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浮置式轨道结构作为一种减振降噪的轨道结构,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目前,这类轨道结构有钢弹簧浮置板、隔离式减振垫和梯形轨枕等几种轨道型式,其中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又包括传统的现浇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与新型的预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文章通过对这4种浮置式轨道的自振频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它们各自自振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浮置式轨道结构其他动力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为例,针对现浇式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轨道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设计方案及设计施工特点。工程实施结果表明,相比现浇浮置板道床,预制浮置板道床在提高道床的施工效率、浮置板的质量和耐久性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预制钢弹簧浮置短板道床是城市轨道交通中一种新型轨道减振技术。结合预制钢弹簧浮置短板道床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对其铺设技术进行了完善和总结,并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了试验和评价,结果表明预制钢弹簧浮置短板道床铺设质量和减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散铺法和预制钢筋笼法两种施工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因施工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施工进度.为此国内外研究了不同的浮置板快速施工方法.预制短板由于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序少、不同施工现场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比分析了各种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施工工艺,总结了钢弹簧浮置板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预制短板施工工艺的优势.分析结论对浮置板轨道结构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较好,在地铁建设中使用比例大幅度增加。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钢弹簧浮置板和橡胶浮置板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浮置板的自振特性、隧道内和地面减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的轨道结构形式、不同的列车类型、运行速度、隧道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钢弹簧浮置板和橡胶浮置板轨道有不同的振动频率特性;钢弹簧浮置板竖向自振频率为7.90 Hz,橡胶浮置板竖向自振频率为14.87 Hz,钢弹簧浮置板和橡胶浮置板的高频减振效果高于低频的减振效果;橡胶浮置板对于高于25 Hz的振动有8~16 dB的减振效果;弹簧浮置板对于高于12.5 Hz的振动有8~22 dB的减振效果,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于控制列车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在城市地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近年来在国内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铁建设要求高、专业众多、工期紧迫,研究其减振性能及其与相关施工工序的科学衔接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结论:相比别的减振方式,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具有减振效果明显、少维修等优点,同时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科学安排,可弥补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施工周期长的缺陷,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特殊减振地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10号线轨道工程特殊减振地段整体道床采用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达到很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人防门处设置钢弹簧浮置板还是比较少见的。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01合同段的巴沟站—苏州街站区间有一处这种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跨越人防门的设置方式。经过设计、施工等多方的共同探讨,通过调整浮置板断面和隔振器位置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减振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临平路车站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减振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轨道交通中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铁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弹簧浮置板是一种特殊的轨道结构形式,由于其优良的减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地铁中。根据现场实际施工,介绍北京地铁4号线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情况,包括施工方法、工艺、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及亦庄线特殊减振地段减振要求的基础上,总结该线路中钢弹簧浮置板结构设计、产品设计、施工工艺中采用的新技术,包括基底超高技术、分体式隔振器技术、上置式剪力铰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所解决的工程问题。探讨了钢弹簧浮置板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包括短轨枕的使用条件、轨道高度对于浮置板断面的影响等。传统的钢弹簧浮置板工艺与新的技术相结合,满足并很好的适用于该线路的特殊减振要求,可为其他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以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为基础,加以适当改造,构建大闭环,通过对减速度的精确控制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力的精确控制。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与既有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和作用原理,从理论上推断出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列车的制动品质,实现列车精准定点停车。  相似文献   

12.
以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采用的类矩形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分别建立类矩形盾构隧道和圆形隧道有限元模型,并对两种隧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圆形盾构管片相比,类矩形盾构管片自振频率更高,对控制管片结构与轮轨振动的共振更为有利;无论是道床中心、隧道壁还是线路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的振动水平均要小于圆形盾构隧道;当振动由隧道壁向地面传递时,圆形盾构隧道的振动衰减得更快;考虑地铁设计选线因素,在地面建筑敏感点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可以减少Z振级3~6 dB。类矩形盾构隧道在自身结构和线路规划等方面对地铁振动的控制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金属壳体以达到降低车辆空调机组自重的技术目标,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建立了空调机壳体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静态强度计算。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样机进行了振动冲击试验验证。仿真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能满足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为背景,对Ф15.2mm和Ф17.8mm钢绞线进行结构构造对比及受力计算分析。经过现场试验数据验证,在标准梁长为32.7m的U形梁中成功应用了Ф17.8mm大直径钢绞线,拓宽了U形梁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Ф17.8mm大直径钢绞线在国内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风速风向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可靠地提供风速风向数据,是确保风区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兰新铁路大风具有风速变化范围大、风向变化快的特性,对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风洞模拟真实环境下风速风向改变的条件,对超声式和热场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强风仪分别进行动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传感器均存在风速跟随性误差,但均满足使用要求;热场式传感器的风向跟随误差较小,超声波传感器风向跟随误差相对稍大,且风向输出不稳定;风向改变角速度降低时,传感器风向输出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青岛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中山公园站区间穿越厚碎裂岩层地质,其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导致围岩自稳能力较差,以及施工风险较大。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提出了4种隧道支护结构加固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加固方案的地表沉降、初期支护结构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发展情况;基于灰色关联定量分析了各加固方案对5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全断面WSS超前帷幕注浆对地层沉降和围岩塑性区发展控制效果最好,超前小导管支护对抑制围岩塑性区发展较明显;碎裂岩层隧道的综合加固效果为:全断面WSS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小导管支护>增大拱顶锚杆长度、增设拱肩及拱脚锚杆>提高初期支护刚度。  相似文献   

17.
以青岛地铁地下车站垂梯基坑为例,通过测量不同埋深地铁车站的温湿度,分析对比埋深、温湿度和露点温度的联系,总结出地下车站结露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践经验认为隔绝冷、热接触和加强空气流通是缓解结露现象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当前五轴数控加工模拟制造领域最为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NX为载体,在国内外虚拟制造技术领域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普遍应用于企业生产的五轴数控加工,提出了一套体系完整、应用广泛的五轴数控加工模拟制造技术。该技术涵盖自动编程技术、加工仿真技术和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车端低压接线箱内传统端子排设计的弊端,对车端低压接线箱内的端子排进行设计改进:端子排倾斜安装,端子序号采用按原理图"功能组分区"进行划分的原则。该改进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接线正确率。端子排的倾斜安装结构还可应用于空间受限、接线不方便以及有设计优化需求的设备。  相似文献   

20.
济南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多为深厚冲积层。为了能具体地分析和解决济南地区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对457个济南地区基坑工程典型案例进行了整理分类,并进行信息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济南既有基坑工程的分类和特点,为今后研究济南地区基坑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