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动车段”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可靠的采集、各类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和共享各类动车段信息资源,为动车段提供高效、可靠、规范、智能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动车组运维安全保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智慧动车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描述,提出“智慧动车段”总体框架,并重点对智慧应用进行规划,提出涵盖动车组运维和动车段经营管理的智慧应用主题,为未来的动车段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实施方案,梳理近年来欧洲联盟及国内一些单位关于智慧车站的研究动向,介绍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需求与内涵.以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建设为例,设计智慧车站总体架构,分析智慧车站建设的技术难点,提出智慧车站实施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的建设中,可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智能铁路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形成指标集合,全面、客观、准确、系统地评价智能铁路建设进程和发展水平。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阐述建立智能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借鉴铁路行业、智慧城市评价领先实践,从系统整体出发,分别从智能铁路技术特征和系统能效特征考虑,构建两套两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原则和构建思路。反映智能特征、满足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需求的评价指标,能够促进我国智能铁路建设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深入阐述了智慧地铁的概念、特征及内涵.智慧地铁的智能特征体现为自主感知、分析诊断、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和自我学习,应当具备敏于感知、精于分析、智于决策、准于执行、善于学习等内涵.分析了构建智慧地铁架构参考模型的必要性.智慧地铁建设的基本方法是数字驱动和软件定义.提出了数字化、一体化、软件化、平台化、智慧化的智慧地铁发展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列车智能化的现状以及智能列车与智慧城轨关键子系统间的密切关系,探索了智能列车实现信息共享技术路线.展望了集约型的新一代控制技术、时间敏感网络等支持未来智能列车发展的前沿技术.通过打通各关键子系统间的信息孤岛,推动城轨列车智能化的提升以及智慧城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人工为主的轨道交通传统工务模式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如病害漏检误检、维修不足、过度维修、难以长期跟踪病害发育、难以确定仓储物料的状态等,设计了一种工务智能运维体系。该体系基于可扩展的多层分级架构,可对轨道交通的各类结构病害及部件故障实现准确识别与数字化管理。结合先进的仓储管理与远程专家指导,智能化制定维修策略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对轨道交通的多种场景实现智能化工务运维,并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增减和调整,实现了工务运维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模式的简化,为业主单位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的采集和快速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车辆段检修作业中,结合电子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计算机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实现检修车间对象的信息采集,再由网络将信息传输至信息管理层,形成车辆段智能管控系统。地铁车辆段智能管控系统能迅速获得对现场作业指导所必需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检修,同时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存储的检修数据,掌握劣化状态,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在检修中对需要检修的车辆、设备发出警告,实现从车辆、零部件的磨耗劣化的"预防式维修"向"状态修"过渡。  相似文献   

8.
针对朔黄(朔州—黄骅)铁路货场服务各个功能模块分割,难以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的问题,设计了朔黄铁路货场智慧平台,依托智能识别、职能定位、信息反馈和智能营销等技术,实现货场监控、货场移动终端、货场货运分析和货场员工赋能提升的功能。以西柏坡货场为例,确定了朔黄铁路货场智慧平台建设方案和各阶段建设内容,助力朔黄铁路提升沿线货场智慧化建设水平,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智慧工地和智慧物流建设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及网络化的现状,阐述了智慧工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智慧物流基本现状与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宗商品、绿色低碳、绿色智慧物流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和总结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期间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国铁集团《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实际工作,从铁路通信技术应用和运维管理体制二方面,阐述"十四五"铁路通信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均致力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体系建设,需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痛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的应用情况,提出将数字孪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平台中。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管用修”智慧管理业务流程的建立、信息资源的融合等问题提出了智慧运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智慧车站平台、智慧维保平台的功能架构,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车站两级云计算平台在实时数据和业务整合上的方案。结果及结论:智慧运维需要在建设之初即应做好统一规划。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应用可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感知水平,降低人工运维强度,提高运维质量,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智慧车站应用需求繁多、设计和建设尚无统一标准、应用项点还需实际检验和完善的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乘客服务和设备维护等对智慧车站建设运营的需求出发,围绕车站综合运管平台、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智慧车站总体构架,并明确了智慧车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26日,国内首款零排放大功率双源制电力调车机车在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该款机车将为陕西铁路物流集团"智能铁路""智慧物流"建设增添强劲动力和无限活力。该款机车外形酷似"雄狮",采用国内首创的"接触网+储能单元"双源制模式,摆脱了接触网的束缚,能自由穿梭于有电区和无电区。同时,该车甩掉了传统调车机车的排气管,可实现零排放、低噪声、无污染,每台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00 t。该车还定制了"保暖"措施,在不惧严寒的同时,可轻松牵引5000 t,快速完成列车编组。  相似文献   

14.
在“第16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高层对话环节上,9位专家就主题“未来-城轨与铁路的智慧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环节由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健梅主持。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余祖俊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现在正在加快双一流的建设,方向就是智慧交通,我们要在智慧交通相关领域培养行业的领军人才。学校也加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师资力量。当前无论是智慧地铁、智慧高铁还是智慧重载运输都是需要车车通讯、智能感知、列车完整性判断,以及钢轨的断轨在线检测等这一系列新的技术,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程度与服务水平对智慧交通的衡量具有重大影响力。从经济背景、技术发展和民生需求等角度论述智慧地铁发展的必要性,多层次分析智慧地铁的特征,提出智慧地铁建设目标、系统架构与建设方法,并从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维保三个方面阐述智慧地铁在上海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智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基于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战略发展规划和当前时期的体系架构,结合成渝中线(重庆—成都)高速铁路主要特点和全生命周期应用需求,提出了以智能铁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为核心,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3大板块智能应用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化方案,阐述了智能高速铁路AI平台主要功能、智能应用主要工程内容和通信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5G技术等实现地铁智慧化。首先从国家政策、行业现状等角度论述智慧地铁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智慧地铁的建设理念及目标;然后从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维保3个方面阐述智慧地铁在青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智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应用数据大容量传输、计算处理的实时性、安全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研究移动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框架,分析其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针对铁路MEC业务需求,总结MEC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建造场景下的应用方案;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MEC未来发展的技术趋势,为提升铁路智能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入骨干光缆网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作为控制中心与各条线路连通质量管理的手段。介绍深圳轨道交通骨干光缆网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和管理要求。系统对出现的故障能够快速准确定位,提高维护抢修效率,免除了人工现场测试的繁琐,极大地节约了人力与财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