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关注焦点一直是"三龙一通",最新数据显示,"三龙一通"在大中型客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高达53%,与此同时,却仍有近百家客车企业在47%的市场份额中艰难求存。在这上百家客车企业中有不断的"退出者"如长城、美的等,也有不少的"新生力量",如上海申龙、中国重汽济南客车、泉州西虎等。在整个客车行业中不能忽视对这些中小型客车生产企业的关注,因为这些企业也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2.
2008上半年的市场井喷假象,一度让整个汽车行业热血沸腾,跨越千万产量大关的口号此起彼伏,客车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也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但是,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的却是可能长达数年之久的"冬季".转瞬之间,整个汽车市场哀鸿遍野,大多数企业都被迫裁员减产,预备"过冬",客车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回调期.值此"寒冬"之际,笔者想通过这一系列文章,将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和盘托出,希望给行业同仁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客运的角度对客车制造企业提出了要求,如何高起点,高速度地开发高级客车来满足国内运输市场的需求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客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行业的整合步伐在加速,也有很多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为了在市场上存活并且发展下去,客车企业必须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仅仅依赖企业自身管理已经无法实现,客车企业必须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携手去完成,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本文以D公司为例,来谈谈客车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中存在的4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客车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场增长率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客车业摸索着创新差异化、价格战以及品牌战的博弈之路。无论是领先者,还是落后者,都没有逃离市场振荡带来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使客车行业变得更加坚强。关注客车行业的分析师们把经济学原理与客车行业结合起来,通过数理统计和经济学模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2004年中国客车行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现状。在这组特约稿件中提到的大部分企业是客车行业的前10名,代表了中国客车行业的主力。有利润的行业才是成熟的行业,有利润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我们相信,用户市场更关注优秀的企业。用户市场也需要这样的参考。(吴永强)  相似文献   

6.
杨亮 《商用汽车》2007,(4):42-47
叶宏廷: 诚信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2007年的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我们有7款产品亮相,分别是中型客车XML6796E1A(07款)、城市公交车XML6115UE13H、中型城市巴士XML6745J13C、多功能客车XML6101J12、高档豪华客车XML6125S3、马可波罗大型豪华客车XML6127E1和1款我们即将研发的概念车--太空车.金旅一贯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原则在这7款车上有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政府扶持下的客车企业群2009年,总销量近13万辆的大中型客车市场容纳着162家客车企业,这并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应该存在的状态。导致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1.运作成本不高,进入门槛较低笔者之前曾就客车企业生存的产能需求问题进行过量化计算,在将中型客车定位为放量  相似文献   

8.
丁成 《商用汽车》2006,(6):44-45
基层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一线员工的工作效率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劳动力密集的客车行业,基层执行力更是客车企业决胜市场的重要资本和保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客车企业在基层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往往企业宏观层面的战略战术非常清晰,但到达基层以后,执行就变得非常艰难,最终造成这样一种结果:高层的工作指令在实现之后已面目全非,成了一种“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长期以来基数庞大的基层管理成了客车企业的管理隐痛。如何加强基层管理,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通过对众多客车企业的抽样调查,本文给客车企业列出如下7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客车制造业的产品开发中.每个企业都已充分利用CAD、CAE、CAM、CAPP等技术,并成功实现了整车的数字化定义、整车结构的模拟和优化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客车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也逐渐积累起了数量庞大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图纸和文档。由于这些图纸和文档的共享程度低、数据传递速度慢、业务数据难以集成、数据的管理水平落后。这直接导致了研发中一些失误.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增加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要想解决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使企业在产品开发环节中摆脱困境,必须利用PDM来对产品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通过PDM系统来建造一个企业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初,在与大金龙副总经理朱国强的一次交流中,我们曾探讨过客车行业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产能释放之战。当时朱国强的观点是:近年来客车企业纷纷扩产投建新的生产线,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代(如2010年客车市场的高幅增长),企业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相应回报;但在市场需求趋于平淡甚至冷淡的时期,这些因急速扩张带来的预留产能,有可能掀起中国客车企业的深度竞争。  相似文献   

11.
有关现代企业的管理问题,不同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给出不了不同的答案和建议,有的说是资产管理,有的说是资本管理,有的说是人力资源管理,还有的说是现金流管理,等等.处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中,现代客车企业面对产能过剩的市场现状,到底应该管理什么?如何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使命? 其实,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所以,客车企业管理也要有系统思考,单纯从哪个角度讲企业管理的某一个方面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环境其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可搞片面论.在不考虑外部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情况下,笔者认为现代客车企业管理应从以下3方面统筹和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国近来的客车市场,我们就不难看出,尽管客车市场整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从城市客车这个细分市场来看,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为什么?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客观需求和政策支持促使我国城市客车近期高速增长根据调查,我国城市客车近2年平均增速  相似文献   

13.
2008上半年的市场井喷假象,一度让整个汽车行业热血沸腾,跨越千万产量大关的口号此起彼伏,客车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也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但是,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的却是可能长达数年之久的"冬季".  相似文献   

14.
2008上半年的市场井喷,一度让整个汽车行业热血沸腾,跨越千万产量大关的口号此起彼伏,客车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也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但是,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的却是可能长达3年之久的"冬季".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98年开始,中国客车产销量直线上升,市场以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自2002年以后我国大中型客车产销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中国客车产销量占世界客车总产销量的30%以上。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使中国客车的产业格局越来越清晰。目前,我国客车整车企业有71家左右,全国大中轻型客车(5m以上)的生产能力约16万辆,虽然企业数量多,但已形成了各具特点、面向不同需求层次的企业群,以"三龙二通"为代表的第一集团,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今,这一要求正极大地促进着客运市场对高品质客车的需求,安全、快捷、舒适的中高档客车将成为市场主流。在一份对国内上千家客运企业2003年购车意向的调查中,所统计数据则更清楚地表明:8 m系列中高档客车将是多数客运企业中短途线路的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客车行业是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起步较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9年,中国客车生产企业有上百家,销量排名前50家客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约为16万辆(L3.5m),客车生产企业形成了各具特点、面向不同需求层次的企业群。随着我国客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出口市场的增长,我国客车生产规模进入世界客车业前列,我国成为世界客车的主要制造国和销售国;另一方面市场情况变幻莫测,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铁路航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客车行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客车生产企业如何能够把握未来市场变化的趋势?客车市场预测模型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0,(30):32-35
<正>高端客车的定义是什么?是豪华?是尊贵?是配置上的登峰造极?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中国市场。作为一名商人,你或许会说,这种华而不实难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作为驾驶员,你会因为每天驾驶操控性一般的车辆,疲劳至极。也许只有乘客能体会高端客车带来的享受吧。真正的高端,要让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才是实至名归。提起高端客车,尼奥普兰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些国内客车企业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制造高端客车,青年客车就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三一客车有限公司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之后,确立了公司产品的主导方向:面向客运、旅游、团体市场推出大中型中、高档豪华客车,利用高新技术打造国人青睐的高性价比的客车品牌。一个全新的客车品牌——三一诞生了!这个以民营资本为背景的新兴客车企业能否实现三一集团的再次创业呢?坚持“研发先行,科技创新”经营策略三一集团的成功实践表明:发展离不开产品的持续创新。三一人不仅充分满足市场的显性需求,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不断发掘客户潜在需求的创新理念。三一客车同样秉承了“研发先行,科技创新”的策略,从创建开始就…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客车市场的统计数据让各家高档客车企业备感压力:市场增长缓慢,企业利润下降,以及来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行业竞争的影响,使得原本看好中国高档客车市场的各国际商用车巨头感到丝丝凉意。中国高档客车产业正呈现一个充满挑战的格局:一方面,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宇通等企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极大提高,相对低廉的价格让这些进口品牌感到相当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客运业的快速发展,线路竞争也越发激烈,客车上座率不断下滑,客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高档客车的购买能力不断下降。统计数据表明,中国150万元以上客车近年来市场增长平缓,与整个行业15%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可以算是走势低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