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自行车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总体概述,并针对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检验。基于以往同行评议文献及灰色文献,对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相关的认知缺陷进行分析。当前亟须针对全球公共自行车研究进行评估,该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及加强当前和未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认为方便性和低支出是注册并使用该系统的重要原因。其次,与固有观念相反,公共自行车系统用户比非用户更倾向于拥有和使用私人自行车。第三,当法律强制要求佩戴头盔时,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更不愿佩戴头盔。最后,从更重要的可持续交通角度而言,大量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者选择该方式取代可持续交通方式而非小汽车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交通需求,量化居民对现有公共自行车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章以丹阳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人工计数的方式统计分析居民对现有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态度,以及现有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丹阳市公共自行车居民使用满意度,并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因子,结合影响因素剖析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发展策略及运营模式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选择,我市公共自行车办卡人数已达42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投用公共自行车辆30899辆,服务站点达到1166个,特级站6个,闸机式中心示范站1个。租赁卡办理迅速增长至42万张,日均使用22.5万人次,单车日均使用7.5次。463名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服务面积达到312.5平方公里。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城市交通"治堵"重要手段,按照出行人数乘以人均碳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21日,“和美修身绿色出行”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100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社会交接仪式在市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副市长贺振章、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总经理陈朝晖、市府办副秘书长梁泽强及市国资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体育局、交警支队、城投集团、市住建局绿道办及我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仪式。这是继今年3月份平安银行中山分行捐赠8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市民之后来自社会对公共自行车建设的又一善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绿道慢行系统这一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打造低碳绿色生活及延伸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举措。2011年,公交公司完成了在中心城区建设1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和30个租赁服务站,及配套4540个桩位和4000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工作。该服务系统自去年10月9日投入运行以来.受到广大市民普遍喜爱.目前市民已办理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车服务的中山通IC卡约6万多张.公共自行车日平均租借次数5.32次,日使用公共自行车达2.4万人次.属于免费使用的占96%.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真正成为了一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己成市民休闲健身、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时尚行为。目前,公交公司正在抓紧完善中心城区第二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各项建设工作,以实现对中心城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公共自行车近期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数量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屈指可数发展到如今超过800个。通过综述近期公共自行车文献,总结公共自行车研究领域的若干议题。便捷性是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动机。省钱是促使低收入群体使用的原因,与停放站间距离是预测会员数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只有不到半数会员每月使用率少于一次。男性使用率高于女性,但性别失衡情况并未如私人自行车那样显著(至少在自行车使用率低的国家)。年会员最普遍的出行目的是通勤。与私人自行车使用者相比,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不常佩戴头盔,但在法律强制佩戴头盔的国家,其使用水平则受到影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相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不易受伤。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电动自行车集成、GPS全球定位系统、无停放站系统和改进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指出应开展更多研究量化公共自行车在出行方式选择、尾气排放、拥堵和健康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公共自行车服务(Public Bike Sharing Service,简称PBSS)质量的提升,研究引入了市场营销学中基于顾客感知测度的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简称SERVQUAL)模型。从用户感知的角度设计了包括4个维度(可达性、可用性、硬件设施、人工服务)、17项指标的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测量指标体系,并针对传统赋权方法对样本量和数据分布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Path Model,简称PLSPM)的服务质量权重计算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服务为例,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及拟合优度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识别公共自行车服务中的短板,闵行区公共自行车服务在雨具提供(得分为-1.897)以及早晚高峰时段车辆动态调度以满足借还车需求(可用车位和可用车辆得分分别为-1.172和-1.126)等方面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兴起,尤其是特大城市无桩公共自行车使用的便捷性,其对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较以步行的时空服务距离起到一定延伸作用.本文使用上海市无桩公共自行车历史骑行数据,首先界定了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范围,其次通过数据挖掘计算了接驳时间和距离,并按照车辆使用情况将轨道站进行分类,探究了各类轨道站服务范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平均距离和平均时间分别为1. 29 km和10. 1 min,混合型轨道站接驳服务范围相对较小,而商业型则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 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 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 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许多城市迅速推广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 新型交通方式.本文将公共自行车使用分为接驳地铁、接驳常规公交及全程单独使用3种模式, 构建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利用苏州市地铁沿线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 影响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相对于接驳地铁或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 倾向于被全程单独使用,在短距离出行中极可能与常规公交存在竞争关系,但对地铁出行有一 定的补充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重新思考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苏州公共自行车合理布局,从苏州公共自行车总体使用状况,租用区域,租用时间等方面深入剖析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现状特征,总结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自行车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公共自行车进行分类,并提出各类公共自行车点位的配车建议,进而预测公共自行车配车总量,提出苏州市公共自行车总体布局原则和指导,并对姑苏区公共自行车提出具体规划方案。规划实践对发展和完善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构建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城市汽车保有量日渐增加,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妥善处理"最后1公里"的交通出行问题,完善城市地铁与公共自行车的换乘衔接,构建选址科学,规划合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影响要素及布设准则,结合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同时存在借车与还车的两种需求的现实状况,并借鉴阻抗函数的原理,建立出行总时间最小模型,来构建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双层规划选址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来确定地铁周边小区需求点400 m范围内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并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项目于2011年起分期建设和投放使用,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交通出行品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从技术上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品质出行需求,具有很好的使用体验感,从而形成对公共自行车的竞争优势。然而共享自行车因资本风投引发无序竞争、缺乏监管、罔顾社会效益等弊端,逐步成为各城市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公共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如何优势互补,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各地城市绿色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中山公共自行车项目为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转型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2日,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在太原召开。会议主要为了加强国内公共自行车行业工作沟通和联系,促进城市公共自行车持续、创新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慢行体系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城市公共自行车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事业,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近些年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共识。中国城市公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建立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基于多项logit模型,测算得到公共自行车的分担率.以未来年居民出行OD为基础,结合公共自行车分担率,测算得出公共自行车的租借需求,并结合公共自行车和停车桩的周转率最终得到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以西安某新城为案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法简单高效,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合理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琴  高永  张鑫 《城市交通》2004,2(2):50-53
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与合理化发展,是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详细研究自行车交通的特点、影响自行车存在和使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提出引导大城市自行车合理发展和使用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使用特性.研究发现,地铁型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用车时长较短且较为离散,与其他类型站点有显著差异.在接驳地铁的出行者中,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的平均学历较高,也非低收入人群.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地铁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可知,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和出行目的等对公共自行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者在接驳地铁时同样也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而不使用者则倾向于选择步行或公交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最优布局,从居民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与问题,建立由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组合反馈模型组成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布局方案使得区域出行成本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设施建设成本最小.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慧敏  张宇  乔伟 《城市交通》2009,7(4):13-20
对法国大里昂都市区Velo’v系统进行概述,内容包括服务终端、停车桩和自行车设施,租借方法和价格,信息化特征,成本和收入等。分析了租赁点的类型、定位依据和点位布设方法。然后,从各区的自行车租借特征、租借次数、居民出行方式转变和满意度方面,结合调查数据阐述了Velo’v系统的实施效果。最后,介绍了大里昂都市区自行车服务的推广方针,意在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是自行车交通服务的一部分,城市为一切自行车出行创造条件才是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太原公交     
<正>郑州市副市长张俊峰到我公司考察公共自行车10月13日下午,郑州市副市长张俊峰、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吴耀田等一行8人来到我公司,对公共自行车公司进行考察。太原副市长魏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郭治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齐,总经理杨大康陪同考察。张俊峰一行来到迎泽街南海街口自行车服务点,查看了公共自行车的设施、设备及实际使用情况。在自行车维保中心了解了公共自行车的维修保养情况,并对自行车服务热线进行了考察。期间,一行人在十二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周齐在座谈中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进度、运维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