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鲁迅论诗的重要文章和话语,从诗的本质、功用,诗人的职责与命命,诗的内容与形式,诗的风格等有关诗学问题出发,简要梳理并考察了鲁迅的重要诗学思想,鲁迅的诗论充盈着博大的人文精神和辨证智慧,神传了战斗内容和对艺术特质的精深把握,体现出同鲁迅一生坚持文学为人生和文艺大众化的深刻的内在一致,鲁迅的诗学思想,对于当代新诗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由于西商东渐,华洋商事纠纷因之迭起.华洋商事纠纷及其引发的诉讼,作为近代西力东渐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涉外法律关系,它在中国的产生、蔓延及解决,对转型期的中国法律变革,施加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看,它以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催生了中国近代民商立法的自觉;从制度层面看,它推动了晚清部分重要民商事法律的制定.此外,华洋商事诉讼的动态运作,也或隐或显地对中国司法诉讼制度的近代转型,施加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若要成为各国各族和平合作、互相增进的基础,必须放弃以西方文化为主轴心的立场。它应该既能够建立人类共同的普遍价值,又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殊精神,进而使相异的文明等共存,协调和谐,互相欣赏和吸纳,形成在经济一体化之下的多元灵性资源的“彩虹文明”。基督教、中国儒家哲学都可以为全球化提供精神支持。古中国的“天下观念”及由此延伸出的“礼乐文明”、“网络思维”、“关系思维”启示我们,化解全球冲突的危机,不可能单靠军事力量,必须有一个深度的文化处理,培育一种富有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多元沟通精神,谋求感通的全球伦理。  相似文献   

4.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科学传播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晚清时期西方科学在中国各领域的普及传播,主要涉及译书出版、口岸传播、留学生传播、办学和实物传播等模式。文章分析了晚清出现传播科学高潮的成因,提出研究近代西方科学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接触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认为这些规律是中国科学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初步分析了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对今天做好科学传播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合肥公交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合肥公交集团全国劳动模范夏力先进事迹报告会拉开帷幕 12月16日下午,合肥公交集团全国劳动模范夏力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集团公司七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集团领导郝岚、张奎、王冲、王一、宋宇清,机关党总支、各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约150人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机关党总支书记方枢主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公德与私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包含着承接晚清——“五四”对中国缺乏公德传统反省批判的工作。中国传统血亲伦理的私人关系性、差序等级与权宜相对主义,至今制约着中国公共生活与私人品质的现代性转变。现代公德与私德的分化性、个体人格对公德的自觉承担、以及公德远超出遵纪守法的政治高度的公共关怀精神,是公德建设的三个方面。公私德建设不仅是从伦理观念信仰到行为习惯的教化修养,同时要求相应的公私领域社会体制改革,即实现“公民”必需的权利保障,否则会流于唯心论的道德说教。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深入分析鲁迅和尼采两人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尼采的哲学思想对鲁迅思想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他影响了鲁迅对人类的看法,同时,尼采的思想也是鲁迅关于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看法的真正源泉;另外,尼采的反传统的批判精神同样也影响了鲁迅。但是,鲁迅却没有盲目地追随尼采,而是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特定条件出发,形成了适合中国当时现状并有别于尼采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国际史学界至今对法西斯日本败降的决定性力量尚存争议的实际,从主战场、主力军、贡献最大、重要力量等方面,论证了打败法西斯日本的决定性力量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对于批驳苏联的“参战决定论”和美国的“原子弹决定论”,正确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民间慈善事业在光绪初年时已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江苏实业家成立新式慈善机构、改变传统赈灾观念、从事募捐善款、制定高效的放赈方式。实业家积极投身于大规模的民间赈灾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晚清时期“义赈”活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两个文明”和“三个文明”,再到“四位一体”的理论范式的演进过程,质言之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的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理论范式的革命。“四个现代化”本质上是物质文明取向的一维现代化,从现代化范式的“一维”视野逐步演变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维”构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结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规律的把握日臻成熟和理性。其中“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并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指出了我们在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文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中国特有的社会资本、制度资源和市场力量,强化制度的实施能力;同时持续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3.
7月9日,青岛开发区公交公司因建设“真情巴士”服务品牌,荣获“2013—2014中国品牌文化建设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这一殊荣是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4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暨中国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论坛”会议上获得的。自1987年成立以来,青岛开发区公交秉承“让乘客满意、政府放心、员工幸福”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真情巴士”的服务品牌,不断加强公交文化建设,分层次、有侧重地推进企业文化提升,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番禺汽车客运站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动员大会。董事长何秋莲传达了广州市、番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会议精神的同时,要求全站进一步健全“创文明”目标责任制,把责任进行逐级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对“创文明”工作提了六点要求: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一个非暴力呐喊者。鲁迅关注国民的核心是民智,而不是民气。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迷惘、暴力和绝望,而是启蒙、理性与希望。鲁迅没有心从于暴力毁坏,而是指望和平建设。认识非暴力呐喊者鲁迅,会使中国文化和现实更加趋向正面、和谐与建设性的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立宪活动以肪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的政治和法制改革,是促成和推进辛亥革命浪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充分说明,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才能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2013,(1):42-42
11月28日,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在集团公司五楼会议室召开“弘扬红飘带精神、争做文明使者”座谈会,号召全市团员青年行动起来,向“最美司机”于会海、“最美乘客”袁德琪等学习,弘扬“红飘带精神”、争做文明使者,为美丽青岛增光添彩。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鸿发、团市委纪检组长李伟波、集团公司领导、部分青年职T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首都文明行业是规范化服务达标行业中更加优秀的行业,为首都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最高荣誉。北京公交集团1999年实现规范服务达标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文明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出了创建首都文明行业的奋斗目标。首都无小事,“对内宾我代表首都,对外宾我代表中国”,北京公交行业的表现直接关系到首都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这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完善出行条件。“首都文明行业”的创建,为我们提出了工作的标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语用实践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度与信度。第一,就文化语用实践逻辑而言,紧密围绕文化合理性、合适性和有效性是助力国际传播规避“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基本前提。第二,就文化语用实践路径来看,以文化指示和文化行为为主要抓手,有利于国际传播实现从“话里”到“化外”的整体超越。第三,就文化语用实践自觉来说,在语言使用维度对接文化大循环背景下的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表达,有助于国际传播完成从“脱敏”到“高敏”的转型升级,也有益于凸显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提升国际认同度。总而言之,以文化语用视角介入国际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展文化共存与文明互鉴研究的视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全球治理中有效弘扬中国精神,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