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废弃核桃壳对Cr(Ⅵ)浓度为20 mg·L-1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动态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粒径为1.0~1.6 mm的核桃壳吸附剂用量为5.0 g、介质pH值为1.0、水样流速为3mL· min-1吸附100mL,Cr(Ⅵ)浓度为20 mg·L-1的模拟污水时,吸附后的废水中Cr(Ⅵ)浓度为0.224 mg·L-1,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88%.同时对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Thoma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从活性穿透曲线中可见,吸附时间为142 min达到吸附穿透点,810 min达到吸附衰竭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CaO2是一种活性氧源,能氧化降解有机物,絮凝能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吸附架桥电中和的作用,实验采用CaO2氧化/絮凝协同作用对印染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COD为2200 mg·L-1、温度为20℃、过氧化钙的含量为20 g·L-1、pH=6.5、反应时间为40 min时,过氧化钙氧化后废水COD的去除率为71%,经过氧化钙氧化后,加入0.7 g·L-1的PAC快速搅拌絮凝3 min,静置30 min,其COD去除率达77%;当加入0.7 g·L-1的PAC和8 mg·L-1的PAM混合快速搅拌絮凝3 min,静置30 min后,COD的去除率达到81%。对实验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阳离子化β-糊精(β-糊精-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BCD),并用之改性沸石得到阳离子化糊精改性的沸石(cationic β-cyclodextrin modified zeolite,CBCDMZ).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CBCD制备条件对所得CBCDMZ吸附对硝基酚性能的影响,并分别详细研究了CBCD制备中各个主要因素对CBCDMZ吸附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β-糊精(BCD)的浓度、NaOH的浓度和ETMAC/BCD摩尔比对CBCD制备起主要作用. 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CBCD制备的最佳条件是BCD浓度为15%、NaOH(0.1 mL)浓度为10 mol·L-1、ETMAC/BCD=7、反应温度70 ℃制备的CBCDMZ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以复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为改性剂、钠基膨润土(SMB)为原料,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复合有机改性膨润土,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发现CTAB和DDTC插层于膨润土的片层结构表面,不同配比的复合改性剂对膨润土的改性效果存在差异.通过改性前和不同配比改性下吸附剂对含苯酚废水的吸附效果对比表明:改性后膨润土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改性前.改性剂DDTC/CTAB的摩尔比为2∶1时的改性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好,对该配比下的吸附时间、用量以及吸附等温方程的研究发现,处理含90mg·L-1的苯酚废水时,吸附时间为0.5h,复合有机吸附剂用量为26.4g·L-1,吸附效果最好,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7).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天然黄土吸附氯苯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天然黄土以及在不同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黄土对氯苯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大于0.99;氯苯在黄土上的吸附符合线性方程,吸附过程主要由表观分配作用所致;当CTMAB浓度从0增大到431.1 mg.L-1时,表观分配系数从14.2 L.kg-1增加到32.1 L.kg-1,增强了黄土吸附固定氯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饮用水原水中的残余铝含量,使用盐酸改性过的凹凸棒做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盐酸浓度、改性凹凸棒用量、pH值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 mol/L的盐酸改性的凹凸棒的吸附性能最好;水样pH值为7.0时,使用0.8 g凹凸棒吸附3 h的效果最好,残余铝含量为0.118 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  相似文献   

9.
针对各股废水水质特点,先采用气浮工艺和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分别预处理甲苯和真空泵废水,预处理后的两股废水再与其他废水混合进行生物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高甲苯废水、真空泵废水及其他废水进水水质分别为COD:3 500,3 210 mg·L-1和424 mg·L-1;SS:250,280 mg·L-1和278 mg·L-1;NH3-N:0,0,2.72 mg·L-1;TP:0,0,0.34 mg·L-1;甲苯:288,0 mg·L-1和0.53 mg·L-1;乙酸:2 600,13.6 mg·L-1和32.5 mg·L-1的条件下,综合废水最终出水COD、SS、NH3-N、TP、甲苯、和乙酸分别为209,236,1,0.14,0.07 mg·L-1和2 mg·L-1,出水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化工园区内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此工程的实施可为化工园区的污水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ZrO2-La2O3催化合成环己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La2O3,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烯,探讨了SO2-4/ZrO2-La2O3对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La3 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环己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4/ZrO2-La2O3是催化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的良好催化剂,在La3 离子浓度为0.09 mol·L-1,硫酸浓度1.0 mol·L-1,焙烧温度为500 ℃、焙烧时间3 hr,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时间为60 min,收率达80.66%.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镁对废水中镉(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氧化镁对含镉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镉(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去除率可达99%以上.氢氧化镁吸附镉(Ⅱ)离子的最初速率与浓度成一级反应,在镉(Ⅱ)离子浓度低于80mg/L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rnuir模式,饱和吸附量为26.02mg/g.  相似文献   

12.
制备磁化有机改性膨润土(Fe_3O_4-CTAB-BENT),基于批量实验研究Fe_3O_4-CTAB-BENT复合材料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pH值、腐殖酸(HA)和阴阳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CTAB-BENT对水中的PFOS和PFOA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PFOA及PFOS在Fe_3O_4-CTAB-BENT上的吸附,且PFOS吸附效果优于PFOA.当HA浓度15 mg·L~(-1)时,其与PFOS、PFOA在Fe_3O_4-CTAB-BENT上的竞争吸附现象不明显.除Cl~-外其他无机共存离子NO~-_3、Na~+和Ca~(2+)会减弱PFOS和PFOA在Fe_3O_4-CTAB-BENT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茂铁对双层类脂膜进行修饰,考察了修饰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二茂铁在双层类脂膜中起到跨膜传递电子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抗坏血酸在二茂铁-双层类脂膜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发现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5.5×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0×10-6mol·L-1,可用于抗坏血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实验制备了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对负载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较负载前的腐植酸对P(Ⅴ)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在温度25℃,pH值为5,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时,吸附率最大可达93.8%,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对P(Ⅴ)的吸附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在25~45℃条件下,△G0、△S=-0.27kJ·mol-1、△H=-0.62kJ·mol-1,为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吸附类型主要是物理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矿化垃圾静态吸附处理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矿化垃圾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处理初始浓度为10mg·L^-1亚甲基蓝溶液的最佳的矿化垃圾用量为25g·L^-1、最佳pH为10,震荡最佳时间为7h,脱色率达到98.83%;矿化垃圾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6.
以某制药厂生化车间超滤透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不同絮凝剂(三氯化铁、氧化钙、聚合氯化铝及氢氧化钙)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对氢氧化钙与聚合氯化铝三级混凝除磷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OH)2与PAC复配三级混凝除磷的最佳投药量为在pH为9时,一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1.66 g.L-1;在pH为9时,二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0.2 g.L-1;在pH为7时,三级混凝沉淀除磷PAC最佳投加量为180 mg.L-1,最终出水总磷浓度为0.25 mg.L-1左右,总磷去除率达到99.94%以上。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对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H_(22)肝细胞癌株,分别与RPM、CsA、FK506和5-Fu共同孵育48 h,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H_(22)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体内实验建立H_(22)肝细胞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同时完成C57BL/6→BALB/c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模型.给予RPM、CsA、FK506和5-Fu灌胃,观察皮片存活情况.获取实验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计算各组肿瘤体积,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剂量为0.01、0.1、1 mg/L的RPM对对数生长的H_(2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抑制H_(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较其他免疫抑制剂组显著减少(P<0.05).体内实验显示给予1.5 mg/(kg·d)和4.5 mg/(kg·d)的RPM与5 mg/(kg·d) FK506、20 mg/(kg·d) CsA的皮片存活时间相等,而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剂量RPM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血清中的VEGF含量(P<0.05),同时瘤组织内的MVD显著减少(P<0.05).结论 体外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RPM具有抗免疫排斥和抗肿瘤增殖的特点,可能在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沸石对磷的去除能力,对天然沸石进行了氯化铁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改性前后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接触时间、磷初始浓度、沸石投加量、pH值和接触温度等因素对氯化铁改性沸石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了改性沸石的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对50mg·L-1的模拟废水磷去除率可达97.33%;改性沸石吸附除磷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铁改性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Pseudo second-order模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是熵增的吸热吸附过程;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9.
直接排放的偶氮染料废水会污染水环境,因此,寻找高效率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超吸附亚甲基蓝的聚丙烯酸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进行形貌及结构特征表征.系统研究了聚丙烯酸树脂吸附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特性.结果表明:其对M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聚丙烯酸树脂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3 400 mg·g~(-1),与活性炭相比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别来自饮用水氟浓度为 3.6 8mg·L-1和 1.0 0mg·L-1两地区儿童间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唾液蛋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测定受试对象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的唾液流率、唾液总蛋白浓度和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 ,分析唾液蛋白组成及各组分占总量的比例。结果 ①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流率高于F1.0 0组 (P <0 .1) ;②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总蛋白浓度明显低于F1.0 0 组 (P <0 .0 1) ;③F3 .68组颌 /舌下腺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显著低于F1.0 0 组 (P <0 .0 5 ) ;④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不连续电泳条件下发现 ,两组颌 /舌下腺唾液共发现 10~ 12条蛋白带 ,其中B10 、B12 蛋白带的出现率在F3 .68组显著低于F1.0 0 组(P <0 .0 5 ) ,且B9蛋白带的量占总蛋白量的比例在F3 .68组显著高于F1.0 0 组 (P <0 .0 1)。结论 两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有关唾液蛋白的指标存在量的差异 ,提示饮用水中过量氟对儿童唾液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