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通勤圈范围是从交通视角判断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依据。介绍了通勤圈的概念,提出了评价通勤圈范围的绝对通勤圈范围和相对通勤圈范围两个指标。以深圳轨道交通刷卡数据为例说明通勤圈范围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匹配、空间映射、数据提取等5个方面进行数据准备;按照轨道交通线站位置的空间布局构建基础网络;以目标车站为参照,进行网格通勤指标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插值、等值线工具分析得到目标车站的绝对与相对通勤圈范围。以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验证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12—201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职住分离加剧,向心交通进一步恶化,片区在原二线关范围内的职住平衡比例由40%下降至30%,而居住在原二线关范围外的就业人口在早高峰至少增加1.4万人次/h的向心轨道交通客流。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在总结国外成熟大都市区轨道线网体系基本构成、功能层次和技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都市区居民通勤出行时耗特征,明确各空间圈轨道交通服务时间目标,即城市中心区30 min以内,城市外围区45 min以内,郊区1 h以内。以此为主要控制要素确定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分级:区域铁路主要服务于都市区对外客流联系需求;市郊轨道服务于大都市区近、郊区居民通勤出行;城市中心区轨道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内部各类出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当前都市圈高速铁路通勤服务满意程度和探讨未来高速铁路通勤发展的优化方向,构建包含候车与乘坐服务、票务管理、时间效率、接驳换乘体验4个方面的高铁通勤满意度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首都都市圈高铁通勤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候车乘坐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票务管理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揭示当前票制票价单一、接驳换乘效率低等重要影响因素,提出采用时点划分动态定价、优化通勤常客备案制度等方式优化首都都市圈高速铁路通勤服务,为提高全国都市圈高速铁路通勤运营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大都市空间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一小时通勤时间控制,分析轨道交通与步行系统结合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探讨符合TOD(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的混合开发和高密度土地利用;从绿色城市的角度,分析大都市尺度下的城市开发、土地利用与轨道建设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勤动车组运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群落的快速发展,运行站距2.5~10 km之间、连接自然村庄和乡镇的通勤动车组,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文章对通勤动车组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顶层指标,为通勤动车组设计分析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国内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不含市域铁路、磁悬浮线、机场线)线网负荷强度。结合各城市的线网规模、市区和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单程通勤距离、线路开通运营时间、沿线区域开发情况等因素,分析了引起线网负荷强度差异的原因。总结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效率的要点:在城市主城区,当常住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宜优先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应尽量覆盖大客流集散点;在城市外围区域,当基于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助力城市通勤效率的提升,切实满足群众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具体表现在提升运营效率、及时传递信息、实时运营监测和满足多元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铮  李红昌 《中国铁路》2009,(10):71-73
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郊铁路逐渐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绍市郊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其特点、服务对象、覆盖空间范围、车站设置、站间距、列车目标速度、行车组织模式等,对印度孟买市郊铁路更有效率地满足城市通勤出行需求所采用的“低速度、小编组、大运量”等做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工作目标,针对沿线铁路职工通勤条件差、旅时长、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通过采取通勤车辆换型、改善通勤车组织模式、定制开行方案、营造良好通勤氛围等措施,打造通勤车特色文化,不断提升职工的工作、生活通勤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10.
交通需求分析和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然而宏观交通模型的复杂性、数据质量及规划变更等问题容易导致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为弥补交通需求和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以石家庄市为例,利用手机大数据从职住分布、职住平衡、出行需求、通勤圈等四个维度剖析城市特征,从城市特征刻画、现状模型校核、发展趋势研判等方面与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11.
经久不衰的市郊铁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郊铁路顾名思义是城市郊区的铁路。它主要担当由市中心到郊区县(卫星城)、郊区县(卫星城)到郊区县(卫星城)间大运量的通勤通学运输。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郊运输的功能有了很大扩展,除了通勤通学外,郊区旅游和城乡间的生活运行及社会活动出行都成为市郊运输的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交通出行者的出行特征是地铁及公交线网规划与运营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模式刷卡数据,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出行链提取方法,利用存在换乘的出行链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提取成功率达 96.1%。基于出行者历史刷卡数据构建了多种机器学习分类器以识别通勤人群,经过精度比较,发现随机森林分类器效果最优,准确度达 99.96%。利用分类器和出行链提取方法,对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出行链结构、换乘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分析通勤人群出行特征,为公共交通系统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分析和研究世界级城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经验;结合北京市交通圈层和轨道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着重探讨新形势下北京区域轨道交通在优化轨道交通体系层次、满足通勤客流快速出行、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建议北京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尽可能采用城际铁路设计标准,组织公交化运营并注重与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间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齐艳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5):后插8-后插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种类逐渐多元化、便利化、高效化,成为社区居民出行、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其他民营交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公益性、公共性、规律性等.城市公共交通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是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于城市内部经营的一种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国营交通设施,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的票价相对较低,票价几乎等于公共交通每日运营的基本费用,因此公共交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公共交通不会特意选择乘客,因此所有具备公民权利(包含公民待遇)的居民均可自由选择是否乘坐、何时乘坐,因此公共交通具有公共性;同时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有其基本时间规则和空间规则,即使在乘客较少甚至无乘客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交通也会正常运行,以稳定城市的基本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应对福州都市圈的发展要求,需构建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高效融合的市域(郊)铁路网,大幅提升福州市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临近郊县之间的空间效应,缩短福州都市圈内交通出行时间,满足福州都市圈主圈层1 h通勤圈的交通需求。[方法]在阐述福州都市圈社会经济及轨道交通概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对福州都市圈圈层尺度进行识别,将福州都市圈分为1个主圈层(含交通半径为40 km的通勤圈、交通半径为70 km的辐射圈)和4个次圈层。采用以“功能层次法”为基础、以“节点锚固法”+“点线面法”为支撑的技术方法,提出了福州都市圈主圈层市域铁路网络规划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及结论]该方案对促进福州都市圈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宽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辐射半径、提高福州都市圈1 h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铁路客流按照铁路局管辖范围分为管内客流和直通客流,从距离上以500公里为界可分为短途客流和中长途客流。而城际铁路客流,广义上泛指承担省会城市和主要大中城市问的铁路客流(如北京-上海),狭义上指的是一个区域经济带范围内联系各城市问的铁路客流。其主体主要由相关城市的居民构成,出行目的主要以出差、会议、商务、通勤等生产性出行为主,旅游、探亲等非生产性出行为辅。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性的研究,提出了在城市房价非理性高涨的情况下从通勤需求的角度,用房租作为因变量更为合适。采用传统的hedonic模型用chow检验,论证在上述问题上房租相对于房价作为因变量的研究优势,进一步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对单身公寓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房租更能体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而且基于通勤需求和国内房地产的现状,单身公寓市场将会迎来机遇。  相似文献   

18.
市郊铁路作为一种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在支撑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高地区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保障远距离通勤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市郊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一直是北京轨道交通工作的重点。系统分析北京现状市郊铁路的运行特征,挖掘影响客流效益重要因素,分析得出线路起终点设置区位、站点与城市交通网络的衔接关系、以发车频次为代表的轨道服务水平等主要因素;并从城市功能布局、运营服务模式、网络衔接关系等方面,借鉴国外典型城市的市郊铁路发展经验。在基于对未来北京人口就业、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等发展宏观问题的战略分析上,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郊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从市郊铁路发展路径、城市功能布局、网络融合形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郊铁路规划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出行时耗的轨道交通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居民全日出行时耗的稳定性特征,提出将平均出行时耗30min作为区分通勤出行和其他出行的时间指标,据此提出基于出行时耗的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原则。结合城市轨道、市域铁路、区域铁路及高速铁路的服务特点,提出各层次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的要点。针对通勤出行特征明显的城市轨道及市域铁路以及计划出行特征明显的区域铁路及高速铁路,在分析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各层次轨道交通的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对外枢纽的存在保障了城市内外交通的互联互通,大量乘客选择于城市对外枢纽处接续城轨进入城市,这类乘客通常携带行李较多,相比通勤乘客而言对行程舒适性的要求更高.研究以城轨为主,常规公交为辅的乘客行程路线规划,能够以通过"规避"拥挤路段、调整交通工具的方式提高乘客行程舒适度、降低路网压力并吸引客流.利用网络爬虫从开放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