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线规范》在于发现各工程管线之间的不合理与冲突现象,按照规划要求对各单项工程管线平面位置予以调整,使其相互协调。大多数情况下,各种地下管线除雨污水管线为重力自流管外,其余都为压力流管线或电缆管线。雨污水管线的敷设深度,特别是交叉口处的雨污水管线敷设深度对小区的管线规划和工程投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中,地下管网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提交等工作,指出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其在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及成果表现等方面,优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工程设施愈来愈错综复杂,地面施工地越来越频繁,因缺乏准确的地下状况了解所造成的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给我们带来的已不仅仅是不便,更充满着危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政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地下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加,城市电缆隧道的施工势必会对其周围的既有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模型,针对管线与隧道走向垂直以及管线与隧道走向平行这两种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综合考虑管线的埋置深度、本身的材质、管径的大小、管线和隧道的水平间距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缆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地下管线的位移作为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会对地下管线的位移产生明显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06,(11):F0004-F0004
北京同计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专门从事市政工程及建筑装饰工程的企业,是具有市政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接道路、雨污水、给排水、中水、电信、煤气和热力管线等工程,还可提供市政大中型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6.
前方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探地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调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探测等众多领域。本文将在地下管线探测实例的基础上探讨探地雷达探测管线的机理,并总结相关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发展城市地下立体交通成了必然。地铁施工地处城市繁华地段,交通、人流量十分大.各种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如何适应城市市区施工的周边环境,快速高效的开展进行房屋、管线迁改、做好交通导流、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扰民”和“民扰”问题、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对于当今的城市地铁施工尤其重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十分重视城市道路设计。本文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子夜路的道路设计为例,主要从车辆行驶空间、地下管线空间、绿化景观空间,以及人行体验空间等方面对道路体验空间的设计打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城市快速路设计等级高,地下构造物较多,下覆隧道、综合管廊、地铁及各种管线,综合管线系统设计不仅需考虑地块需求,同时还需结合快速路特征,进行合理的断面布置和管线预留。以横江大道快速化建设工程为例,按照"需求不出地块"理念进行管线综合设计,通过对周边地块的管线需求、管线所处层级、地块接口与道路之间的关系、快速路下覆构造物的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在道路建设之初提前做好相关地块的管线预留,保证未来管线需求都在地块出让红线内解决,避免二次开挖与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朱艳娟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35(12):159+161-159,F0003
ZysppsPPC是使用Embedded VisualC++4.0作为开发工具,OpenGL ES作为图形访问技术,以ADOCE 3.1(Active XData Objectsfor CE)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数据访问的方法,在Windows Mobile 5.0为系统平台上开发而成。系统在总结现有地下管线普查作业方法的基础上,以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数据成果质量为目标,实现数据采集跟踪与内外业一体化紧密衔接,优化和改善了传统作业流程,为推进和提升地下管线普查内外业一体化流程奠定了基础。经实际应用证明,ZysppsPPC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横穿多条既有轨道及地下管线,主要穿越可~软塑粉质粘土地层,该地层压缩性高、强度低,洞室开挖后围岩自稳能力差,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高。施工中采用了长大管棚辅以小导管加固技术等综合施工措施,并进行了严密的施工监控量测,确保了施工和地面建筑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施工效应的综合作用,根据管线允许的安全控制标准,采用FLAC3D建立的数值模型,对降水、动态降水和非降水3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非降水施工法是控制地层固结沉降最有效的施工方法.深圳地铁1号线采用该施工方法,保证了煤气管线在施工期间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2006,(2):13-13
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审查并批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初步设计。该工程南起宋家庄,向北沿蒲黄榆路等,沿立汤路西侧至太平庄北路站。线路正线全长27665公里,共设车站23座。其中:地下线路长度为16.875公里,设车站16座;地面及高架线长度为1079公里,设车站7座,其中高架车站6座,地面车站1座。全线设太平庄车辆段、宋家庄停车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交通领域持续健康发展,高速公路与既有管线交叉情况日益普遍,如何采取合理的保护方案解决二者交叉问题尤为重要.结合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类似工程保护方案和自身设计体会,以暗盖板涵防护、桥梁跨越、预制盖板防护、预留套管及迁改保护等4种方案为依托,对高速公路与既有石油、燃气、水管等管线交叉工程保护方案进行设计探讨.同时,...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布局优化及经济的发展,已成广泛共识。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如在大型换乘站地区建设地下开发综合体;同步建设地下车行和步行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此外,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过街地道、地下变电站、地下储库、地下水库和泵站、取排水隧道及其他市政公用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大量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6.
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给水处理又包括工业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其中工业水处理又可分为冷却水、锅炉水、空调水处理等,因而这是一个相当广阔的科技领域,它对于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节约用水,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经常使用的水处理药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各类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事实.基于这一现状,以北京地铁近年来新建线路施工中出现的具体工程事故案例为背景,结合新建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事故资料的整理分析,按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5种类型:地层过量变形引起坍塌、不良地质体突发灾害、施工诱发地下管线破坏、工程施工管理不力、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过失引发的事故.针对每一类事故,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方案,进而提出适合于我国城市地铁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尚德申 《交通标准化》2014,(24):111-115
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地下道路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缓解区域停车难题的有效方法。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中环地下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的规划特点,总结地下道路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炼出规划建设阶段需重点考虑和解决的系统建设标准、通行能力匹配、与建筑开发相协调及市政管线相协调等问题,同时考虑地下道路规划要素人性化和运营管理节能化,可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出口隧道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总体布置及隧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方案、隧道装饰设计、隧道附属设施设计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引言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利用于铁路、公路交通和水力发电、灌溉等水工隧道外,也用于上下水道、输电线路等大型管路的通道,还将过去理解为地下通路的隧道概念,扩大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包括诸如地下发电变电所、地下停车场、大型地下车站、地下街道等适用隧道工程技术的建筑物。我国的公路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