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使命与地方红色文化独特的教化功能具有高度契合性,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具有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数字技术手段,以及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都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践,以及创设教学环境等方式来优化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CIPP评价模型是一种决策导向型评价,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维度构成,在教育评价中有着发展性优势。基于CIPP评价模型,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的特点和难点出发,构建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完整教学环节的“四维联动、三级递进”评价机制,是完善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评价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突出德技并修,应用信息技术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发现不足,研究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与作用。课程思政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了高职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创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资源制作、促进了多元协同育人,应注意保护信息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持续抓好党史宣传教育。高校思政课通过融入党史,贯彻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融入过程中,紧扣党的初心使命与“六个必须坚持”的教学逻辑,遵循着把握各门思政课的教学重点、讲好党史故事、处理好教学内在关系等授课逻辑,充分发挥党史资源的感染力与感召力,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弘扬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内容和目标上具有高度的相通性和一致性,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载体等方面入手,探索适合二者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职业素养理念日益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中来,成为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在职业素养视域下探索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探索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并拓展教学内容,能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现实路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的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通过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转变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发展课程思政教育队伍、完善课程教育联动机制等路径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思政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学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认识、规范学生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需要从课程目的、教材编订、课程开设方式、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当代思政教育内容,将大学思政教学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对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以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优秀毕业生和专业课程为主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专业课程评价与思政教育评价相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三主线、两融合”有效贯通,把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构建“三元六维度”评价体系,让课程思政更便捷、更生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对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思政进行研究,提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建议,实践出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迭代为商业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商科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培养新商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强化商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商业新元素、新模式为商科类课程思政注入了新的内涵,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专业群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系统化设计,探索创新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列车智能运维)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聚焦技术和安全两条铁路运输生命线,树立学生追求技术精湛、安全至上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从专业课程体系提取核心价值知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素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构建“三主线、两融合、一贯通”课程思政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意义重大,针对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高校要明确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规范融合内容,实现融合方式的多元化,提高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教育因其多主体性、多领域性、多环节性等特点,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上,需要从目标的一致性、机制的协调性、系统的开放性和作用的非线性等特征中,遵循内在统一逻辑,促进协同创新发展。鉴于此,教育部在推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中,将"推进协同创新"作为核心内容来抓。本文将从高校思政教育实际出发,从协同创新的概念及平台上,研究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研究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融合的措施,探索与高职院校特色相适应的思政教育途径,即: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寻求融合环节,促进思政、专业实践的结合;根据专业需求,设计科学的思政教学活动;优化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大思政课”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呈现出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要彰显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全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践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环境的微观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思政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为知识权威的传统模式受到极大挑战,时代呼唤思政育人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隐性育人环境。高校要积极建构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手段的微观育人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的陶冶作用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路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铁路工人,用坚定的革命意志、英勇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铸就的,将铁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有利于补足精神之“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通过深化“三教”改革,开展社会实践,创设红色社团,打造传播平台,多措并举,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针对网络思想政治现状,要认识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制订网络思政教育制度、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建立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