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7月31日至8月1日,"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未来"峰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交通系统主管部门、国内外港航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协会组织等单位的约300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智能航运的发展政策、技术规范、典型经验、未来趋势及发展思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计算机、通信、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球海事行业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要求愈加重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明确提出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目标,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层面,绿色和智能都已经成为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焦点。中国船级社在多年的研究与积累中不断完善绿色、智能船舶规范体系,优化升级相关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该领域的实力和优势,中国船级社在助力上海地区水上客运交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动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首艘智能商船——iDOLPHIN 38 800 DWT智能散货船"大智"轮,在第19届上海海事展首日正式发布。同时,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宣告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罗文副部长为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揭幕,并为中国智能船创新联盟揭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舶舶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中船集团作为中国船舶工业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7月11日,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当天,《中国船谱·第二卷》正式发布,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船谱》同步上线。《中国船谱·第二卷》是一部船舶"图志",也是一部船舶"简明辞典",不仅反映了我国当代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历程及各类典型船舶的演变,而且折射出我国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风采,是一部具有专业研究价值和科普知识宣传相结合的科普读物。《中国船谱》被定义为融史料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船舶,标准先行"已成为业界共识,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19年发布了《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ISO/TC8/WG10也提出了初步的智能航运国际标准化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各造船强国先后提出了10余项智能船舶国际标准提案。智能船舶标准与智能船舶技术研制上升到同等重要的高度。智能船舶标准也成为各国抢占智能船舶技术发展方向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1建设交通强国设施高质量是基础10月12日至13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广东深中通道项目现场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打造一流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船舶智能技术一直是船舶行业关注的热点。《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强化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等新型装备设施”。作为船舶智能化的重要领域,智能机舱的可靠性是决定智能船舶进行长途海上安全航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对机舱内部管路状态进行合适的监控,确保在发生破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该故障对船舶整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绿色航运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长江绿色航运建设、高端邮轮自主设计与建造;在绿色航运、智能船舶发展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和船舶智能航保体系建设。国际上,IMO研究制定相关公约以规范解决水面自主无人船安全环保等问题,多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无人船发展和应用;国内,无人船及其智能航行研究正如火如荼,中国船级社率先发布了智能船舶检验评估指南等。可以预见,随着智能技术发展,智能航运是当今全球航运发展的前沿趋势,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作为智能航运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如何构建适应并满足智能航运发展要求的智能航保体系是我们亟需研究并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慧 《船舶工程》2017,39(11):后插8-后插10
正12月4日下午,"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技术"专场论坛在上海举行。该专场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各方嘉宾就数值水池、北斗导航系统、智能船舶、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主题展开交流,来自造船企业、船舶配套企业、航运公司、科研院所和其他相关领域的近200人参会。本次会议由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专业委员会主席、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SSNAME)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宝,克拉克松研究服务公司总裁马丁·史托福主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6月24日下午,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交通峰会在天津成功举行,本次峰会以"未来交通,通联世界"为主题,设置智慧港口、智慧轨道、智慧物流和新能源汽车与未来出行等四大板块,邀请国内外交通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企业精英同台论道,为推动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建言献策。笔者应邀担任本次智能交通峰会主席,受邀线上致辞,并做了题为《自主水路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展望》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2.
正CCSI,"双青"帮扶画卷泼墨人。三年多来,为青海方面提供船舶救生消防技术及规范相关培训90余人次,针对青海省旅游船舶救生消防状况的评估,为青海省水域营造安全环境、服务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相继出现了"超自动化船"。而如今,主要航运国家已开始研制"智能化船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海洋强国的使命号召之下,智能船舶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广阔的视角把船舶工业引向更大的市场。2015年12月1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的印发,"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现代交通网络"、"未来交通运输服务"等都成为了近期的热门词汇,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纲要》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软硬实力各个方面的建设作出了系统谋划。如何理解《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交通强国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将如何对现代物流、区域协调发展等产生作用?9月26日下午,交通部副部长戴东昌接受了新华社、央视、央广、  相似文献   

15.
耿雄飞  洛佳男  王永才  李春旭 《船舶工程》2021,43(8):前插16-前插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智能航运是航运强国建设的综合性抓手,也是全世界航运竞争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智能航行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发布了《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地针对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监管、智能航行保障和智能航运服务这5个智能航运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由此,智能航运发展走上了快车道[1].  相似文献   

16.
正"大智"轮的成功问世,不仅标志着智能船舶、智能航运时代的到来,更是中国造船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2017年12月5日,全球首艘智能商船i Dolphin 38800吨智能散货船"大智"轮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正式发布。该船是中船集团智能船舶示范工程的创新产品,是第一艘按照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建造并申请CCS智能船符号I-SHIP(N,M,E,I)的船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3月16日,中国船级社(CCS)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CCS总裁莫鉴辉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山东海事局袁宗祥局长等有关领导见证了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携手推进区域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构建船舶检验发展新格局。双方将在创新检验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0日,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现场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中国海事局局长曹德胜出席会议并强调,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是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安排,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是海事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变革的重要举措,要创新体制机制、重构业务流程、提升智控平台开发和装备水平,全力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5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办、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船院)承办的智能船舶创新论坛吸引了150位专业听众前来聆听。论坛由上船院副院长房泉主持,9位嘉宾围绕智能船舶技术发展、船舶智能系统集成新模式、海事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转型等作主题演讲。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秘书长、上船院院长胡劲涛以《智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为题,介绍了智能船舶从智能互联1.0阶段发展到2.0智能物联阶段,最终实  相似文献   

20.
正绿色与智能多次出现于《规划纲要》,而在海事领域,行业发展更离不开这两个词。《规划纲要》提出的港口发展目标,则说明其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性。如今,"碳中和"和"碳达峰"是焦点话题,如何实现则是业界关注重点。途径在于绿色船舶,保障在于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