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航  徐安  骆钒  游世骄  王小庆 《中外公路》2019,39(2):265-268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的抗裂特性,从纤维掺量、纤维长度、沥青用量等因素和不同类型的封层出发,基于改进车辙试验来分析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对半刚性基层开裂导致的沥青面层开裂的延缓作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车轮碾压疲劳作用次数为指标,评价纤维乳化沥青碎石封层在中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影响纤维乳化沥青碎石封层阻裂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沥青用量、纤维掺量、纤维长度,三者之间最佳组合方案为纤维掺量120g/m~2,纤维长度6cm,乳化沥青用量1.6kg/m~2;通过对稀浆封层、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的对比发现,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在阻止裂缝初裂时的效果不如稀浆封层,但在整个过程中阻裂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原材料及稀浆封层混合料进行试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在道路养护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桥面铺装防水黏层渗水、黏结力不足引起的沥青铺装层过早脱落、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选取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环氧沥青碎石封层、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三种防水黏层材料,分别研究黏层材料类型、掺量、适用温度对防水黏层斜剪强度、直剪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并优选油-脂比、防水黏层撒布量和防水黏层类型。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沥青最佳油-脂>比为9%,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最佳油-脂比为6%;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环氧沥青碎石封层和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最佳撒布量分别为1.6、1.2、1.0 kg/m2。在常温环境下,优先选用环氧改性沥青碎石封层作为桥面铺装防水黏层,而在高温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此时防水黏层具有优异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不同类型的同步碎石封层集料与碎石的粘结性能,实验拟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橡胶沥青碎石封层、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SB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进行拉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5种温度下,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拉拔强度较大,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次之,SB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最小。  相似文献   

5.
邓玉训  谢群 《中外公路》2019,39(3):260-264
针对传统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黏结性差、集料易松散、抗滑性能差等缺点,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碎石封层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水性环氧掺量下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蒸馏后三大指标、黏度、拉拔和剪切强度;采用正交试验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进行参数设计,并对其耐磨性能、抗滑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水性环氧的加入能够极大地改善乳化沥青的热稳定性、塑性、黏度以及黏结强度;与传统的乳化沥青型碎石封层相比,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的磨耗值较低、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较大,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滑性。  相似文献   

6.
本就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实践,提出了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沥青路面的下封层,它既可增强路面的防水功能,又可提高新铺罩面与旧路面的层间结合,还可省去旧路面拉毛等工序。根据试验进行了稀浆封层的配合比组成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路用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0引言同步碎石封层是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将沥青与碎石同步洒(撒)布在路面或基层上,经过轮胎压路机和行驶车辆多次碾压,形成的一种以沥青和碎石为结合料的碎石封层。它可用于各种等级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罩面封层、旧水泥路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安徽省庐铜高速公路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下封层,根据室内试验进行了配合比组成没计、试验路铺筑与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增强防水性能,能提高下面层与基层的层间结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对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罩面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罩面及普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其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公路养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延缓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结合、抗水损坏等作用。本文结合泗许高速亳州段橡胶碎石下封层的施工,详细介绍了橡胶沥青下封层的原材料性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对今后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具有相当普遍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0引言 复合封层是碎石联结层、碎石封层系统和微表处(稀浆封层)系统的结合。微表处系统在整个复合封层结构体系中仅作为表面保护层和磨耗层使用,而不起承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0引言 农村公路是中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县城、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交通要道。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农村公路的建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稀浆封层是一项路面养护新技术,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叙述了稀浆封层技术在乡村公路养护工程中的适应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稀浆封层配合比的设计,铺筑稀浆封层罩面试验段.根据实验路的观测,说明稀浆封层罩面系统应用于乡村公路养护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超薄沥青罩面在各种等级公路路面的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更为环保和更为便捷的冷铺超薄沥青罩面技术的进展始终较慢,阻碍其推广的关键在于能否抵抗自身的水损害和封住水向路面结构渗入,一直是工程人员较质疑和关心的重点。因此本文将基于试验工程为依托,研究了两大关键影响因素变化下的冷铺超薄沥青罩面的水稳定性能,结果显示取到了最佳SBS改性乳化沥青用量值即4%时,使冻融TSR值达到最大并满足路用要求,同时当水泥用量小于1.0%时,TSR值大幅提升,超过1.0%时,厂拌冷铺超薄混合料水稳定性改善不明显,通过试验工程的回访发现使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厂拌冷铺超薄的工程试验段性能良好,效果封水能力较好,很好的延缓了原路面老化和开裂。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出现的极限破坏状态,综合道路等级、交通等级,以及施工因素,分别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整治,层间接触处理,防裂处理,排水问题,厚度选择做了分析,并推荐了"白加黑"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STRATA应力吸收层的级配特征与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trata应力吸收层是一种新型的延缓和防止反射裂缝的结构材料,在材料的要求、级配组成、施工控制等方面有很多特点,本项目依据湖北汉宜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工程实践,对Strata的级配特征、性能验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沉管隧道接头结构复杂,相对于预制管段,管段接头是沉管隧道的薄弱环节。管段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接头处的张开与错动,引起GINA止水带的变形,造成接头防水能力的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对隧道的安全运营造成极大的危害。采用有限单元法针对沉管接头GINA止水带进行建模,对多工况下GINA止水带的受力变形机制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期对沉管隧道接头的防水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运营工况下,GINA的压缩量不宜小于90 mm,接头张开量不宜大于35 mm; 2)设计条件下管节相对水平错动20 mm,相对竖向错动35 mm时,不会影响GINA止水带功能; 3)运营工况下,GINA止水带两肩部的差异变形对其止水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措施试验路工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  苏卫国 《公路》2006,(11):205-210
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措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路面防护措施,但目前对其作用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某高速公路上的试验路实体工程,现场检测了雾封层措施应用前后反映路面功能的各项性能指标,介绍了若干种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措施的施工工艺,对各种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雾封层措施的使用效果。检测数据表明:所评测雾封层措施,尽管会轻微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但不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而且防水、防渗效果明显,施工也比较便利。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沥青加铺层中出现严重反射裂缝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考虑错台的三维线弹性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施工阶段压路机荷载和运营阶段标准轴载下、荷载作用位置、沥青加铺层厚度和水泥路面板错台高度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中最大剪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沥青加铺层中的最大剪应力是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荷载作用下,错台显著地加剧了沥青加铺层中最大剪应力的集中程度。得到错台条件下的最不利荷位为荷载刚好完全作用在错台高板一侧,并给出了临界错台高度及临界加铺层厚度。最后指出施工中应重视错台的危害,轻微错台也要严格消除,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省南昌县芳湖路改造工程中,为最大程度减少罩面后产生的反射裂缝病害,采用了Strata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凝土的加铺改造技术。通过对加铺方案的甄选比对,材料性能分析及施工措施,验证了该材料在防反射裂缝性能方面较其他加铺技术有更大的优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