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桨船自航性能预报二因次与三因次标准方法与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耙吸拖力自航试验及实船耙吸拖力预报方法。选取5条不同型号的双桨耙吸挖泥船进行模型试验,分别用二因次与三因次方法对耙吸拖力进行预报。根据预报结果对三因次法中的功率因子与转速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最终预报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00方耙吸挖泥船振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少艳  唐丰  洪明 《船舶》2002,(6):29-33
为了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船体有害振动的出现,根据船舶振动的理论,结合挖泥船激励和结构特点,在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对300方耙吸挖泥船主船体总振动分别利用Todd方法和迁移矩阵法进行了预报分析。基于三维空间板梁结构分析模型,用有限元技术对上层建筑甲板局部振动进行了计算,振动主要是通过频率储备来控制,评判标准采用CCS颁布的《船上有害振动的预防》建议值,本文进行的船舶有害振动控制方法可对其他型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收集的目前世界上泥舱舱容30,000m3以上超巨型耙吸挖泥船资料,结合工信部3万立方米级耙吸挖泥船自主研发课题及目标船型38,000m3耙吸挖泥船基本设计,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包括骨架系统、泥舱结构型式、结构钢材等进行比较和选取,并对船体总纵强度、疲劳强度及船体振动分析进行阐述。本文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可提供参考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应用数值水池技术针对耙吸挖泥船带水下泵耙管结构的拖曳阻力特性在实尺度下进行虚拟试验,分析研究裸耙管和全附体耙管随下放角度、航速变化的拖曳阻力特性及全附体耙管各组成结构的阻力分量情况,为耙吸挖泥船耙管的拖曳阻力预报、船舶推进功率评估、耙管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头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自航耙吸挖泥船耙头疏浚饱和硬质土时的效率,根据模型相似的原理推导了耙头的局部模型试验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试验了不同位置高压冲水辅助下的挖掘效果,分析了垂直高压冲水和耙齿内高压冲水在耙齿挖掘中的作用,并根据两种高压冲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沿齿面冲水的辅助挖掘新型式,进一步提高了耙头的挖掘能力和疏浚效率,同时降低了耙头的挖掘阻力.研究了耙齿对地压力、耙头吸腔密封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做出了调整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耙头疏浚坚硬的黄骅港密实砂质粉土时,泥浆密度换算到原型耙头可达1.19t/m3,相对于国内现有耙头同类土质下的施工密度1.10 t/m3已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分析学原理、大数据及商业BI理论,对疏浚船舶运行的燃油消耗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燃油消耗相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形成固定数学模型,然后利用非线性回归理论对此数学模型进行检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定位能力,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滤波器和推力分配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文章介绍了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的结构、环境载荷模拟、控制系统和试验步骤,在不同的风、浪、流和作业工况下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试验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实船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耙吸挖泥船挖掘生产率影响因素复杂,根据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过程中破土原理确定施工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考虑土质分级情况与挖泥船耙头水下环境等因素,建立一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预测模型,结合实际施工经验设定合理的模型计算参数,为类似项目开展施工效率测算、船舶选择提供了一种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耙吸挖泥船溢流土方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风  史美祥  寿顺宝  张戟 《水运工程》2000,(12):35-37,41
通过借助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成果“SDM-2型含沙量快速测量系统”,对靶吸挖泥船溢流泥浆密度进行现场测定,然后根据溢流过程中溢出泥浆的流量来计算溢流土方量的途径,为日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及其他疏浚工程的溢流土方计算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耙头的挖掘模式,利用黑箱模拟法与在线滚动优化预测理论,设计了一种耙头吸入密度估计器,采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密度估计器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耙头底部的吸入密度,在疏浚作业中实时提供连续的混合物吸入密度信息,及时指导操作人员针对不同工况调整疏浚参数,满足高效疏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亚 《船舶》2010,21(4):20-23
结合8 500 m3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经验,对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中具有共性的主要技术问题予以归纳分析,对涉足此类船舶结构设计的专业工作者有较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船舶动力定位技术日趋完善,耙吸挖泥船DP/DT(Dynamic Positioning/Tracking)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疏浚作业效率.DP/DT系统包括DP和DT两大功能,耙吸挖泥船以DT功能(动态寻迹)为主要特点.本文以耙吸挖泥船为背景,采用一种“视线”航迹控制策略,对其疏浚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航迹控制器来验证该策略的可行性,同时运用VC++编程来显示实际航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耙头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 和Delphi语言,开发了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软件,给出了耙吸挖泥船泥泵启动、泥沙输送及装舱等过程的仿真示例。  相似文献   

15.
大型耙吸挖泥船船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复  沈志平  张太佶 《船舶》2001,1(4):17-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功解决了中、小型挖泥船的国产化问题。目前因国际、国内疏浚市场的需求,万方以上的大型耙吸挖泥船的研制已提上日程。本文从该船型国内外发展趋势,技术指标和研究路径作一初步探索,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烨 《机电设备》2021,38(2):16-19
耙吸挖泥船控制系统已实现高度集成,正迅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参与设计和建造的6500m3耙吸挖泥船为基础,从系统配置、主要功能等方面对集成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介绍,并展示其在全自动疏浚控制以及"一人疏浚"方面特点,为今后智能化耙吸挖泥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厚恕 《船舶》2006,(3):13-13
据美国期刊《WORLD DREDGING Mining & Construction》(2006-1)报道,2006年1月14日,美国Manson Construction公司在阿拉巴马州的阿拉巴马造船厂为其最新添置的9200m。耙吸挖泥船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礼。该“GLENNEDWARDS”号耙吸船以公司前主席的名字命名,以彰显他50余年来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该船的建成投产,不仅使其拥有迄今美国最大、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而且在船队拥有的耙吸船舱容总量(计4艘,共、17600m^3)方面,也与长期居美国领先地位的著名疏浚公司Great Lakes Dredge & Dock Co.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存在的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6500m3耙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拖三"和"一拖二"的混合拖动的动力配置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进行航行工况、挖泥装载工况和排岸工况下的功率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动力配置方案满足目标船在各类工况下对各机械设备的功率需求,能为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动力配置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邵善庆  李忠武 《船舶》1999,(3):11-20
耙吸挖泥是挖泥船中主要船型,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不但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也日趋多样化,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替代诸如水利,环保等其它船冲的趋势。由于涉及内容太多,本文仅对此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