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车调度员能力综合评价可为行车调度员的定级、选拔提供可靠依据。文章首先根据行车调度员的岗位职责,将行车调度员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行车调度岗位的作业特点,优选调度命令发布、列车运行计划管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施工检修计划管理等11项重点作业内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行车调度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行车调度岗位作业内容的多因素、模糊性等特点,运用AHP-模糊评价法对行车调度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北京地铁某行车调度员考核成绩为例进行能力综合评价,判定该行车调度员的能力综合水平为优秀。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直观了解轨道交通整体运营调度员的认知能力,减小认知能力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基于云模型和改进CRITIC权重法相结合的运营调度员认知能力评估模型。以随机抽取的202名运营调度员认知能力评估为例,基于运营调度员作业特征分析,选取13个反应认知能力指标作为云模型变量,结合改进的CRITIC权重法计算每个指标的云模型数字特征;通过对评价云模型和综合结果云模型分布的比较,得到所分析的运营调度员认知能力等级介于“正常”和“较强”之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作为准经营性公共产品,公益性强、收费低、外部效应明显,但是单靠项目自身的经营收入难以负担建设及运营成本,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或者财政补贴。着重研究了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法律环境下,BT、PPP、BOT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甄选出适宜的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各种差异化的企业主体所处环境和内部因素存在复杂性和变化性,要求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具有一定的外部和内部适应性。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适用性和内部适用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因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其内部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表现出动态性,应在分析其外部的环境适应性、框架适应性、风险适应性,以及内部的环境适应性、目标适应性、执行适应性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环境因素和风险特征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实施,才能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的特征,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的缺点.提出将重庆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拆分为组合环的设想,并针对独立环和组合环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重庆适合组合环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营组织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行车间隔时间是运营组织的主要参数。提出了以乘客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加权平均值最大为总体目标的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并在一条具体的实例线路上演示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本研究思路借鉴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理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优化研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票种及票卡产品的设置均需要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有效发挥其吸引客流的功效.在介绍基本票种的基础上,阐述通过对基本票种进行票卡结构参数与运营参数文件设置而形成票卡产品的工艺流程,从客流类型、客流时空分布特性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重点剖析相关票卡产品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相关研究分析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票种及票卡产品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达到减少政府财政补贴、增加运营收益、保持城市交通通畅、利于乘客出行等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铁路干线车辆制动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直通制动机与铁路干线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两种制动机制动指令的转换,及制动上升率、制动量和制动起始点的确定等适应性研究,解决两种制动机之间的制动指令的识别和制动性能的匹配。即采用直通制动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能识别并执行干线铁路机车车辆所发出的制动指令,并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加速度和铁路货物列车的加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通过联挂于铁路干线货物列车进行运输。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职业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访谈及文献检索筛选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的职业压力来源及其压力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对驾驶员影响较大的职业压力因素主要来自作业负荷、设备故障以及管理方式方面。基于调查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工龄等变量是影响驾驶员职业压力感受度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影响力大的压力因素和不同驾驶员群体提出减缓职业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客流的基本特征是其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特性.客流的动态特性直接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分析了城市客流的时空动态特性,给出依据客流动态特征设计行车组织的原则.以南京地铁南北线客流预测数据为例,探讨了客流与行车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的优劣势,从规划设计咨询类、工程建设施工类、装备制造类、运营类及增值服务类等5个方面,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成与发展情况及发展需求,并结合国家对轨道交通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定位,提出3点发展建议,为推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乘客在枢纽内的主要活动,将枢纽设施分为出入口区域、售检票区域、换乘区域、上下车站台区域和辅助活动区域等五种设施类型.在设施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枢纽设施布局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3条主线、3种客流、5个区域,将指标划分为枢纽集散性指标、乘客个体性指标、乘客群体性指标、设施功能性指标、设施应用性指标和设施可靠性指标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可靠性,在分析客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ARIMA-GARCH模型,依据南京地铁珠江路站点客流数据对客流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从预测置信区间和无效覆盖率两方面与传统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IMA-GARCH能够较好地拟合客流波动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及熵权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找出脆弱的站点以加强防护。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抽象为由车站和轨道交通线路所构成的非加权无向网络,再对网络节点的度和度分布,以及网络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特性进行分析,得出网络类型。提出了评价网络可靠性的3个指标,并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的路径被乘客选择的概率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路径内各线路的收益分配比例,计算各条线路的收益清分比例,模拟接近真实情况的票务收益分配模型,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主城区与近郊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线路长度长、站间距大。不同于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敷设方式选择对工程规模、投资控制、运营管理尤为重要。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通过合理确定敷设原则、精细化的线位方案比选以及多专业协调设计,建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尽可能多采用经济性好、建设速度快的高架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的匹配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返站折返能力通常无法满足高峰时段的正线运行能力,已成为制约线路运行能力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立足网络化运营需求,从工程设计角度,按照折返方式分类和列车折返运行过程的作业分类,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的某线折返站的站后折返方式为例,根据既有列车的动力性能参数,对不同信号系统制式下的折返站接车干扰点、冲突点间膈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折返能力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的研究分析,对限制折返站折返能力较大的信号、线路和限界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多专业匹配设计和仿真验证需求。该设计需求的提出有助于加深对信号系统的全面了解,加强折返站折返能力设计验证水平,提高折返站折返能力设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规划和实施效果两个层面,研究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影响。首先,通过梳理南京历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互动关系,阐述各时期、不同城市形态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需求,显示轨道交通“依据总规、支持总规”的属性;然后,通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佐证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反作用,展现轨道交通“超越总规、回归总规”的作用。南京地铁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支持中心体系构建、促进城市立体化和集约化建设、引导城市人口与产业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中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下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合理响应片区发展需求、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建设及科学引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