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trA1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28例CIN(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25例原位癌及40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Htr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分级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rA1无阳性表达。CIN、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及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阳性表达率为52.5%,较原位癌组显著降低(P<0.05)。HtrA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22,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Htr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trA1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Deregulationofcellcyclecontrolisnowconsideredakeyeventinoncogenesisandalterationsofgenesinvolvedinthiscontrolarefrequentfindingsindifferentcancermodels.CyclinD1hasdrawnattentionasa potentialoncogeneinseveralcancertypes .CyclinD1participatesinthecontrolo…  相似文献   

3.
CD44V6,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癌基因Bcl 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中CD44V6和Bcl 2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 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 ,其次为CIN ,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临床分期越晚 ,组织学分级越高 (CD44V6)表达率越高 ,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 (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②Bcl 2表达在CIN中最高 ,其次宫颈癌 ,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Bcl 2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③CD44V6和Bcl 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结论 CD44V6、Bcl 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Gastr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and great attention hasbeen paid to its carcinogenesis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ncogenes played agrea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gastric carcinoma.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as-sociated oncogenes, bcl-2 and bax, in early-stagegastric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ex-amined by us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evaluate their role in the 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MATE…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 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MMP 2及TIMP 2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和11 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Survivin、MMP 2 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IMP 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宫颈癌Survivin、MMP 2、TIMP 2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或/和间质侵袭、年龄小于35岁者Survivin、MMP 2阳性表达量增多,而TIMP 2阳性表达量减少(P<0.05);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而其MMP 2、TIMP 2的表达则低于鳞癌(P<0.05)。结论 Survivin、MMP 2和TIMP 2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 76 .7%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5 ) ;bcl 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和 4 6 .7% ,放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放疗的过程就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 ,放射线通过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57例宫颈癌、8例慢性宫颈炎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以1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作对照。结果∶p53蛋白在宫颈癌、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9%、37.5%。正常对照均为阴性。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宫颈癌病理Ⅲ级中明显高于病理Ⅰ、Ⅱ级(P<0.05);在溃疡型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菜花型、结节型(P<0.05)。提示∶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率升高有关;p53蛋白的表达率不仅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大体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0例进展期宫颈鳞癌放疗前、放疗中PCNA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放疗前PCNA表达阳性率为 86 % ,放疗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5 % (P <0 .0 1) ;宫颈鳞癌随病理分级增高 ,PCNA指数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PCNA指数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放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 ,其PC NA指数高于近期疗效为部分缓解者 (P <0 .0 5 )。结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放射敏感性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环氧合酶-2和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RT-PCR法检测COX-2 mRNA在正常、炎性、CIN组织和SCC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COX-2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 mRNA和蛋白在正常组无表达,在炎性、CIN和SCC组表达升高(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i-67在正常组中偶有表达,在炎性组和CIN组表达增高,在SCC组显著增高(P<0.01)。COX-2与ki-67蛋白的表达相关(r=0.675,P<0.001)。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与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p53 codon72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p53codon72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1998~2004年Medline、Elsevier、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Ovid、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语种不限。并追溯检索获得的已发表文献及我们研究组未发表的文献。纳入标准:涉及p53codon72基因型频率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各文献研究方法相似,有综合的统计指标。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复研究报告及数据不完整的文献。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总研究按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种族和地域进行亚组分析,亚洲人群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亚组和欧洲人群(主要为白种人)CIN亚组分析显示与其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亚洲人群宫颈鳞癌(SCC)亚组合并OR=1.28,95%CI=1.05~1.55。欧洲人群SCC亚组合并OR=1.45,95%CI=1.08~1.9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codon72Arg/Arg基因型未能增加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宫颈癌前期病变发生的危险性,但与浸润性宫颈癌发病风险有正向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I1/CD82、E-Cadherin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及6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而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在宫颈鳞癌中的共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KAI1/CD82可能与膜蛋白E-Cadherin相互作用抑制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E-Cadherin基因、肿瘤自身的特性以及多种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鳞癌的转移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Ag)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检测 5 0 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SCC Ag值 ,分析SCC Ag检测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0 5 ) ,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且治疗前的水平高于治疗后 (P <0 .0 0 5 )。结论 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值对估计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as、p5 3及bcl 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分别检测 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 3和bcl 2的表达。 结果 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放疗后Fas与p5 3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bcl 2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 ;放疗后p5 3与Fas及bcl 2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as、p5 3及bcl 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 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6和Rb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P21~(waf1/cip1)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和P5 3基因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5例慢性子宫颈炎和 47例子宫颈癌P2 1waf1/cip1和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0 ,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38 3%,其P5 3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2 1waf1/cip1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7%,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5 7 5 %,其阳性表达率降低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在子宫颈癌中P2 1waf1/cip1可通过P5 3依赖及非P5 3依赖两种途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2)和H19印记缺失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出4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具有IGF2和H19基因杂合性病例,然后RT-PCR法检测IGF2及H19印记状态。结果IGF2基因在子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52.5%(21/40)和65%(13/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7.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9基因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47.5%(19/40)和55%(11/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26.3%(5/19)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中存在印记基因IGF2和H19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印记缺失(LOI),IGF2和H19基因异常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化法对 52例宫颈癌和食管癌标本中 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与近期放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 ,p53蛋白在宫颈癌和食管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 35.4 8%和 52 .38% ,p53蛋白过度表达率在高分化鳞癌中较中低分化者低 (P <0 .0 5) ,且与病期无关 (P >0 .0 5)。在宫颈鳞癌 ,p53蛋白过度表达者近期放疗效果较差 (P <0 .0 5) ,食管鳞癌 p53过度表达与放疗效果无明显关系。提示 p53基因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2例食道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IL在正常食道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 (P <0 .0 1) ;在Ⅰ、Ⅱ级鳞癌明显高于Ⅲ级和未分化鳞癌 (P <0 .0 1)。而在早期鳞癌和晚期鳞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P >0 .0 5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RAIL的表达可能与食道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食道鳞癌的分级呈负相关 ;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