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解决双主梁钢板组合梁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的难题,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用于横向湿接缝的现浇.以瑞苍高速公路1联双主梁钢板组合连续梁桥为例,介绍了负弯矩区UHPC接缝设计方案,并与常规接缝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UHPC接缝的受力性...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直剪性能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开展24个“Z”形UHPC整体浇筑试件和24个“Z”形UHPC平接缝试件(用高压水凿毛先浇界面)的直剪试验,以得到钢纤维特性以及浇筑方式对UHPC (直剪)初裂强度、峰值强度、破坏模式以及直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及UHPC细观本构模型开展了UHPC直剪承载力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纤维UHPC整体试件和钢纤维掺量未超过3.0%的平接缝试件直剪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纤维掺量达到2.5%的整体试件具备剪切延性破坏的特征;纤维掺量达到2.5%的平接缝试件界面处新老UHPC结合紧密;整体界面和平接缝界面直剪的初裂强度与峰值强度均随纤维掺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峰值强度随纤维掺量几乎呈线性变化;纤维形状与长径比对整体界面初裂强度和峰值强度的影响不大,对平接缝界面则长纤维优于短纤维,异形纤维优于平直形纤维;整体界面和平接缝界面直剪的峰裂比(峰值强度与初裂强度之比)为103.5%~166.7%,整体界面峰裂比均显著大于纤维掺量相同的平接缝界面,2种界面的峰裂比均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加。建立了平接缝界面与整体界面直剪峰值强度之比η(简称直剪强度比)与纤维特征参数λf之间的高精度拟合公式。此外,还分别提出了高精度的UHPC整体界面和平接缝界面的直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预制UHPC(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节段梁间胶接缝在剪切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开展了一组UHPC单键齿胶接缝和七组UHPC多键齿胶接缝抗剪性能试验,考虑键齿数量,键齿形式(高深比),胶层厚度和正应力水平对剪切荷载下UHPC多键齿胶接缝破坏过程,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多键齿胶接缝均在极限荷载的0.6~0.7的范围内出现开裂,键齿数量、正应力水平和键齿形式(高深比)对UHPC多键齿胶接缝抗剪性能的影响较大,增加键齿数量,提高正应力水平,采用高深比较大的键齿形式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UHPC多键齿胶接缝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胶层厚度对UHPC多键齿胶接缝抗剪性能的提升影响较小;考虑键齿折减效应的计算公式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UHPC多键齿胶接缝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组成材料的不同对预制桥面板接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从水泥、矿粉和粉煤灰的掺入量对桥面板接缝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黏结性能、抗冲击性能、抗裂性能、断裂韧性等性能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并将试验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配合比优化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抗压强度、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均有所提升,且满足桥面板接缝混凝土的指标要求;混凝土28 d断裂韧性提高了14%~53%,28 d抗冲击性能提高了-19%~81%;掺入粉煤灰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掺入矿粉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8.
9.
纵肋上置并形成PBL剪力连接件的钢-UHPC组合桥面板是一种新型桥面结构.该结构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工厂预制钢-UHPC组合梁段,现场进行施工组装,相邻钢梁通过焊接形成一体,而相邻UHPC桥面板则通过现浇UHPC湿接缝连成一体,湿接缝是其薄弱部位.针对该新型结构其湿接缝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完成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足尺模型抗弯性能试验.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采用试验结果校核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接缝截面模拟方式、钢面板厚度、UHPC层厚度和燕尾榫角度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对比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美国房屋建筑规范》(ACI)以及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关于构件的刚度计算公式,发现中国规范计算值更接近试验值.基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参数修正,并用有限元模型结果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有着优异的延性和刚度;采用摩擦行为模拟湿接缝界面计算成本小且计算效果良好;增加钢板厚度或UHPC层厚度均能有效提高构件刚度和承载力;燕尾榫角度对构件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影响很小;参数修正后的抗弯刚度计算公式能较好地计算钢-UHPC组合桥面板构件跨中位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钢桥桥面结构因自身刚度相对较弱和抗拉拔力不足,出现铺装层病害和钢桥面板疲劳开裂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钢管连接件的钢-UHPC组合桥面板结构,为研究该新型连接件组合桥面板的抗剪性能,开展了推出试验,并结合试验验证后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得出了试件的工作机理.运用非线性数值模型分析了抗剪连接件厚度、连接件屈服强度、UHPC...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OSD)的力学性能,基于国内外多位学者的数值模拟分析、实桥监测、静动力学试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围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桥面铺装对OSD疲劳问题的影响、OSD疲劳问题的力学成因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相较裸板或其他柔性铺装,UHPC对纵肋-顶板连接处疲劳问题具有较明显的提升效果,对纵肋对接焊缝、横隔板-纵肋连接处的疲劳问题有更好的作用,但效果有限;2) UHPC与OSD的连接方式、UHPC路面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OSD疲劳性能;3)从第二、第三体系力学效应出发分析得知,顶板与纵肋相交处顶板上的疲劳部位主要受第三体系效应影响,纵肋与横隔板相交处纵肋上的疲劳部位受第二体系效应影响更大,不同结构参数对不同疲劳部位应力水平及抗疲劳性能有不同影响。据此,可对UHPC的效果给出解释,并为解决OSD疲劳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郑纲;陈留剑;高立强 《桥梁建设》2024,(6):56-63
为研究UHPC湿接缝连接预制拼装桥墩(预制墩)的抗震性能及其塑性铰转移的机理,设计、制作该类预制墩及现浇墩模型各1组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其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规律、耗能能力、残余变形及曲率分布等;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UHPC湿接缝高度分别为1.0、0.6、0.5、0.4、0.3、0 m的预制墩数值模型,研究UHPC湿接缝高度对预制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依此提出湿接缝界限高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预制墩破坏集中于墩台接缝处,表现为墩台接缝的张开闭合,UHPC区域无明显损伤,承载力丧失标志为纵筋被拉断;预制墩承载力和墩顶水平极限位移分别是现浇墩的1.25倍和1.12倍,延性、耗能能力和墩顶水平残余位移与现浇墩基本一致,UHPC界面裂缝导致预制墩初始刚度只有现浇墩的65%。UHPC湿接缝高度决定了预制墩的破坏模式,其存在界限值,小于界限高度预制墩塑性铰会转移;给出的UHPC湿接缝高度界限值的计算公式可指导预制墩的设计,UHPC湿接缝高度界限值不仅和RC截面与UHPC截面抗弯承载力比值有关,而且和墩身高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刘成;陈诗泉;徐英喧 《公路》2025,(2):127-133
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粗骨料UHPC预制桥面板,在充分利用项目河卵石机制砂和粗骨料的基础上,采用常规设备和常规养护模式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无需对干粉料进行预混,因此在预制生产线建设、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施工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基于德余乌江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桥面板预制工程,阐述了粗骨料UHPC预制桥面板施工工艺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混组合梁桥预制桥面板纵向湿接缝的受力特点,提出采用大头钢筋搭接的湿接缝构造,进一步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大头钢筋搭接湿接缝与直线钢筋焊接/搭接湿接缝的弯剪复合受力性能,获得了试件的裂缝分布、破坏模式、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大头钢筋搭接试件的变形特征与直线钢筋焊接试件类似,开裂荷载及开裂荷载对应的竖向挠度接近直线钢筋焊接试件,大头钢筋搭接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较直线钢筋焊接试件提高7.6%;大头钢筋湿接缝的受力机理可以用拉压杆模型进行解释,试件破坏时作为拉杆的大头钢筋并未屈服,而作为压杆的混凝土已经被压溃。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强度较高且与预制板界面粘结性能较好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浇筑湿接缝,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头钢筋的抗拉强度,提高湿接缝的强度与延性。大头钢筋端部的锚固构造提高了纵筋的抗拔能力,使得大头钢筋搭接具备了类似钢筋焊接的性能。钢筋搭接还能大幅提高施工速度,节约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施工便捷、节约工期等优势被频繁应用,常规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湿接缝为普通混凝土(NC),但是NC湿接缝与原结构粘结强度不高,导致接缝处出现了大量的病害.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有着更小的级配作湿接缝时与原NC结构具有更好的粘结强度,但目前国内对装配式NC-UHPC湿接缝轴拉性能研究较少,故本试验设计N... 相似文献
16.
17.
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CA-RPC)桥面板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桥梁构件,文中对其结构行为开展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分析。对带湿接缝CA-RPC桥面板试件和无接缝桥面板试件进行四点弯曲加载的对比试验,得到全过程荷载-位移曲线;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通过引入牵引-分离本构关系,进行加载全过程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整块预制桥面板,带湿接缝的CA-RPC预制桥面板的抗裂性、极限承载能力,以及延性均有所降低;有限元模型中材料特性和接触关系的合理设置,可较好地模拟CA-RPC预制桥面板的力学性能。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提出了CA-RPC预制桥面板及其湿接缝区域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薄腹梁受剪性能和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设计制作11片模型梁开展荷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纤维率、纤维种类、配箍率、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分析了试验梁破坏形态、裂缝开展过程和主要因素对梁体受力响应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UHPC梁的受力过程分为弯曲开裂前弹性阶段、\"桥联作用\"失效前和\"桥联作用\"失效后3个阶段。UHPC梁剪切破坏具备一定延性且有明显征兆,为半延性-半脆性破坏。由于纤维\"桥联作用\",UHPC梁剪切开裂后呈多条剪切裂缝同时开展现象,破坏过程伴随着纤维持续从基体里拔出的\"滋滋声\"。此外,配置适量箍筋可使梁体破坏模式从脆性剪切破坏向更具延性的弯曲破坏转变。基于Rankine破坏准则,推导出剪压区混凝土简化强度准则;考虑T形截面翼缘的影响,提出腹板抗剪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极限平衡法,得到考虑翼缘影响的混凝土抗剪贡献计算式。基于分项叠加思想,建立考虑混凝土、箍筋和纤维抗剪贡献的UHPC梁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式。该公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可以考虑纤维率、剪跨比和梁体尺寸等影响因素。用试验结果对提出的计算式进行验证,得到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比值均值为0.94,标准差为0.17,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式可以较好地预测UHPC梁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受拉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抗裂性和耐久性,是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为研究UHPC构件在弯拉荷载作用下产生宏观裂缝前的受拉力学特性,以钢纤维与水泥基的协作受力特性为切入点,考虑钢纤维分布方向的随机性服从正态分布,建立了钢纤维受拉作用下的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将钢纤维力作为由水泥基加载的被动力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水泥基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发展了UHPC构件受拉作用下宏观裂缝出现前弹性和拔出2个阶段的力学行为预测模型;开展了UHPC试件的纯弯曲试验,标定了材料受弯全过程中的关键力学指标,重点关注理论预测的弹性和拔出2个阶段的力学行为,并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文献中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进一步印证细观力学模型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细观力学模型可准确描述出现宏观裂缝前受拉UHPC构件内部钢纤维的抗拉力学行为;预测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UHPC构件受拉作用下弹性和拔出2个阶段的力学指标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常规钢纤维掺量的UHPC受拉性能由其内部钢纤维主导,理论计算时忽略受拉状态下水泥基对UHPC轴力的贡献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而且可将其视为工程应用时的安全储备;建议的双折线拉伸本构中弹性与拔出2个阶段的极限应变分别为180×10-6,1 042×10-6。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装配式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接缝处由于钢纤维不连续易开裂受损的问题,提出UHPC湿接缝方案并进行优化及受力性能研究.完成了6个试验模型,即直接缝、菱形接缝、上下条带接缝、未焊接及焊接的上下条带菱形接缝5种UHPC接缝梁及UHPC完整梁.对模型的受弯裂缝破坏形式、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极限抗弯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