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益复杂的地铁建设环境使得地铁线路布置困难,施工风险加大,同时对施工方法和车站型式的选择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北京地铁14号线试验段车站建设为背景,对大直径盾构扩挖修建车站的方案设计和型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大直径盾构扩挖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是解决复杂环境下地铁建设的一种新思路;从总体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上相比,单洞双线侧式车站型式比单洞双线岛式车站型式更有优势;与传统车站型式相比较,经济性还需要根据试验段实施情况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分析研究,长期以来多是采用等效静力法来模拟地震对区间隧道的作用,由于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分析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未能真实反映区间隧道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地铁区间隧道抗震研究及相关规定,提出地铁抗震验算方法,可为地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间紧,专业涉及面广,工程技术复杂等特点。总结深圳市已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针对盾构区间隧道工程,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和造价指标体系,为合理确定本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造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确定盾构区间各项主要指标,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以期对轨道交通高质、高效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施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直径盾构铁路隧道下穿已经建成的某地铁4号线车站及近邻的地铁2号线车站,为确定设计方案可行性,保证车站结构安全及运营正常,采用三维有限元对盾构近邻施工过程及后期变形沉降进行分析。盾构外径11.97 m,与既有地下车站最近距离约4 m。通过三维模拟盾构掘进、同步注浆及管片脱出盾尾后受力情况,分析盾构施工对地铁的影响,提出降低施工影响的工程措施建议,为确定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工设计等方面对长大盾构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风井位置、风井尺寸和盾构掘进及始发模式,以期为后续类似长大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的工程实例,从联络通道的主要施工阶段,对地层加固、管片稳定措施、开挖与初期支护、防水结构、二衬施工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工程的进展做好基础技术准备和前期保障,总结的技术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设计中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管片的类型,结构特征,环向和纵向力学模型,地震和相邻结构物对管片的影响,以及配筋设计和检算内容等。其成果将对我国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介绍地铁盾构区间的施工方法,阐述盾构区间土建工程造价构成、基本指标。通过对武汉、昆明、江苏等地盾构区间概算分析,找出影响盾构区间土建工程造价的因素,为以后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概算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下穿钱塘江区间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泥水平衡盾构法施工。针对其下穿钱塘江及大堤、下穿江底输油管、高水压下盾构施工以及有压气体等设计施工重难点问题,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等手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通过现场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佛山地铁1号线某盾构区间穿越沿线某建筑基坑锚索支护为背景,介绍了明挖基坑法、暗挖隧道法、套管拔除法和旋挖钻垂直切索法等4种对锚索支护的处理方案。综合考虑工期、工程造价、工程风险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旋挖钻垂直切索法,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可为类似锚索清障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和地质条件,其工程造价和综合造价指标差别很大。此文从工程造价构成的角度,对造成综合造价指标差异和影响综合造价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所在,为工程立项进行投资估算,各设计阶段编制概算,上级主管部门对设计文件及投资进行审查,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造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以地铁施工中"洞通"、"轨通"、"电通"、"系统联调"和"通车试运行"这一关键路线为主线,在分析多个城市地铁施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工法下地铁前期准备工作、车站区间土建及装修施工、轨道铺设、设备安装及系统调试等各子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推荐指标,并对影响地铁施工工期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施工进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铁运营速度的提高,乘客舒适度要求提高,目前国内传统地铁盾构隧道断面不再适合。通过对国内既有工程盾构隧道尺寸的调研,结合北京新机场线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速度对设备限界的影响、隧道阻塞比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以及供电制式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等分析,提出了制定盾构隧道断面限界的方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压力也不断增大。地铁作为地下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地表交通道路堵塞的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根据施工管理的经验,围绕广深港客运专线"3·27"中康生活小区地面塌陷事件进行探讨,针对其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的人员提供指导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环境及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盾构隧道极易出现地面沉降塌陷,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与控制尤为重要。为了探究大直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规律,以京张高铁清华园大直径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应力释放及地层损失理论,首先运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得到盾构掘进开挖的应力释放率;然后基于此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Peck公式反算得到清华园隧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通过4种不同工况的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掌子面释放系数、盾构机反力释放系数及脱空层模量缩放系数情况下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得到盾构施工现场导致的地层应力释放系数为0.12~0.14,相应的地层损失率为0.40%~0.47%;隧道轴线两侧20 m(1.6D)范围内为显著影响区,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通过这个阶段,约占总沉降量的50%。  相似文献   

17.
邓文武  宋彦杰 《铁道勘察》2021,(1):119-123,127
天津某地铁盾构区间超深埋隧道下穿京津城际线解放路明挖隧道,工程处于软土地层,地质条件差,工程风险大.为探究盾构下穿对高铁明挖隧道的影响,首先对高铁明挖隧道现状进行调查,对外径6.6 m双线盾构依次下穿高铁明挖隧道4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选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优选方案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高铁明挖隧道现...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修正惯用法、弹性支承法和梁-弹簧-压杆法的计算原理,结合某盾构隧道实例,分别运用3种方法对比分析了盾构隧道弹性抗力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及其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片接头效应主要影响衬砌弯矩,对衬砌轴力影响有限;径向弹性抗力有助于削弱管片衬砌弯矩,增大管片衬砌轴力;修正惯用法获得的弯矩值最大,弹性支承法次之,梁-弹簧-压杆法最小,而轴力值基本不受分析方法的影响。建议盾构隧道初步设计时采用修正惯用法,施工图设计时采用可编程的弹性支承法,工程研究分析时采用梁-弹簧-压杆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研究并讨论列车振动荷载对隧道结构安全性及地基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以三阳路公铁合建长江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2.5维数值计算程序对三阳路长江隧道段典型断面处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地铁振动荷载和汽车振动荷载耦合作用对隧道结构及隧道下覆粉细砂层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在地铁振动荷载与汽车振动荷载联合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位移振动响应量值及受力情况均较小,振动荷载不会对衬砌结构自身产生不利影响;(2)列车和汽车车队耦合荷载引起隧道下覆饱和粉细砂层超静孔隙水压力在隧道正下方衰减较为缓慢;(3)隧道下覆饱和粉细砂地层由正常的地铁振动荷载及汽车荷载激发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会超过1 kPa,在正常地铁荷载及正常汽车荷载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下,该饱和粉细砂地层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液化失稳。  相似文献   

20.
介绍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整体上浮病害发生的背景,分析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情况,制订病害整治方案,经双液浆及单液浆注浆整治,上浮隧道大幅下沉回落,监测数据显示隧道结构趋于稳定,列车正常运行。工程实例采取的整治措施针对性强、可实施性好、效果显著,既为运营线路病害整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类似病害问题整治提供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