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我党奋斗历程的鲜明写照和革命精神的高度浓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源泉。以多模态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中国红色文化的多模态翻译传播研究现状出发,在中国知网大数据的支持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指出红色文化多模态翻译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即术语翻译的规范性、译文表达的准确性、翻译传播的接受度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行业翻译标准、红色旅游建设、多模态线上线下融合等维度提出宏观对策与具体实施建议,以期为未来中国红色文化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正式制度的一部分,教育具有国家属性;教育本质上所具有的传递人类文明的功能,又使其具有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义的人类共同价值。教育的双重属性是进行跨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等合作交流的基础。二十世纪前半叶留学生是参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重塑的重要力量,当前规模庞大的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则共同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广泛存在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国际合作,在传播中国教育形象的同时,也承担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能。鉴于当前部分西方公共媒体对中国教育的报道尚有失客观公正、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目标成效还有提升余地,教育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效能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国家扩大对外文化传播,获得国际话语权、定价权和控制权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国际文化贸易的新趋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要有新作为:第一,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作为文化贸易新增长点,增强文化传播功能,融入互联互通的全球大格局;第二,促进双向流通,让各参与方互为发展机遇,推动更高水平的优化配置,优化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分工协作;第三,加强创意研发,开发中高端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从全球文化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走向高端环节;第四,壮大市场主体,发展文化跨国公司和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实施学习与合作、赶超与竞争、海外投资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等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语用实践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度与信度。第一,就文化语用实践逻辑而言,紧密围绕文化合理性、合适性和有效性是助力国际传播规避“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基本前提。第二,就文化语用实践路径来看,以文化指示和文化行为为主要抓手,有利于国际传播实现从“话里”到“化外”的整体超越。第三,就文化语用实践自觉来说,在语言使用维度对接文化大循环背景下的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表达,有助于国际传播完成从“脱敏”到“高敏”的转型升级,也有益于凸显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提升国际认同度。总而言之,以文化语用视角介入国际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展文化共存与文明互鉴研究的视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全球治理中有效弘扬中国精神,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交流是达成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必要形式。国际中文教育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国际中文学习者具有接收中国文化的先决条件,他们是适合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群体。本文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和视域下,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要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要着重于语言文化教育的跨学科体系构建,学会不变加变,坚持语言加文化,拓展跨文化加跨专业,以文化为主线致力于教材和国别区域研究;在师资培养上要从正视文化差异,养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国际视野,创新教学方法和技能等方面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6.
继承革命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文章首先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然后从制定系统完善的发展规划、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红色文化研究学习传播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体做法是在教育导向上激发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自觉与自信、激发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追求真理精神品格与风貌;在教育内容上强化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教育、强化革命精神教育、强化优良作风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实践意识形成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教育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革命精神与培育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强国的全球形象是中华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文化竞争优势在全球的符号象征,它体现了全球对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成就的共同认可,是中国全球软实力的关键。建设文化强国,中国人民既需要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在全球传播中去形塑厚重、现代和多元的文明强国形象。构筑文化强国形象的全球识别,包括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识别、国家的文化竞争力识别和国家的文化全球影响识别三大部分,由人类历史文脉、核心价值观念、理论话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核心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新、国民文明素质、国际文化都市、全球文旅魅力和全球媒体传播等十方面构成一个立体的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开拓了空间,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把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布局,红色文化才能与当今的主流文化有机结合,红色资源也才能有效地进校园、进课堂,凸显中国特色又有文化内涵。在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品质的同时,实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校园文化与课堂文化有机融合并协调发展,提升文化教育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文化出海已构成我国国际传播“拓体系”的重要方向。从系统性、过程性与多样性视角出发,本文对游戏电竞、在线影视、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短视频这六大领域的出海态势与能力构型作出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在数字文化的产业化生产与流通仍然受美国媒体巨头引导的全球语境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以沉浸式、虚拟化媒介技术的新发展为契机,积极锻造新的传播空间与媒介业态,并在内容产制、平台制播一体化、在地可沟通性等维度上实现国际传播能力的立体化拓展,初步实现了多元竞争性的数字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在深层次上反映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核。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在逻辑理路上具有同源性、精神实质上具有契合性、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梳理分析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各类形态及其利用状况,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深入人心、外化于行的先决条件。从加强资源开发、创新传播方式、强化效能发挥等方面入手,建立起红色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协同发展机制,使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过程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描述中关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一对核心概念.通过运用8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问题测量,发现多数美国民众把国家、家庭、父母放在优先于个人的位置,同时他们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给予了较高认同.由此证明个人主义并不是衡量和描述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唯一指针,而在国家公共外交中,如何抓住中美两国文化的“相似性”,“求同存异”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4.
签谱作为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在异国他乡传播.本文简要介绍签谱在日本、琉球、东南亚、美国等地的传播和影响;分析签谱在海外拥有广大信众的原因;认为签谱在海外的流传,延续着中国文化的一些传统;指出签谱在异国他乡传播时,受异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特色,我们在注意签谱的传承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在海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价值引导、价值激励及价值规范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不仅能够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还能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联系,并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讲究“国家”、“家庭”、“父母”、“师长”优先于个人.本研究以“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国际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8个问题与人口学属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党派归属)和媒介接触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受教育程度高者及黑人/非洲裔美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而保守党人士及较多通过广播收听新闻的美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由此导出,在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和对美文化交流中,应该注重“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8.
对黄冈地区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今红色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黄冈地区红色文化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面临着“外冷内热”的局面,考察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效果有助于反思和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文章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耳其、埃及、阿曼和约旦的传播效果后发现,由于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电影院数量少,消费水平低,电影消费意识不足,以及文化差异,“双重把关人”和翻译等问题,中国电影在该地区的传播效果不佳。基于传播过程理论,在中国电影未来的对外传播中,需要从渠道畅通、信息准确、受众接受、文化交融、制度宽限这五个方面逐一分析和消除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主体互动中构建良好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