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由汉语的"吃"语素所组成的词语,反映了"吃"是中国人乃至国家生存之本,是中国人朴素的认知方式;"吃"出政治功用.以"吃"语素组成的众多词语,积淀了深刻的汉文化因子,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忠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偏见以至思维定势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以1909~1918年《教育杂志》的文章标题为语料,对清末民初汉语外来词的语源进行了探析。指出在《教育杂志》标题中,人名、地名、校名等词语主要以译词的形式进入汉语书面语;外来词中占七成以上比重的是日语借词。对于日语借词,汉语只借形不借音,其中一部分原为古汉语词汇,负载新的词语内涵后重新传入中国;另一部分为日本翻译者利用汉字重新创制的词语,在日语中属于意译词。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而汉英民族又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准确传递出汉语成语所蕴涵的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词语的文化内涵、民族色彩及语用语境,从而说明词语不但有较强的文化、民族个性,而且有很强的语用语境限制。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普遍开设的外语课,如何提高汉语学习效果对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生意义较大;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汉语语言环境,主要表现为汉语培训、汉语文化研讨交流、汉语角等;相对而言,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境外,即前往中国感受、体验汉语交流环境在汉语学习者来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较,京派作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他们把这种精神投射到其创作中去,进而烙下了深刻的印痕,这在京派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京派小说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的影响,从哲学意蕴到文化意蕴,到处流露出传统文化的气息,形成了其作品独有的韵味和艺术魅力,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恰是他们创作成功所依赖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比英汉思维与文化差异,从词语选择、句式表达和篇章结构方面分析了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如何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惠的《璇玑图》产生于晋代,自从产生之El起便被推称为”回文诗”的集大成之作,称誉、解读与效仿者代不乏人。然而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时世的动荡,它在流传过程中多所讹误;加之后人在不明其理的情况下随意拆解,遂使人们对这一佳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璇玑图》产生的背景以及时代之风尚来探求其内在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语言传播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文化传播中,人们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所学国家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其文化,进而建构起文化认同。语言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的媒介使用,也会影响其文化认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语言学习、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1 003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解释在华外籍留学生的人口统计变量、汉语学习动机、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与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类型、中国文化情感、中国文化行为)之间影响显著。第二,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对其媒介使用行为(媒介使用频率、媒介信息源、媒介信任度、媒介依赖度)的影响部分达到显著。第三,外籍留学生的媒介使用在汉语学习动机和中国文化认同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第四,外籍留学生人口变量与中国文化认同部分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歌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因其特殊的背景及经历,使事用典的精切深晦、多义蕴,颇不易读解,常有桎碍难通之处。《夜雨寄北》一诗,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然不易得其深层意蕴。本文考释此诗之创作时间及创作地点,并借以展现李商隐大中二年和五年之行踪,探讨该诗之写作对象,分析此诗蕴含之美以及义山爱情诗歌的深层意蕴,并由此而论及其爱情观和读解李商隐诗歌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文化,语言的意义将无所依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其语义内涵并不完全一样,这无疑将给阅读和理解带来困难和障碍。文中将以"American Exceptionalism"、"Wake Up"和"Morality"作为案例,探析它们在美国语言历史文化环境中的语义意藴,以便读者在理解美国对外政策话语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语言,表述出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古代观念形态,这种形式或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直观地表述出抽象的语义和深刻的哲理。文章旨在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大屋顶、平面布局、园林建筑等特殊形式,探讨其内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寻根与章太炎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主要的话语诉求。它使许多知识人常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国族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去建构对现代中国的认同。在这一群体中,章太炎即是表现突出者。他对国学内涵的重新发掘就是意在建构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既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觉,又是在外在危机压迫下的文化寻根。但却不意,章太炎的此等努力,实则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所隐含的权力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复制,并割裂了中国的历史。同时,这一独特的历史镜像,以章太炎为代表,具有新旧双重身份的知识群体对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之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的限度和对新旧知识的困惑同时并存的独特文化现象。这更能说明他们何以能完成由"借种族革命、推翻异族政府"转向对现代中国认同的建构的缘由所在。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及其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外语词汇联想意义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联想意义完全等同的语言现象时,可以直接把汉语的词义知识迁移到外语中去,发生正迁移.联想意义不同的部分如果学生仍以汉语的词义知识替代外语的相关词义知识的话,结果会出现负迁移,形成干扰与阻碍.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文化负载语的翻译成为译者面临的一个问题。一种语言的所谓"文化烙印",只能在另一语言的参照对比下才能显现。揭示不同语种各自的特色正是翻译的功能之一。本文就文化负载语英汉汉英互译的合理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蕴涵,即,“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有其褒贬涵义,这主要源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的概会意思上,更多的则是表现在语义反映概会时所增添的民族文化色彩上,即形成所谓的国俗语义,这些国俗语义有褒有贬,本文探讨一下不同民族的色彩词所包含的褒贬国俗语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隐喻。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基本特征;继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讨论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每个隐喻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冲突。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汉英隐喻中的相似之处,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10个生造词为目标词,从接受和产出两个角度,研究不同的词汇复现频率对词汇的正字法、联想、语法功能句法和意义五个方面习得的影响。15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被分为五个组(一个为控制组),在分别进行1次,4次,8次,及10次单词的重复阅读任务之后参加了10个无差别的词汇测试。结果显示词汇重复会影响学习者对词汇知识习得,对词汇的全面掌握需要10次以上的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