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在行业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建设、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船舶油污水防治、水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的特色领  相似文献   

2.
《航海科技动态》2012,(4):42-43
6月19日~21日,国际海事组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溢油应急反应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讨论了国际海事组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三方合作开展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问题,初步确定了合作进程以及下一步的活动方案。三方合作机制,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履行《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国际公约,促进政府与企业界的合作,加强我国溢油事故防备和反应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船舶》2019,(6)
正近日,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凭借在PSV船和动力定位系统等方面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优秀的技术方案,成功中标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大型溢油回收船。该船建成后将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内溢油回收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溢油回收装备。该船为无限航区,配备DP-2级动力定位系统,对外消防二级,采用PSV船型,配有大型内置式专业溢油回收装备,主要用于近海开敞水域、四级海况以下溢油的应急回收、清除作业;具有一定的溢油消防灭火功能;具备大容量溢油回收舱容,  相似文献   

4.
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快速增长,溢油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许多研究员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文章就国内外几种溢油损害评估模型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加强内河溢油损害评估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中国海事》2010,(11):75-75
10月9日,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在山东省威海市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日,交通运输部在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中心成功举行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演练。  相似文献   

6.
正3月19日,马六甲—新加坡海峡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和监视监测首次培训研讨活动在广州启动。本活动是落实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航行安全与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首次在我国举办这样的活动。记者从广东海事局获悉,3月19日,马六甲—新加坡海峡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和监视监测首次培训研讨活动在广州启动。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旨在为各参与方提供良好平台,交流分享船舶溢油风险评估与监视监测信息和实践经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外方代表以及中方代表参加了本  相似文献   

7.
动态     
《中国海事》2014,(10):71-73
《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课题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9月12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课题专家评审会,中国海上溢油应急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和来自环境保护部、中海石油环保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审阅了课题研究报告及预案送审稿。专家组认为课题报告内容全面,研究成果达到了科研项目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水平意义重大,将是我国完善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决策科学化、指挥专业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应急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航海科技动态》2011,(4):44-44
南京海事局日前披露.该市溢油防控中心暨南京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一期工程主体已竣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建设。南京溢油防控中心暨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位于南京化工园区内,是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同编制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干线第一个国家级中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  相似文献   

9.
邓新建  杨慧 《珠江水运》2011,(20):46-47
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已累计达到5500多平方公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赔偿范围如何确定?传统的海上救助报酬体系以获救财产为中心,在现代社会对海上污染零容忍的今天,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以环境救助的理念变革?近日,在由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州海事法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法律研讨会上,海洋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牛志刚  刘连进  宋莎莎  杨静  李明 《船海工程》2015,(2):146-148,153
结合我国渤海冰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及减少潜在溢油污染的现实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外冰期溢油监测及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冰期溢油监测预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及未来冰期溢油监测预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4,(4):79-80
部际联席会议五项工作制度颁布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处置迈向“五化” 近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签发《国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1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专题调研期间,对河北海事局所属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和秦皇岛海事局东港海事处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杨传堂逐一了解溢油应急设备库中各类设备的用途以及在演习和实战中的表现,询问了中心实验室的运行情况。杨部长对溢油中心"立足河北、辐射渤海、驰援全国"的发展定位给予肯定,要求溢油中心进一步做好科技研发、设备升级和实践检验,不断提高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能力。随后,杨传堂视察了秦皇岛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18日,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集人、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会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溢油应急中心主任徐祖远作工作报告,来自国务院应急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26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代表出席该会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水域的船舶流量正逐年增加,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内河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船舶溢油事故时常发生,这些变化对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己经不能满足应急反应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内河船舶溢油控制技术设备建设明显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溢油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与压力,提出了内河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技术装备建设设想,希望通过促进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建设的发展来提高内河溢油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6月19日至21日,国际海事组织、中国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溢油应急反应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讨论了国际海事组织、中国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三方合作开展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问题,初步确定了合作进程以及下一步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溢油应急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开发一套实现海上溢油预警的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报警浮标。该产品可实时、动态地探测投放点溢油泄漏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环境敏感区发布污染预警,减小或避免溢油污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飞 《中国船检》2008,(8):23-25
奥帆赛期间,保障海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6月初,交通运输部与青岛人民政府达成了“共建青岛港海上溢油应急防备示范工程”的协议,供着奥运风的推动力,海上溢油应急防备示范工程正式在青岛启动。这一工程的启动,给中国其它同样存在溢油的水域,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二、制订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的必要性 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是作为特殊水域纳入全国溢油应急计划中的,既考虑到台湾海峡福建海区的实际需要,也考虑到海峡两岸通航后紧急救助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关于加强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简称国家库)运行管理,优化应急物资配置,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国家力量作用。国家库主要用于应对重大及以上等级、超出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应急能力以及来源不明的船舶溢油事故。"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在沿海和内河高风险水域共建成36个国家库。  相似文献   

20.
<正>内河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关键技术研究》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重庆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完成。项目申请国家专利2项,开发软件5项(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研制内河高效溢油回收装置1套,进行国际合作10项,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以三峡库区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