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14-17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中国自主设计的主流船型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高新技术船舶仍然要依赖国外设计,而且配套产业严重滞后,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中国正面临海运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整个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海运和造船形势良好的大背景下,造船企业一定要抓好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逐步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持续稳定地方造船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造船过程中,只有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生产技术、丰富产品类型才能展望未来,才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成为世界造船大国、造船强国,由中国制造跨向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中国自主设计的主流船型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高新技术船舶仍然要依赖国外设计,而且配套产业严重滞后,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中国正面临海运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整个经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作为海事界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中国船级社(CCS)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随着中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的不断加速,CCS也被寄予更多的厚望。  相似文献   

5.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5,(3):8-12,120,121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尚不能算世界造船强国,认为用造船大国来表述更为确切。前不久,《中国造船为何不能像高铁成为国家名片?》一文引起业界关注。一时间,有关中国是否已入世界造船强国之列,以及中国造船是否已成国家名片的争论不断涌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目前的中国造船业呢?强国论"目前,中国已位列世界造船强国之列,并且它早已是一张国家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造船行业飞速崛起,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造船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造船是劳动、技术、信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造船企业在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等范围内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中国造船行业虽然在"量"上领先,然如何从"量变"到"质变",并针对与国外造船技术主要差距采取应对措施,真正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很值得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中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直接关系我国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统筹管理我国造船行业的国防科工委提出“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船级社成立63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船级社正在奏响国际一流建设的崭新乐章。未来几年,中国船级社将进入全面推进与"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的决战时期,如何谋划强化技术引领发展,追求卓越质量,大力提升品牌和服务品质,着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5  相似文献   

9.
开篇寄语     
《世界海运》2014,(2):I0001-I0001
<正>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运大国,海运事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船舶业正处在迎战金融危机巨大挑战及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战略转型时期。如何加快船型开发,推动自主创新技术发展及怎样面对运力过剩、订单锐减、寻求突破、走出困境,是新时期我国船企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班红芳 《航海》2010,(5):48-51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国内造船行业在推进数字化造船方面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但随着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化造船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深入,对信息化的整体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以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性的共性技术加以突破,使数字化造船技术能在新的高度上继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才能切实地增强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实现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和强国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1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速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是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保证.研究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正自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上未知的陆地及海域相继被发现,各大洲通过海运联系在一起,近代文明的序幕由此拉开,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和海运强国开始形成。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大国的崛起必依靠海洋。为了国家的强盛、国民的富有,海运强国之间的竞争延续了500多年。从最早的海运强国葡萄牙到今天的美国,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国家安全和经贸繁荣一直是大国海运发展的长期目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仿真领域,有一家以提供专业化的仿真解决方案享誉业界的公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公司何以能在激烈的全球CAE行业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其解决方案的特点是什么?其未来发展和技术研发方向是什么?面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巨大机遇,以及中国已成为造船大国并向造船强国转型的时机下,该公司如何布局中国的CAE市场?其仿真技术和方案能给中国船舶工业转型过程技术创新带来什么益处?带着这些问题,在一个初冬的早晨,本刊记者对这家的全球运营官ChristopherSt.John博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吕航 《中国船检》2003,(2):8-14
做造船强国要有多少底气 记者:程秘书长,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5月曾指出:造船应该是加速、更快、更大规模发展的一个产业.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比较).那么我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的基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现在,中国承接新船订单位居世界第二,初步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即使如此,中国充其量是一个造船大国,却算不上造船强国。那么造船强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原会长王荣生先生,请他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造船的技术工艺性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一种绿色环保造船工艺,由传统烧制马板工艺到使用装备调平合龙的无码工艺,主要研究无码合龙新技术促进造船工艺改进的优化价值分析,由此实现绿色造船,降低造船成本,节省耗材,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解决行业痛点与问题,为我国造船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使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技术强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造船》2008,49(4)
2008年船舶工业发展论坛暨纪念《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大会,于2008年10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中国造船人为建设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正不遗余力地努力拼搏。连年来,中国船舶界都在举办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以研讨船舶工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海运大国.船员大国走向海运强国、船员强国的战略发展时期。然而,我国船员队伍的现状和发展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形势下航运发展的要求。从现在中国船员发展现状来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运行业进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是海运大国、港口大国,也是内河运输大国,正在向航运强国、港口强国迈进,水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