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效果,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多组室内试验,研究了砂率、单位用水量和外加剂等关键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砂率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其数值的选取除了需考虑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富余值较设计强度高出许多,可以通过提高用水量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用水量提高7~15 kg/m~3,其强度下降值仅3~5 MPa;机制砂混凝土须通过消泡剂、引气剂、降粘剂、保塑剂等小料复配技术优化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成果将明确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优化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设计理论,为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耐磨性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耐久性指标,它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研究如何提高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使其能达到河砂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己成为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推广应用的首要问题。针对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中的主要参数—砂率和水灰比,研究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并提出适宜于耐磨性的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试混凝土56 d耐磨度,研究了养护方式、矿物掺合料、粗骨料品种等对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混凝土耐磨性的措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保温保温材料包裹养护能有效降低大温差、大风、干燥环境对混凝土耐磨性的损伤,掺加复合矿物掺合料也能改善混凝土耐磨性;水胶比降低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磨性;同种水胶比下采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规模和等级不断提高,传统的先预制后安装的路肩石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滑模摊铺式现浇路肩石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路肩石施工的主导.采用滑模摊铺路肩石的关键是做好其质量控制,要控制好质量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原材料的选用 砂的选用 滑模摊铺路肩石混凝土用砂不同于一般的路面混凝土用砂,一般来说宜采用中、细砂,其细度模数M在2.00~3.00之间,而混凝土路面用砂首选粗砂,这主要是因为路肩石在公路工程中主要起修饰性、保护性作用,而不是交通量承载的主体,所以其抗压强度不必太高,一般为C20~ C25即可,重要的是凸显其光滑平整、顺直流畅、美观大方的外观造型.而要达到这一系列要求,就必须尽可能减少路肩石表面的蜂窝、麻面、气泡、裂缝等外观缺陷.  相似文献   

5.
将50目、100目和150目的废旧橡胶粉分别掺加到混凝土中制备废旧橡胶混凝土。废旧橡胶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研究了水灰比、废旧橡胶掺量以及粒径对废旧橡胶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旧橡胶掺量分别为10 kg、15 kg、20 kg时,废旧橡胶混凝土的耐磨性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橡胶混凝土的相对磨损量分别为空白混凝土的35.8%、53.3%和81.1%。当水灰比不断提高时,橡胶混凝土的耐磨性不断降低,但橡胶混凝土的耐磨性均比空白混凝土要高。50目的橡胶粉对混凝土的耐磨性起到最佳作用,比100目和150目的橡胶混凝土的磨损量降低30.7%和12.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橡胶粉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改性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抗碳化性能和耐磨性能,以及对水泥砂浆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橡胶粉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和耐磨性,但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抗冻性逐渐变差,而耐磨性逐渐提高;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多,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水泥砂浆的抗渗性能都有所降低,橡胶混凝土的碳化主要发生的7 d之前和14~28 d之间。  相似文献   

7.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降噪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分析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采用轮胎落下法,通过调整不同的粒径、不同的级配,成型不同构造深度、不同表面特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试件,对其进行室内路面噪声试验,分析路面表面纹理与路面噪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构造深度与路面噪声有二次相关关系,表面露石纹理使频率在1.25kHz以上的噪声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有频率越高噪声降低幅度越大的趋势,频率在1.6kHz时,光面混凝土路面板噪声水平为87dB(A),而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噪声为80dB(A),降低7dB(A)。可见合理的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明显降低路面噪声,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环保路面。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通过矿物掺合料与引气剂、憎水剂的复掺,研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抗盐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复合掺合料后能够使混凝土获得优良的工作能,掺量50kg/m3矿物掺合料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5~8kg/m3;混凝土56d抗压强度比可达到110%;电通量较基准混凝土降低约60%; 300次盐冻后质量损失率为1. 5%。  相似文献   

9.
为生产优质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通过调节粉煤灰矿渣掺量配制了6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用Andreasen方程评价砂石堆积效应,并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研究粉煤灰矿渣掺量差异对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劣级配砂与石混合仍可获得较紧密堆积,复掺40%粉煤灰、矿渣的混凝土及单掺30%粉煤灰的混凝土工作性满足泵送要求;各组混凝土56 d抗压强度均满足强度等级要求,且随粉煤灰含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 可推断矿渣粉煤灰掺量对虽为劣级配砂配制但具有较紧密堆积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与对正常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砼的耐磨性受集料的硬度、水泥(砂)浆质量及砼各组成相间的界面结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在普通水泥砼中加入活性混合材改善水泥石结构,在保证界面黏结的前提下加入金刚砂提高水泥砂浆耐磨性,可以配制耐磨砼以适应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对砂的要求比较严格苛刻,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砂率对新拌高强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以及对水泥用量的影响。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砂率,研究砂率与坍落度、碎石粒径、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砂率,使坍落度、碎石粒径、水泥用量等因素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宋金辉 《交通标准化》2013,(16):148-151
分析我国机制砂生产与应用中的难题,较为全面地介绍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的影响以及高含石粉机制砂混凝土配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表明,高石粉机制砂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且大大扩大了机制砂的应用范围,可降低机制砂生产成本,减少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Cr12MoV钢渗硼层脆性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和膏剂渗硼对Cr12MoV钢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显微硬度法和划痕法声发射检测并分析了渗硼层表面脆性与敏感脆性,通过磨损试验对渗硼处理试样进行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及磨痕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渗硼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渗硼处理后,渗硼层具有高硬度,并呈现一定的脆性,渗硼层的脆性属剥落脆性;Cr12MoV钢经渗硼后耐磨性有显著提高,渗硼层的脆性和硬度对耐磨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石屑代砂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本保持沥青混凝土矿料中粗集料的含量及其级配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细集料中石屑所占比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石屑代砂后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在沥青混凝土中利用石屑大比例替代河砂的可能性,取得了具有实用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特征,必要的、适量的泌水会补充混凝土拌合物表面蒸发的水分,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工作性差的混凝土拌和物,大量泌水是常见现象之一。通常通过多种措施限制混凝土的大量泌水。主要从机制砂砂率和石粉含量以及混凝土坍落度、水灰比等方面对机制砂混凝土泌水率进行了研究,提出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浸泡时间不同,改变混凝土试块的含水率,测试不同混凝土试块的含水率,并研究含水率变化对试块抗压强度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混凝土标号越高,饱和含水率越小;试块的面积体积比越小,饱和含水率越小;含水率未达1%时,属于表面吸水,对试块的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同样标号的混凝土试块,其测试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高而降低,自然养护的试块,其测试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下降的速度大于标准养护试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四分法取样,测其单位重,求得粉煤灰填充砂,以及二者的混合物填充碎石的最佳填塞率,并根据水泥浆以一定的富裕系数填充混凝土中固态材料粉煤灰、砂、石在最佳级配时的最小空隙.原材料比例及水胶比确定各原材料的实际用量,对于混凝土设计方法及性能研究大有裨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四分法取样,测其单位重,求得粉煤灰填充砂,以及二者的混合物填充碎石的最佳填塞率,并根据水泥浆以一定的富裕系数填充混凝土中固态材料粉煤灰、砂、石在最佳级配时的最小空隙,原材料比例及水胶比确定各原材料的实际用量,对于混凝土设计方法及性能研究大有裨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激光熔敷耐磨梯度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熔敷方法在A3钢表面制备WC梯度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的组织为镍基固溶体加少量硼化物、碳化物及硬质相WC,其中WC颗粒的粒度及含量沿母材向表面方向呈梯度变化。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成分的变化而平缓变化,界面应力降低,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两种Al-27Zn合金经425℃×8h固溶及125℃时效处理后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组织形态为:Al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少量未溶树枝状晶组织以及大量细小弥散富锌的η相;合金的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合金元素Cu、Mg的加入提高了Al-27Zn的硬度;两种合金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但合金元素Cu、Mg的加入降低了耐磨性;探讨了磨损机制及材料组织、硬度对合金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