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长卿  车驰东  闫菲 《船舶力学》2016,20(4):478-486
为了提高船舶尾部模态计算的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尾部详细结构与船体骨架结合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全回转推进船舶尾部模态进行了计算,并将其结果与另外两种传统简化模型(即尾部三维模型与尾部+一维梁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改进模型与传统模型在尾部局部模态计算中没有明显差别,但对整体模态而言其差异随频率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航行过程中对该船舶振动情况进行了测试,并利用运行模态分析法识别尾部整体模态。通过识别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可见,三种模型在基频(1阶弯曲)计算时误差均很小,但是在高阶固有频率计算中改进的模型误差明显小于另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2.
回顾现代轻型护卫舰的发展,表明许多国家海军所面临的作战需要和实际制约,导致为有效保卫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而选择最佳特性的高性能战舰。为了控制舰船的尺度和费用,舰船一般都不设计成具有全球部署的能力。这类舰船均用来在永久性岸基支援兵力易于到达的海域内巡逻和执行防卫,因此均不搭载大量舰员和储备大量备件备品,这样,设计趋势是把焦点焦中于保证在本国水域内具备使用灵活性和有效的作战能力上,一般包括与其他海上和空中防御装备在使用上的紧密结合。与二次大战中的同类船比较,现代轻型护卫舰虽然续航力更有限,但已成为一种更高级的多用途舰。目前融入现代化轻型护卫舰设计中的许多技术是与大型战舰通用的,如武器系统集成,特征信号控制等.由于这类舰尺度较小且有其他限制,这意味着成功的设计必须开发创新的概念,以有限的费用成功地将较大的有效载荷并入高性能的船体内。  相似文献   

3.
于纪军 《船舶》2002,(6):26-28,33
本文针对同类型船尾部振动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在本船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美国海军和工业部门一直在研究和试验新颖的轻型舰船结构。其目的是想寻找一种新的结构来代替目前舰船上常规使用的金属板梁组合结构。现在正在研究中的能广泛应用于舰船上的是一种轻型金属波形夹芯板。本文介绍了轻型金属波形夹芯板承气浪冲击时的弹性设计方法。本文中提出的方程式虽然对冲击民刚体相互有关的复杂的动力学和弹塑性现象并不是一个全解,但它提供了一套相当简单的分析表达式,适合于初步设计时使用。舰船设计师可根据方程式的闭型特性,很快确定影响轻型金属波形夹芯板承气浪冲击载荷时响应的最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标准船用钢(如从A~EH36级)采用球扁钢(或荷兰型材)等热轧钢的特种型材。虽然不同等级钢材的各种热轧型材已应用于多种行业,但通常是为了取代复杂结构或近似提供需要加工的形状。随着舰船设计从单体排水型向非常规线型的转变,如三体船和高速渡船,而且采用的是更新的结构技术,如粘结、激光焊接以及复合材料结构的连接。因此,应用热轧特种钢的机会就会增多。  相似文献   

6.
规范要求舷梯布置要远离货物装卸区域,因此需在船舶机舱区域舷边位置设置船员上下通行的舷梯,而对于尾部线型收缩很快的大型散货船,常规设计的舷梯通常无法正常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议采用一套全新组合式的布置方式,并列举一些其他方法,为大型散货船的舷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高速舰艇尾部结构振动设计计算与建造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确定结构振动频率储备的分析方法。文中按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以实船试验资料为依据,研究了高速艇尾部底部结构及五叶桨高速舰船尾部结构的频率储备;提出了关于这些结构的频率储备值的建议;探讨了高速舰艇尾部减振问题。  相似文献   

8.
详细阐述了轻型大跨龙门装卸桥的设计原则,构造及其性能,该设备功能先进,自重轻,刚性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家常 《船舶》2002,(4):30-33
尾部减振一直是船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尾部结构设计中既要做到减小尾部结构振动响应值,又要保证尾部结构牢固、合理,往往单凭保证振动频率储备值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尤其是对高速小艇列是如此。本文从降低螺旋浆激励力入手,进而减小尾部结构振动响应,这一尝试是成功的,对以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舰船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船型的选择非常重要。舰船的尾部型线结构是船型设计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为了使舰船尾部型线结构达到最优,可以利用先进的RBF神经网络对尾部型线结构进行优化。基于此点,本文从RBF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及优点分析入手,提出船型优化框架的构建思路,以RBF神经网络替代传统的CFD,并对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预报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能够满足应用需要,它的优化时间要远远少于CFD。  相似文献   

11.
李康康  张驰  周瑞平  高宏 《船舶》2011,22(5):61-65
尾滚筒作为多用途供应船上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对于保护船体尾部结构以及防止锚链及缆绳的磨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项目,介绍了船用尾滚筒的设计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对其结构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海豹6号”震源船悬尾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豹6号"震源船由于设备布置需要,在船尾处加设一个悬尾结构.应船级社要求,悬尾与主船体连接处结构要进行直接强度验证.本文对该悬尾带来的结构不连续处的强度进行了简化船体梁法和有限元直接计算法分析.通过这2种方法的研究分析,分别对悬尾结构的抗弯、抗剪及抗扭强度有了整体的认识和局部细节的把握,证明了结构不连续处的弯曲和剪切强度符合要求,并对甲板吊支架非对称负重时可能产生的大扭矩等提出了使用限制.  相似文献   

13.
在船舶航行中,艉轴承一旦被损坏,不得不降速处理时,需尽快进厂修理.船舶修理中,艉轴后轴承按照原船图纸重新浇铸巴氏合金,当艉轴塞到艉轴承一半时,出现不明阻碍,不能继续进入,文章针对该故障进行分析,并介绍解决故障的对策及合理的工艺流程,为以后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型船舶艉轴端面密封装置的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出了结构紧凑且具有轴向、径向弹性补偿能力的新型艉轴端面密封装置,对该船舶艉轴端面密封装置的抗冲击能力、Ω形弹性补偿体和密封摩擦副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装置的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吴炅东  李倩  吉春正 《船舶》2011,22(4):61-64
船尾安装小车是用于装桨、装舵的液压工作平台。通过对其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的优化设计,使其更好地满足装桨、装舵的功能要求;通过对其实际使用的检验,证明了该工艺装备可以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安装周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SYS分析的拖网渔船轻型艉门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尔  刘平  张彬 《船舶工程》2019,41(4):13-16
小型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艉门架位于上层甲板,并且在起网作业时承受较大载荷,其结构形式所决定的重量与强度构成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起网作业的安全和船舶稳性。文中在原有艉门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经全新改进设计的新型艉门架,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两种艉门架的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新型艉门架不仅满足了给定作业工况下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结构重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船重心高度。  相似文献   

17.
围绕新一代海洋超深水平台系泊链开展力学性能分析和横档外形轻量化设计工作.首先,针对系泊链变曲面不规则的外形特征和复杂的受力形式,提出了区别化网格划分方法,获得了系泊链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根据规律,对横档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分析了决定横档结构性能的两个关键参数,并通过建立系列有限元模型,得出两个参数对系泊链性能的影响规律.轻量化后的R6系泊链应力场分布更为理想,横档重量降低了13.53%,进一步提升了海洋超深水平台系泊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尾滚筒是科考船上重要部件,对于保护4000吨级海洋科学考察船尾部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尾滚筒的受力形式,利用MSC.Patran软件对尾滚筒在3种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分析计算,得到尾滚筒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图,找出尾滚筒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科考船尾滚筒的结构强度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尾滚筒牺牲阳极块的数量进行计算研究,为防止尾滚筒的腐蚀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9.
韩利昆  毕国稳  张凯 《中国修船》2012,25(3):11-13,17
某污水接纳船使用的SM190型水润滑艉轴密封装置,因漏水严重不能正常使用,通过分析、计算和试验,查清了故障原因,制定了正确的修理方案,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元法不同螺旋槽橡胶艉轴承静态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螺旋槽结构形式的橡胶艉轴承,考虑橡胶材料非线性,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进行静态接触仿真分析,并用经典 Hertz 接触应力理论计算结果加以验证,对比分析不同螺旋槽数和不同螺旋角度艉轴承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橡胶硬度等条件下的接触状况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螺旋槽数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对艉轴承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负 Y 向位移影响较大,对艉轴承最大接触渗透值的影响甚小;90°螺旋槽艉轴承在各不同载荷时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正 Y 向位移均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