孔泡沫双面吸声型超薄声屏障,在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9个车站进行了工程应用,具有厚度小、质量轻、吸声隔声性能好、无纤维等优点,可降低噪声2~4dB(A)。  相似文献   

8.
1主要技术性能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将车站站台与行车隧道区域隔离开,降低车站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能耗,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防止人员跌落轨道产生意外事故,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候车环境,提高地铁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某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的噪声,通过不同工况的振动噪声测试,获得了辅助变流器的噪声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噪声传递路径分析、优化风道结构和风道消声处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风机高速整机满载工况下的噪声最大,风机低速整机空载工况的噪声较小;1 250 Hz以下的噪声以风机气动噪声为主,1 250 Hz~10 kHz频段范围内,机械性噪声和电磁噪声贡献较大;多个振动主峰值频率与噪声主峰值频率基本吻合,振动与噪声的相关性显著;风机高速整机满载工况下,各测点优化后的噪声值较优化前降低8.6~12.2 dB(A),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无砟轨道吸声板降噪措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框架型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铺设吸声板前后进行了列车辐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在距线路中心线3.75m、于轨面1.5m处,框架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噪声降低约2dB(A),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降低约1dB(A),该吸声板的吸声系数在315~3150Hz的中高频段有较好的吸声效果,能够有效吸收列车通过时主要分布在500~4000Hz中高频段的辐射噪声能量,具有一定的吸声效果。并对产生不同吸声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测试结果可供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CRTSⅡ型板式轨道板下离缝问题,建立包括钢筋、预裂缝等轨道板主要特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板在整体升温40℃和温度梯度-50~100℃/m作用下, CRTSⅡ型板的纵连特征造成的板间接缝初始受力不均匀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较大的初始压应力,板温较高时窄接缝被挤碎的概率大幅增加;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影响最大的是窄接缝被挤碎,其次是仅宽接缝承力,而窄接缝处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对其影响较小;由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引起的板下离缝值虽然较小(增加0.5~1 mm),却会大幅增加运营维护后期砂浆层离缝的维修工作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小宽、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差,使宽接缝硬化时的板温T_k高于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Tz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加强曲线养护 提高轨道动态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轨道检查车检查轨道病害 ,指导线路维修作业 ,评价轨道动态质量 ,是实现轨道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结合轨检车对曲线的评价指标 ,对铁路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板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近40年来,高速铁路先行发展的国家(日本、德国等)大力开发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道碴道床的各类新型轨道,各国的新型轨道根据不同组件或开发公司命名了不同名称的结构形式,无碴轨道则是该类轨道结构的总称,以区分传统的有碴轨道。无碴轨道结构形式有板式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建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首先分析了剪力铰对钢轨和浮置板垂向位移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弹簧支座间距对浮置板应力和弯矩分布的影响;最后计算了不同扣件刚度和支座刚度组合时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为今后优化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列车通过轨道不平顺和刚度突变时对轨道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轨道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单轮作用下考虑轨道不平顺和轨道基础刚度突变的轨道变形解析表达式。利用该解析解和叠加原理,研究了轨道不平顺和轨道刚度突变对轨道振动的影响,分析了单轮对和TGV高速动车通过不同的轨道不平顺和4种轨道刚度比时的轨道动力响应。计算表明,轨道不平顺和轨道刚度突变对轨道振动有较大影响,其影响随着轨道不平顺振幅、刚度比和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轨排框架法施工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重载铁路相对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小,对轨排框架长度、刚度均有一定适用性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在重载铁路最小曲线半径条件下适用的最大轨排框架长度,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轨排框架刚度对重载铁路曲线轨道状态的适用性以及确定轨排框架支撑条件对道床结构高度较高的重载铁路无砟轨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城轨交通轨道维修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城轨交通线路的主要特征、列车运行时对轨道结构破坏等方面,说明轨道维修工作的必要性.介绍城轨交通维修工作基本内容,包括钢轨及零部件、整体道床、道岔及钢轨温度调节器、无缝线路的检测与维修;总结三种城轨交通轨道维修工作管理模式,即封闭式、开放式、修养分离.对轨道维修机构、定员以及养护维修机具配备、用房等,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燕 《铁道学报》2007,29(3):67-71
将傅里叶变换法应用于轨道结构动力分析,首先对轨道结构振动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求解傅里叶变换域中的振动位移,再通过快速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复杂的轨道结构动力学问题。文中针对轨道结构连续弹性单层梁模型和双层梁模型,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得了单轮通过时的轨道临界速度,分析不同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弹性扣件、荷载速度及激振频率对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轨道结构有多个临界速度,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最小的轨道临界速度,这一速度容易被中、高速列车超过,从而引起轨道结构的强烈振动。另外,用连续弹性单层梁模型得到的最小轨道临界速度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对双层梁模型,则很难用解析的方法求得轨道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轨道过渡段基础沉降引起的轨道不平顺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动补偿基础沉降的新型钢枕。为研究新型钢枕轨道结构参数对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新型钢枕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模型,分析轨下胶垫刚度、钢枕间距以及道床弹性模量等参数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轨下胶垫刚度对钢轨受力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轨下胶垫刚度的增大,钢轨的受力与变形均随之减小,但同时钢枕、道床和路基的受力与变形有所增大;减小钢枕间距能够减小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但钢枕间距太小会加大对道砟捣固的作业难度,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增大道床弹性模量可以减小轨道结构变形,但同时增大了钢枕和道床的受力。建议对轨下胶垫刚度、钢枕间距和道床弹性模量等参数综合考虑后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地面沉降对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路基有限元实体模型,充分考虑无砟轨道和路基的特性及其之间的接触方式,改变轨道结构层厚度和粘结方式,以此来进行地面沉降幅值、轨道结构层厚度和结构层间离缝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发生沉降时,无砟轨道会发生跟随性的沉降,从上到下各层沉降值依次增大,且地面沉降幅值越大,轨道不平顺越明显;轨道结构层厚度越大,地面沉降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越小;轨道结构层间离缝对轨道平顺性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无砟轨道与道床之间出现离缝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