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打捞沉船,总是先由潜水员把金属板焊接到船体破洞上,再泵气使船浮起。美国发明了一种新的打捞方法,使用遥控技术,由一艘双人潜艇进行补船。胶粘塑料板用流动性很高的水泥密封在破洞上,然后泵  相似文献   

2.
<正>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工作于19日起正式开始。打捞工作的第一步水下调查将于20日下午3点(韩国时间)启动。中国上海打捞局承担本次沉船打捞任务。据韩联社报道,本次水下调查将进行10天左右。第一天,来自中国的潜水员将先了解"世越号"周边的潜水环境。从第二天起,潜水员将在船体的窗户和出入口等  相似文献   

3.
2001年俄罗斯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悲惨事件又将潜艇脱险、营救和打捞的主题带到人们面前。通常所考虑的潜艇脱险和营救过于集中在狭隘的问题上。描述了潜水员通过改进的方法登上失事潜艇施救,或使失事潜艇上幸存的艇员营救自己。涉及到潜艇打捞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打捞工程是泰坦公司目前为止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打捞工作,由于邮轮吨位大、打捞工地水域条件等限制,泰坦公司历时近两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程。在工程中,泰坦公司使用了拉力千斤顶、水下支撑平台和特制的浮箱,在起重船配合下对邮轮进行了扳正、起浮,最后成功将该邮轮拖到指定地点。在该打捞工程中提出的一些打捞思路和使用的打捞技术以及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我国救捞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0,(5):41-41
<正>随着4名潜水员9月6日15时30分走出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一项亚洲模拟饱和潜水实验深度新纪录由此诞生——493米模拟巡潜深度、480米氦氧饱和模拟潜水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9个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潜水员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作业技术的国家。这在中国海上援潜救生、沉船打捞、水下施工、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等军事及民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不少沿海国家掀起了一股寻找、打捞海底宝船的热潮,英国、美国、菲律宾、泰国、日本等国家都有了不少收获。参加的人有科学家、考古学家,也有商人、潜水员和其他热衷于寻宝的人士。有人是偶然发现的,有人则是苦心搜索、寻根追踪,花上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考究一宗宗历史档案和资料,才决定行动的。有人在采取行动之后倾家荡产,有人则成了亿万财富的爆发户。那么,广东沿海会有宝船吗? 现在要作出肯定的回答还为时过早。不过一些蛛丝马迹,却也引起了不少人们的兴趣。一九六一年原广东省打捞公司的打捞队曾在广州  相似文献   

7.
赵国财 《航海》2008,(2):25-26
1月31日上午12时,交通部上海打捞局主力工程船“勇士号”、“沪救捞62号”等5艘船,及20多名国内顶尖潜水员和近80名工程施工人员经过28天的艰苦打捞,躺在长江宝山航道上海宝山十四装卸区码头附近水域最大吨位的沉船“中昌118”轮主甲板浮出水面,被该局打捞人员整体打捞起浮。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13,(1):105-106
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该船最大水下作业深度可达到3000米,最大功率达到150马力,是国内唯一一艘支持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的深潜水打捞船舶,是目前中国工作深度最深,容纳潜水员人数最多,设计理念和配置最为先进的一套饱和潜水系统,在世界上属  相似文献   

9.
《船艇》1992,(4)
澳大利亚的一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无需携带沉重的氧气瓶的潜水系统。这套看起来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有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圆形物,一个系在潜水员胸前的气室(或气箱)和一个将空气抽进气室的泵袋。泵袋的一端与潜水员的脚相连,当潜水员的腿伸直时,泵袋从气室中拉出并将水面上的空气经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在实施水中消防作业、沉船打捞等救捞任务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要确切定位水下目标、了解水下情况。对海底失事船艇及其他沉没物的水下定位是一项关键且高难度的作业.水下定位一般是在概位搜索的基础上,利用声纳船及单(双)船拖扫方法并经潜水员水下探摸确定沉船的具体位置。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利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定位作业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7,(9):7-10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一时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米深水中整体打捞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为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由于"世越号"打捞现场海底泥质坚硬,普通的抓力锚很难提供上百吨的锚抓力,因此根据实际海底地质情况和理论计算,我们设计了钢筋混凝土重力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重力锚提供了200吨以上的锚抓力,为"世越号"打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蠕动原理拱泥机器人方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针对目前沉般打捞作业中潜水员手工攻打千斤洞的现状,首次提出了拱泥机器人的概念。它基于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运动机理,可以在水下泥土环境中按预定轨迹从沉船底部一侧向另一侧蠕动爬行,并随时根据检测到的位置和力信息调整运动位置和姿态。将地下穿孔机的冲击原理与蚯蚓的蠕动机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头部冲击式的拱泥机器人的方案。研究了拱泥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位姿检测方案,并建立了拱泥机器人在水下泥土环境中作业的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河池市DN800过江供水管道工程中,我们根据大深度、水温低、潜水作业时间长、下潜次数多、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对潜水员施工前、中、后分别制定了医务保障措施,并在我国水面减压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制定了专用潜水减压表,保证了潜水员的身体健康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8,(3):43-43
英国兰开斯特公司研制成功一种个人用水下声纳装置。该套装置包括由电脑控制的手持式声纳枪以及粘接于潜水员防水镜上的显示板,它可将海底声纳成像显示在潜水员的潜水护目镜上。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航海》1986,(6)
加拿大一名叫菲力·那顿的潜水员兼发明者已经设计出一种新的深海潜水服。这种潜水服的重量只有现在所使用的重量的五分之一,内有供氧系统,而且使用灵便。潜水员能游泳,甚至可以“搔背”。在这种新的潜水服问世之前,深海潜水只有两种令人不舒服的选择:潜水员或是穿上一种笨重的钢质外套(这种外套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沉船存油舱钻孔与抽油作业的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分析了现有作业设备和作业模式对潜水员的依赖性及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适合ROV操作的"锚固-钻孔-抽油-封堵"一体化设备及其作业模式,并对两种作业模式进行分析比较。ROV辅助钻孔抽油一体化机的作业模式弥补了ROV作业精度的不足,能够对大深度环境下的沉船燃油、货油及化学品舱进行钻孔抽油作业,同时还可用于双层船体钻孔抽油作业,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我国海洋救助打捞装备技术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海拾贝     
《航海》2000,(6)
法研制成潜水通信装置 法国一家公司新近研制成功一种通过人体口腔获取信息的高清晰度潜水通信系统装置,已正式投入使用。 这种新装置的特点是可以使潜水员通过牙齿和面颊骨获取信息。它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安装在潜水员呼吸用的透气管上,从岸上传来的指令、信息通过装在浮筒上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器先传到透气管上,然后这些声音将通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多起内河搜救打捞行动暴露出内河应急搜救打捞能力存在不足,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强化内河搜救打捞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潜水员梯是通过销轴连接在母船舷侧为潜水员执行潜水作业时上下船的平台,为保证在波浪中使用时的安全性,对其波浪作用力、运动响应及销轴处的动作用载荷设计有较高要求。为研究母船干扰下潜水员梯的动态响应特性,采用基于深水格林函数为积分内核的边界元方法,先计算母船及潜水梯这一整体的运动响应及其平均湿表面的辐射和绕射压力分布,依据刚体运动合成原理求解得到潜水梯重心处的运动。再以潜水员梯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积分方法获得潜水员梯的波浪力作用,并将其运动、波浪力和销轴处的作用力联立构成动力学平衡方程,逆向求解出销轴处的动作用力。基于上述思路,系统研究了波长、航速及潜水员梯与母船相对位置变化时潜水员梯的运动、波浪作用力及销轴处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为潜水员梯的布置、销轴的选型及潜水作业时母船的操纵可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