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含Fe的Al-Si合金中加入Mn元素,铸成试样和焊丝,研究了Mn对铸态金属和氩弧熔敷金属中Fe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在铸态只生成一种多边形汉字状的Al-Fe-Si相,在焊态熔敷金属中生成多种形态的Al-Fe-Mn-Si相,有多边形汉字状(块状),六角星状,鱼骨状和小花状,Mn对铸造Al-Si合金和焊态Al-Si合金中的针状Fe相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X射线衍射发现,熔敷金属中存在A19Fe0.84Mn2.16Si,A10.7Fe3Si0.3,Mn12SiA15相及其它一元,二元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自旋密度泛理论并采用模守恒赝势自恰地计算了 Galvinoxyl的能带结构和磁性质。我们发现Galvinoxyl在 0 K温度时存在铁磁态 ,并定量地给出了单位原胞的磁矩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由螺线管脉冲磁体和亥姆霍兹直流背场磁体复合而成的复合磁体的结构和特点,并 对该磁体所产生的磁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各种条件下的场分布及均匀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元素的加入对Al-Mg2Si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铸造条件下,Al-Mg2Si合金中初晶Mg2Si为粗大的多角形块状.经过P元素变质后合金中的初晶Mg2Si得到明显细化,并成为分布较均匀的块状或球团状,当加入的P元素量为0.5%时,初晶Mg2Si最细小、圆整.其实质是P元素与Mg元素形成的Mg3(PO4)2化合物充当了Mg2Si的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5.
磷元素对Al-Mg2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P元素的加入对Al-Mg2Si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铸造条件下,Al-Mg2Si合金中初晶Mg2Si为粗大的多角形块状.经过P元素变质后合金中的初晶Mg2Si得到明显细化,并成为分布较均匀的块状或球团状,当加入的P元素量为0.5%时,初晶Mg2Si最细小、圆整.其实质是P元素与Mg元素形成的Mg3(PO4)2化合物充当了Mg2Si的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6.
估算液体金属表面张力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表面张力及其测量原理,通过对不同金属表面张力值的比较,并分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位置,一个简易的计算液体金属表面张力的经验公式被导出,只要知道金属的熔点及密度,就可方便地估算出各种金属及合金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在900℃,latm 条件下片状石墨铸铁(3.59%C,2.5%Si,0.22%Cr,0.20%Mo)的氧化膜以及内部氧化区的结构,结果表明:氧化膜大致分为两层:外层是由纯铁的氧化物组成,内层是由铁的氧化物与 Si,Cr 合金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外层又可分为三层,山外向内依次是 Fe_2O_3,Fe_3O_4,Feo,外层的生长机理与纯铁的氧化相同.内层与内部氧化区又存在特殊的氧化区域.这个特殊的氧化区是由于石墨与 O_2的直接作用,产生气体向外逸出,留下的空腔被金属氧化产物充填而产生的.合金元素Si,Cr 在该区的富集并不是山于合金元素在石墨片周围的偏析,而是由于 O_2沿石墨片与基体的缝隙侵入,石墨片边缘的合金元素被优先氧化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Fe—C—Si及Fe—C—Mn合金中的上贝氏体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0.38C—1.73Si和Fe—0.38C—3.11Mn合金在395°、450°、495°及560℃等温。用计点法测定了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含Si合金约在40s内,含Mn合金在500s内可完成贝氏体转变。含Si合金的TTT曲线上无明显弯折段而含Mn合金则有明显弯折段(bay)。此种结果与溶质类拖曳作用理论所作的估计相一致。在转变初期的含Si合金内难以发现Fe_3C,而在完成转变的样品内有不多于5%的残余γ。随保温时间的延长,γ的量减少而Fe_3C在α/γ界面上及α板条内析出。这种结果表明残余γ的存在与Si的影响使Fe_3C难以由γ中析出有关。Mn合金具有典型的上贝氏体转变特征。两类合金中的α/Fe_3C取向关系附合Basarvatski关系。在两类合金于转变伊始即淬于冰盐水内的样品中均可观察到原奥氏体晶界上有少量变异珠光体析出。  相似文献   

9.
借助SEM、EDS和XRD技术研究分析了Si及退火处理对Fe-Mo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i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促进原子扩散和新化合物的生成;退火处理会引起晶粒粗大和强化相Laves相的析出。本文中的研究为寻找组织细小、热稳定性好的Fe基耐锌液腐蚀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金相、拉伸、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断口扫描等手段,研究了高 Mn,Si的Fe-Mn-Si-C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特点,并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对Fe-Mn-Si-C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Mn-Si-C合金经1000℃×1h固溶处理后的原始组织为奥氏体,在奥氏体基体分布大量的退火孪晶.所有试验合金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天器中一些部件具有频率低、位移小、加速度小的振动特征,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台,研究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该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能量主要通过摩擦和永磁铁吸附磁性液体的弹性变形来耗散.根据能量耗散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磁性液体的种类、体积及永磁铁的形状等因素对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油基磁性液体中,柱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环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在机油基磁性液体中,柱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增加,环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电磁永磁混合磁铁的悬浮磁力具有强非线性特点,与磁铁结构密切相关,而现有混合磁铁磁力解析计算公式忽略了磁路漏磁等因素影响,在实际计算中存在较大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两种常用混合磁铁结构的磁路模型,分析了边缘磁通分布、磁路漏磁对磁铁工作磁路的影响,推导了两种混合磁铁的磁路方程及相关磁阻,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磁铁磁力修正计算方法,最终通过有限元分析对两种结构的混合磁铁磁力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悬浮气隙较大,电磁永磁混合磁铁在电磁力计算中漏磁影响不能忽略;采用本文磁力修正公式计算,两种混合结构电磁力误差分别降低为3.8%和8.3%.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磁悬浮平台系统中存在的多自由度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永磁体之间的被动受力来减少竖直方向上主动控制的设计思路,给出一种混合斥力式磁浮平台的结构设计,该磁悬浮结构的定子由永磁体和电磁线圈共同组成,由永磁体提供主要的悬浮力,电磁线圈提供水平方向的驱动力,以此减少负责主动悬浮的线圈数量,减小线圈功耗及产热. 基于磁荷模型推导出磁标量势满足的拉普拉斯方程,利用分离变量法求出磁标量势的解析表达式,并对浮子在整个磁场中的受力进行精确的计算;充分研究探讨了定子与动子永磁体之间被动悬浮力的稳定区域,简化忽略了竖直方向上力的解耦,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以微控制单元为中心的数字集成控制器,通过试验研究了平台的悬浮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斥力式磁浮平台在悬浮高度23 mm水平范围 ± 4 mm内,能够实现稳定的水平运动,并且浮子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化不超过0.2 mm.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处于空间中的孤立永磁体产生的永磁场中的二维方腔热磁自然对流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方腔内空气在重力和磁化力驱动下的自然对流现象.在瑞利数105和磁场强度0.5~3.5T范围内,研究了梯度磁场对自然对流的抑制作用,给出了方腔内磁浮升力场,温度场、流场的变化以及方腔内壁面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高剩磁钕铁硼永磁体磁场可以明显的抑制方腔内自然对流,与重力场自然对流相比,方腔内流场和温度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剩磁3.5T时Nu减小达47%.  相似文献   

15.
氧气泡在磁场中的磁化力及其氧浓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块同样大小的钕铁硼永久磁铁在其缝隙中产生的不均匀磁场,对放置于缝隙中的圆管中的一含氧气泡所受到的磁化力大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含氧气泡所受到的磁化力的大小来确定该含氧气泡中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micro-machined diamagnetic stable levitation system (MDSLS) which is composed of a free permanent magnetic rotor, a ring lift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two diamagnetic stabilizers was presente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able characters of MDSLS were analyzed. The coupled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used to describe six-degree-of-freedom motion of the levitated rotor, and the equivalent surface current and combined diamagnetic image current method were utilized to model the interaction forces and torques between the lift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rotor permanent magnet and also between the rotor permanent magnet and diamagnetic substrates. Because of difficulty to get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Runge-Kutta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dynamic model. The vibration frequencies were identified by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ir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s, the translational and angular dynamic stiffnes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itation of the rotor in MDSLS is stable, and the MDSLS is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in levitation inertial sensor.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永磁强磁场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算法--DNA算法,与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结合,为永磁机构模型探索出一种新的形状位置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国内外采用永磁直驱技术的轨道车辆发展状况,归纳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结构形式,讨论了抱轴式直驱结构与弹性架悬式直驱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形,分析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蛇行运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针对轨道车辆应用,从磁性材料、冷却系统、温升效应、电机质量、气隙磁密、反电势抑制、失磁故障、电路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永磁直驱牵引电机的...  相似文献   

19.
磁铁电源是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设计以磁铁电源为控制对象,并提出了基于PSO的磁铁电源LQR控制器的设计.首先,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了磁铁电源的状态空间模型,而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磁铁电源LQR控制器加权矩阵进行了优化,以保证能够为加速器快速地提供所需的磁场.仿真结果表明,该课题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满足系统输出快速响应的要求,各项指标优于传统方法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