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自然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斗争理论,从社会宏观层面的现代性发展以及超越经济社会层面的国家治理内涵出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反贫困斗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反贫困斗争的经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革命和改革为先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保障为根本途径,以精准扶贫、授之以渔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法宝"思想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艰辛的发展历程,具体地说,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提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传承和发展的。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昭告: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常态"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应对之策,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选择;就其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悠久绵延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就其文化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呈现。  相似文献   

4.
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指的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总的来说,伴随着"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民主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逐步实现由奠基阶段—过渡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之治的第一动力,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拓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战略支撑,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中国之治的核心驱动。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定力的凸显,又是对中华民族最深沉禀赋的自信与坚持,更是在新的时代高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密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他为实现民族之独立和人民之解放,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观,他有着开创性的卓越贡献。毛泽东遵循,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人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主张,共产党要服务人民,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倡导,共产党要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发展与壮大自己力量的活力源泉;毛泽东追求,共产党要忠诚于人民,这是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但都没有如愿。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诞生80年为,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已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追求,涉及到理念、政策和行为三个层面.党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把这种理念具体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两个文明”和“三个文明”,再到“四位一体”的理论范式的演进过程,质言之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的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理论范式的革命。“四个现代化”本质上是物质文明取向的一维现代化,从现代化范式的“一维”视野逐步演变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维”构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结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规律的把握日臻成熟和理性。其中“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从收入分配研究转向共同富裕重大主题,是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回归。深化对共同富裕研究,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和不断完善。共同富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党的性质宗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新时代“新三一高”的发展大逻辑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必须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统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统一、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统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收入流动与收入分配统一等若干重大关系出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精神的话语具有确证中国精神存在、推动中国精神发展、实现中国精神现实性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国精神的话语却没能完全承担起对中国精神进行言说与建构、转化与发展、预设与共享的任务。中国精神的话语应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土壤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达中国人在革除现代性流弊时的价值主张,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要使这一话语样态被不断重复、评说,必须抓住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围绕中国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话语融通,三是中国精神的理论话语与中国人民生活世界的深入对接、交汇与整合。  相似文献   

12.
呈现中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本文从如何依仗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夯实先富带后富的全民共同富裕观、促进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协同提升、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倡导世界人民和平共处五个方面,浅析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时融入该理论,授课时采用词义辨析法、历史分析法、中外对比法等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理论认同与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文化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胡锦涛在报告中讲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红旗渠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都蕴含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红旗渠的成功修建与中国梦的实现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红旗渠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智慧交通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市在智慧交通领域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径。首先,系统梳理深圳市从大建设期、建管并重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发展成效,总结顶层引领、需求导向和示范推动的深圳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然后,分析新基建、交通强国战略叠加背景下科技革命如何催生基础设施、交通方式、治理模式、运输组织和出行服务等领域深刻变革。最后,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定位,提出“新基建、新方式、新治理、新运营、新体验”五位一体的智慧交通先行示范新方向,并明确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支撑深圳市持续引领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新基建战略叠加,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模式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新形势以及智能交通发展新需求,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阐述了新一轮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战略。提出推动交通设施设备升级、交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运营组织柔性协同、物流运输高效安全服务、出行服务品质化提升、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等六大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任务。聚焦智能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推进重点建设、推动升级、鼓励示范、创新应用等四类重大行动示范,由点及面推动形成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未来5~15年中国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培养大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为重要视角,全面剖析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发展历程及其特征,探索其对于当代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与价值以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关联,并创新提出四种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2020年3月,中国国内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中一系列防控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这些优势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经济实力以及中国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应总结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经验,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立宪活动以肪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的政治和法制改革,是促成和推进辛亥革命浪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