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热车后怠速过高 故障现象电喷发动机暖机后,当水温达到60℃以上时,怠速过高。 故障原因形成此故障的原因大体有3种:一是怠速限制螺钉调整不当;二是节气门开度过大或节气门传感器调整不当;三是用于调整怠速的步进电机卡死或进气歧管漏气。电脑控制怠速稳定装置是根据发动机水温、负荷和节气门的位置等信号来决定怠速状态。一般发动机怠速时,稳定转速为700r/min ± 50 r/min。怠速时发动机转速是电脑控制的。当怠速转速低于设定值时,电脑便控制怠速调节装置,打开空气旁通道,使进气量增加,提高怠速值;当怠速转…  相似文献   

2.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广州本田飞度轿车(发动机型号为L15A7)来报修,发动机怠速过高,热车后怠速在1350~1550r/min之间,同时着车后发动机加速反应慢,发动机故障指示灯长亮。二、故障原因分析1.广本飞度轿车的怠速控制原理通过分析可知该广本飞度轿车的怠速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电子节气门怠速控制系统,它取消了怠速调节阀,而是直接由电控单元ECM调节节气门的开度来实现车辆的怠速控制。ECM接收到油门位置信号、节气门位置信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车主说最近该车怠速偏高,还伴有怠速忽高忽低现象,尤其热车时忽高忽低现象明显。在多家修理厂修理过也没有解决问题,换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电机、进气压力传感器。用诊断仪检测没办法进入系统。  相似文献   

4.
检查诊断 用元征电眼睛解码仪进行故障诊断,显示怠速控制阀不良。读动态数据流发现,怠速控制阀不管在何种工况,其步进电动机的位置总是在“0”步。于是判断故障为怠速控制系统不良。  相似文献   

5.
一辆行驶了15000km的赛纳轿车怠速游车(即怠速不稳),发动机故障灯亮。车主称已在其它维修站更换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油门踏板行程传感器,但故障仍未排除。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一辆雷克萨斯LS400,1UZ—FE型发动机。启动发动机着车后,马上又熄火,怠速着不住车。 故障诊断:打开点火开关ON位置,短接TE1-E1调取故障码,无故障码。用万用表测量怠速触点IDL,电压为0V,怠速触点闭合。取下并检查怠速阀,其伸缩正常,无卡滞现象,顺便清洗了旁通气道。检测曲轴皮带正时标识,正时准确。  相似文献   

7.
<正>故障现象一辆行驶里程为6万多km的2006款起亚赛拉图轿车,发动机怠速熄火。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是怠速控制阀堵塞或损坏,拆下怠速控制阀并清洗调整后,车辆依旧怠速熄火,更换怠速控制阀后故障有所好转,车辆能够起动怠速运转,但怠速不稳,车辆有明显抖动,这说明该车故障和怠速控制阀关系不大。分别检查该车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都没有问题;用故障检测仪检测,读到故障代码P0016,显示的故障内容为"凸轮轴/曲轴位置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在行驶过程中换挡或等待红绿信号灯时发动机怠速转速偏高。检查分析试车验证故障,属实。连接故障检测仪进行检测,无故障代码储存。读取数据流,发现发动机怠速转速为1100r/min,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1的信号电压为0.95V,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2的信号电压为0.43V。接着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同车型新车怠速时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电压,分别为0.74V和0.37V。  相似文献   

9.
在发生以下两种情况后,必须进行怠速空气量学习操作:第一种情况是更换电子节气门控制执行器或ECM后;第二种情况是怠速或点火正时不符合要求时。但是,在进行怠速空气量学习时,首先要进行“加速踏板释放位置学习”和“节气门关闭位置学习”。下面以东风日产骐达(TIIDA)轿车为例,详细介绍这三种学习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怠速工况下,电控单元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怠速触点信号或节气门位置初始信号(三线式不带触点信号)来决定是否为怠速控制。若怠速信号成立,电控单元便依据发动机内存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怠速执行器控制,调节怠速工况下的进气量,使发动机的实际转速控制在目标转速规定的范围内,即完成怠速稳速控制之目的。怠速工况的稳速控制实质上是怠速工况的进气量的调节控制。怠速转速偏高故障,从根本上讲是怠速工况进气量过大而且过大的进气量是经过空气计量的,从而喷油量也是随之增加的,也就是说,实际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空燃比没有变化,而混合气的量值在增大,故使汽缸内的燃烧动力增强,而导致怠速转速升高。按正常怠速控制理论来分析,由于有怠速执行器的控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气体进入,即使有某种原因有多余气体进入,怠速执行器根据目标转速要减小怠速通道的进气量来达到稳速目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怠速偏高故障呢?为什么会有多余的气体不被控制而流入呢?这些多余气体又是如何被测量的呢?对此,我们将从两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An idle speed engin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and appli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dle speed controller for a 125 cc two wheeler spark ignition engine. The procedure uses the measured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IMEP) at different speeds at a constant fuel rate and throttle position obtained by varying the spark timing. At idling conditions, IMEP corresponds to the friction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A retard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engine. Using these data, 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idle speed fluctuations, when there are unknown torque disturbances, was developed. This model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d loop idle speed controller based on spark timing. The controller was then implemented on a dSPACE Micro Autobox on the actual engine. The Proportional Derivative Integral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were found to match fairly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indicat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developed idle speed model. Finally, the optimized idle speed control algorithm was embedded in and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with an in-house built, low cost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EM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wo-wheele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根据稀燃增压点燃电控调压式CNG发动机的特点,设计了起动及怠速控制策略,对目标怠速、节气门开度、废气旁通阀开度、燃气供给压差、点火提前角、点火能量、空燃比等参数进行控制。在6缸直列单一CNG发动机上进行了起动及怠速调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起动燃气供给量、初始节气门开度、起动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可以实现CNG发动机快速、可靠起动;通过标定怠速节气门调速和点火提前角调速控制参数,实现了怠速工况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4JB1高压共轨柴油机,研究了稳定怠速、从起动过渡到怠速以及从高速运行过渡到怠速3种工况的特点.不同过渡工况采用了相应的怠速油量控制补偿算法及DT1算法,稳定怠速采用PI控制器并实时对参数进行修正.经过试验验证了策略的合理性,怠速转速对环境及工况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保证了怠速过渡工况的转速平顺性,避免了失速及...  相似文献   

14.
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车降低怠速转速后的节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怠速转速降低50r/min,怠速油耗降低6%左右。在城市道路行驶怠速工况较多,降低怠速转速后整车节油效果较好,但是NEDC测试循环怠速工况时间短且怠速油耗量小,加之测试与设备误差等原因,很难直接测试出降低怠速的节油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NEDC工况拆解法来计算降低怠速转速后的油耗与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荆瑞山 《汽车技术》2000,(4):36-37,44
丰田 皇冠3.0轿车装用2JZ-GE型发动机,采用的是多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进气系统,供油系统、电子控制单元三部分组成。介绍了怠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怠速转速的检查与调整及怠速混合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怠速递阶模糊控制策略和发动机怠速状态的动态模型,针对怠速状态的内在不稳定性和怠速控制目标的多样性,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怠速提升的DPF再生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端中心附近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升高幅度最大;随着怠速的提升载体的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逐渐降低,怠速提升至1 100r/min时,最高温度峰值由820℃左右降至632℃左右,降低了约22.9%,最大温度梯度由30℃/cm左右降至10℃/cm左右,降低了约66.7%。  相似文献   

18.
阐述汽车整车电气系统电量平衡发电机、蓄电池和用电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整车电气系统负载情况,以某车型负载5为例,分析在模拟城市工况、60km/h匀速行驶工况和试验场综合路循环工况下,怠速降低前后整车用电设备试验数据,论证发动机怠速情况整车电平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PID算法的车用天然气发动机怠速闭环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改装的天然气发动机及自主研发的ECU和转速采集系统,采取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发动机怠速进行单闭环和双闭环控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及控制结果对比分析。台架试验表明: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怠速闭环控制有利于怠速的稳定,在单闭环基础上开发的双闭环控制能更有效地降低怠速波动量。  相似文献   

20.
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由于怠速时供油量较小,各缸供油量不同和每缸供油量的波动很大,在不同的冷却水温下保持稳定转速所需的喷油量不同,会造成燃烧过程恶化、排放性能变差。因此,分析了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不稳定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怠速开环和闭环控制、各缸均衡控制以及多段喷射等来减小怠速时的转速波动和运转噪声,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怠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