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2013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积极开展极地航行探索和实践,旗下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开中国商船极地航行之先河,先后开辟了北极和南极航线,为国家海洋强国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回顾中远海运集团开辟极地航线的历程,总结极地航行的经验、成果和意义,分析北极东北航道的应用前景,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9,(2)
<正>从实习生到船长,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承载着赵炎平的青春和理想。从2016年起,他承担"雪龙2"号监造工作。而今,他担当"雪龙2"号首任船长职责。作为一名极地考察队员,赵炎平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赵炎平所在的集体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海科技创新奖""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在他们身上,我们既可以感受到老一辈极地工作者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也能看到我国极地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事》2013,(5):58
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与挪威船级(DNV)中国公司合作举办极地船技术研讨会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挪威船级社(DNV)中国公司承办的"极地船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间,挪威受邀专家就极地航运发展展望、IMO极地规则起草过程、DNV船舶规范有关冰区要求等进行专门介绍。中国海事局代表在会上做了有关中国参与IMO极地规则草案制订工作的情况介绍,并探讨  相似文献   

4.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7月9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和浦江教育出版社教职工赴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参观"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受到沈权船长的热情接待。沈权船长向大家介绍了"雪龙"号的总体概况和科考历程,带领大家参观了"雪龙"号驾驶台、科考人员工作区和生活区等处。社长袁林新代表两社向"雪龙"号赠送书刊,并向沈权船长转交中国航海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状。  相似文献   

6.
正7月12日,"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12日搭载62名科考队员从上海外高桥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任务。外高桥边检站当日"一站式"办理船舶和人员出境边检手续。总长约122 m,宽约22 m,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的"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相似文献   

7.
吴刚 《船舶工程》2021,43(7):前插3-前插10
南北极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且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开发极地航道和极地空间、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极地战略、装备先行",极地的进入和探索严重依赖先进可靠的技术装备,因为我国科研人员进入极地需跨越漫长而又环境复杂的极地水域.在众多装备中,船舶装备首当其冲.回顾我国首制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设计建造过程与体会,分析了极地船舶装备研制特点和国内外技术现状,并对未来我国极地装备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极地这方净土,可能再多的考虑都无法表达出航运业对其环保的珍视与船舶安全的关切。而之所以此次《极地规则》实施颇受关注,也许正弥补了业界对于极地"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越来越多的船舶将在极地水域航行。为了保护极地海洋环境以及在极地航行船舶及船上船员和旅客安全,在北冰洋和南极洲水域航行船舶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则——《极地规则》已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一极地水域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极地(冰区)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极地环境、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以及基于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需要,分析国际公约对极地航行船员培训要求,研究国外有关国家极地船员培训现状及中国极地船员培训现状,提出中国极地(冰区)航行船员培训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底,由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近日,我国首制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建造,"雪龙2"号的设计和建造符合最新规范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处于世界前列。"雪龙2"号将于2018年8~9月下水,2019年交付使用,该船交付后将与"雪龙"号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归纳,分析我国在极地事务中的重要性,结合极地开发、国际极地规则,融合绿色造船、新能源动力装置的应用,分析极地航行对船员的特殊要求。融合环保目标型标准理念,构建极地航行船舶从法规、设计、建造、教育多维度环保理念。北极航区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更好地倡导和协调发展海上"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极地环保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13,(7):15-17,130,131
中国必须重视对"极地规则"的研究、参与和应对,否则该规则一旦生效,难免会陷入被动。该规近年来,在国际航运界对北极航运日益关注的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也加快了制定"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安全规则"(简称"极地规则")的步伐。"该规则于2009年10月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第53次会议(DE53)正式启动,计划2012年完成,因各利益方立场分歧大,2012年2月召开的DE56不得不重新制定工作计划。虽然规则制定工作进程受阻,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最终达成一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极地密集浮冰区极地考察船通过舷侧投放和回收科考探测及采样设备的作业模式受限,因此,为顺利获取极地密集浮冰区内数据和样品,需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舯部设计月池。[方法]结合我国多年极地科学考察的经验,充分考虑极地冰区作业的特点,合理设计可在舷侧与月池作业切换的动线方案,使用创新的水压密月池底盖、特殊的轨道对接方案、低温环境下活动关节除冰等针对性设计,并经过南极考察现场作业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有效开展极地密集浮冰区内科考调查设备的投放和回收作业。[结论]所设计的月池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我国极地考察船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与"雪龙2"号船破冰能力相匹配的密集浮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林德辉 《船舶》2016,27(5):101-109
继2014年12月MSC 94通过了极地规则中与安全有关的要求和相关的SOLAS修正案后,2015年5月MEPC 68通过了极地规则中与环保有关的要求和相关的MARPOL修正案,这样一个完整的与安全和环保均有关的极地规则获得了最后通过,其作为SOLAS和MARPOL两项公约的一部分具有强制性。此前IACS发布了统一要求IACS UR I。极地规则包括了强制性的第I-A篇"安全措施"和第II-A篇"防污染措施",以及推荐性的第I-B篇和第II-B篇。在这两项公约的修正案中均列入极地规则的定义,SOLAS修正案的定义中,明确"引言、第I-A篇和第II-A篇可由MSC予以修正",MARPOL修正案的定义中,明确"引言、第I-B篇和第II-B篇可由MEPC予以修正"。极地船舶分A、B、C三类,极地规则对A类船舶、B类船舶和冰区加强的C类船舶的构件尺寸作出规定,其中,对A类和B类船舶,要求符合IACS UR I"极地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检验,DNV GL和丹麦海事局确认Viking Supply Ships公司旗下的三用工作船"Magne Viking"号(图1)符合IMO(国际海事组织)《极地规则》的相关要求。DNV GL负责北极和极地业务的Morten Mejl?nder-Larsen说:"几年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极地规则》的发展,现在对首艘船进行了检验,并确认其符合《极地规则》要求,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