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研究目的:受城市复杂环境的影响,城市隧道的修建有时不可避免地要下穿房屋。为了达到减少房屋拆迁的目的,本文通过城市小净距软岩浅埋暗挖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隧道下穿密集房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案所引起地表沉降量及洞顶建筑物沉降规律,进一步分析洞顶建筑物的安全性。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跨度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其中施工方法的影响最为明显;(2)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及地表建筑物的实测结果,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房屋采用CD法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岩体,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3)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在城市隧道工程领域,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杏林大桥连接隧道下穿鹰厦铁路工程中,4个隧道总长329 m,隧道位于剥蚀残丘地貌与滨海沉积相过渡带,超前支护采用管幕法.介绍了长管幕法施工各工艺过程中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施工实践表明,采用长管幕作为隧道开挖的支护结构,实现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确保了施工期间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浅埋大跨度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容易造成隧道围岩偏压失稳、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青岛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为工程依托,选用数值计算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特性及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研究表明: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超前注浆加固+及时施做初期支撑的施工控制技术,隧道拱顶变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差异均能满足安全要求;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时的沉降数据表明:上台阶开挖是控制地层变形与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关键步骤,施工时要及时施做后期支护,尽早做到闭合成环。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GZH-4标下穿砂层不良地质地段为例,根据现场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单排旋喷桩、双排旋喷桩和小导管注浆三种超前支护技术对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排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效果更好。对单排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在此工程应用中的施作范围、施工参数选取及施工组织要求等予以分析,并把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水平旋喷桩能有效控制浅埋暗挖隧道因施工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山法施工的临河隧道受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的问题,以济南轨道交通R3线暗挖隧道下穿大辛河东支沟段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水位变化条件下临河暗挖隧道下穿干渠的施工响应与互馈效应。研究表明: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加固时,衬砌最大压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7%和41.3%,衬砌最大拉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9%和33.7%;地层和渠道的受力变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案,在变形控制标准值允许范围内。工程实践证明,临河暗挖隧道丰水期下穿渠道施工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组合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地层变形,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下穿扩大基础桥梁施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北京地铁4号线西直门站—动物园站区间暗挖隧道下穿高粱桥结构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暗挖结构在下穿扩大基础桥梁过程中对既有桥梁内力及沉降的影响。高粱桥下部基础为扩大独立基础,上部为整体盖梁,结构对变形控制要求高。从不同的地铁隧道施工方式对既有桥基础沉降的影响及是否对地面桥梁基础进行结构处理两个方面,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并与现场施工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对既有桥梁的影响。认为地上桥梁结构本身刚度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模型需包括地上、地下结构统一分析,方能真实反映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某隧道穿越采空区同时下穿既有公路隧道,采用探灌结合的方法处理采空区,避免采空区沉降影响线路运营安全;对下穿既有公路隧道处采取超前管棚、H175钢架和既有隧道加固等综合措施,确保下穿施工安全。本着科学、经济相结合的理念,在总结类似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辅以数值计算,设计出可靠的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完成隧道穿越采空区设计、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设计。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涉及到铁路运营安全和地铁施工安全,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文中选取暗挖地铁隧道斜交下穿某既有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地铁隧道为双线、部分浅埋隧道,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ansys计算软件按初步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和塑性区分布.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内力重分布,是地表产生沉降的原因,但是列车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为显著;(2)数值计算对施工措施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3)施工前对铁路路基注浆加固或在铁路路基两侧预埋袖阀管根据沉降情况进行注浆,可对沉降变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沉降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采用不同工法及不同加固范围的计算分析比较,并依据地铁站结构变形控制值,来确定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沉降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CRD工法开挖,较全断面法及台阶法对控制竖向位移效果显著;隧道掌子面及周边一定范围土体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竖向变形,满足既有线结构使用和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地下直径线泥水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海河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河底加固前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引起的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过程中隧道上覆土层沉降沿横向近似呈正态分布,盾构施工横向影响范围为30 m;隧道上覆土层沿纵向的沉降可划分为盾构接近、盾构下穿和盾构离开3个阶段;河底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上覆土层的沉降。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该注浆加固措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和左洞收敛均值分别为689.2 mm和624.8 mm,且1号斜井变形不收敛,左洞收敛时间达6个月;锚杆工艺改进后,左、右洞水平收敛均值分别为320.4 mm和141.2 mm,相比左洞工艺调整前分别下降77.4%和40.6%,且收敛时间缩短至约4个月;按"孔腔通畅+非收缩浆液+可简单验证和不可逆转灌注满浆"的思路综合性改进锚杆施工工艺可显著提升锚杆质量,发挥其在抑制隧道挤压性变形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厦门快速公交(BRT)1线运能已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的现状,结合该线建设时预留的条件,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地铁(B型车)、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及自动导向轨道(APM)等进行对比,建议该线改造为现代有轨电车制式。从动力性能、环境友好、改造工程量、综合造价、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比胶轮导轨电车和钢轮钢轨电车,认为胶轮导轨电车更适合于该线的运能改造。  相似文献   

13.
PU Sipei(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430063, Wuhan, China)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中小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目前及未来需要的“立体式”“空中一体化”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因此车辆的多元化选择正当其时。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中低速磁浮、胶轮地铁这4种系统制式具有运量适中、布设灵活、经济环保及建设周期短等的优势。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和特点,从适用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和社会效益等4个方面,兼顾乘坐舒适、技术先进、环境保护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对车辆进行选型以满足输送旅客的目标和国产化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HUA Xiaobin(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430063, Wuhan, China)  相似文献   

16.
LI Xiaokun(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430063, Wuha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高效性、舒适性和快捷性,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从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角度,研究国内外如伦敦、东京、莫斯科、广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模式。基于绵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规划,提出建立与绵阳市客运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模式:构建"5大衔接分区、3大衔接系统"的交通一体化衔接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主城区与近郊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线路长度长、站间距大。不同于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敷设方式选择对工程规模、投资控制、运营管理尤为重要。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通过合理确定敷设原则、精细化的线位方案比选以及多专业协调设计,建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尽可能多采用经济性好、建设速度快的高架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19.
总结盾构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一些创新做法,探讨了盾构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提出盾构施工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创新方向是将建筑工业化理念和信息化新技术深度融入盾构标准化作业全过程,加快盾构施工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地,推进绿色建造,实现盾构施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极限分析有限元结合强度折减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定义无量纲参数P并将所得边坡安全系数作为判定边坡是否失稳的依据,将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边坡稳定性。对不同参数影响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讨论了摩擦角对边坡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方法求得的安全系数上下限差值小于1%,可以用上下限的平均值来评估边坡安全系数;边坡坡脚、摩擦角和P对边坡稳定性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