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上海将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上海市民防办方面表示,根据2008年地下防护体系工作思路,今年将编制完成《上海市地下空间近期实施性规划(2007—2012)》,研究和修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将开展地下空间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开展“地下空间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课题研究,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其中将会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是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的客观需要。重庆市建筑用地相对较少城市建筑空间拥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重庆市中心区改造的唯一途径。文章结合重庆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以及矿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开发大深度地下空间优越性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显贵 《隧道建设》2014,34(9):880-886
用明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的下列部位存在自然形成的围合空间及剩余空间:1)车站小端的附属与主体之间;2)中间站设置的配线上方的剩余空间;3)换乘站设置联络线时,联络线与车站之间的围合空间;4)地下深埋车站的地下一、二层的剩余空间。目前,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均较高,应对上述围合空间进行合理利用:1)作为设备用房或备用房间,减小车站投资;2)进行适度商业开发,作为地铁运营的补贴。如果不利用这些空间,对相应空间进行空置或回填,将会:1)形成永久的死空间;2)可能增加车站的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和土方回填等土建费用;3)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若不与车站同期开发,后期再想改造非常困难。本文通过对围合空间利用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表明利用围合空间及剩余空间具备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城市道路设计精细化转变,提升过街安全,近几年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相应减小。为解决缘石转角半径减小引发的交叉口人行道空间大幅缩小问题,首先分析了决定交叉口人行道空间的三大因素,即通行空间、绿化空间与红灯等候空间。然后选取北京市典型交叉口,确定等候空间范围。最后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切角大小,给出不同缘石转角半径情况下,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得出结论:当缘石转角半径为5 m和8 m,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分别为5 m与3 m时,可以同时满足等候空间、通行空间及绿化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三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各自特点,分别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对应的交通网络,论述了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未来空间发展,避免城市空间形态的盲目发展,从而形成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波  胡敏智  魏怀   《隧道建设》2015,35(8):810-814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为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应当合理调研、规划及管理。在大多数城市,由于缺乏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利用规划,没有相应的明确政策和行政指引,开发引导因素不足,导致地下空间开发往往形成相对单一独立的项目。在亚洲2个人口密集城市——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下空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审视地下空间开发经常被忽视但益发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发挥地下空间资源协调和平衡利用。  相似文献   

7.
吴克捷  赵怡婷  石晓冬 《隧道建设》2020,40(12):1683-1690
理解地下空间的内涵,指出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转变地下空间发展理念,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北京市为例,结合北京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经验,探索构建“全市—分区—特定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落实“生态优先、底线约束、专项统筹、刚性管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提出各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和技术方法。指出加强地下空间体制机制建设应从建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机制、推进地下空间技术标准整合、健全完善地下空间立法体系、建立国土空间三维信息平台4方面着手,健全地下空间规划实施保障。认为: 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应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层级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分区—特定地区”的全域、全要素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各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在规划内容上,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应立足地下空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地下空间生态安全底线,科学判断地下空间生态适宜性分区和开发利用重点分区,有效协调各类地下功能设施布局关系;在规划实施方面,应健全地下空间的刚性管控传导机制,加强地下空间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地下空间部门管理、技术标准、权属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以科学指导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相似文献   

8.
包瑨  薛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6):327-329,336
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地下空间项目的落地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业界愈发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各种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杭州大城北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实际需求,为其提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邱巧  李丽华  全利  孙坚 《公路》2021,(1):269-27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66(10):222-228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全域全要素空间治理要求,普通国省道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中比例较大且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其线性空间特征与其他空间存在复杂交互关系。传统普通国省道规划面临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的空间治理挑战,需要反思规划设计阶段的路径和技术要求,摆脱传统发展思路的"惯性",强调空间的协调。通过对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要求的解析,归纳传统普通公路规划的不足,以南部县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为例,从建立符合功能需求的区域交通体系、空间集约利用及"一张图"管控、"三区三线"协调机制和构建技术管控平台等4个方面,探讨了普通国省道的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