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地铁 6 号线路上选取一段典型的波磨区段,对其开展修理性打磨,并对打磨前后钢轨表面不平顺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段波磨典型的波长为 63 mm,其中曲线内轨波磨较为严重;修理性打磨可以有效消除 63 mm 波长的典型钢轨波磨。然后对打磨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得出修理性打磨后钢轨表面不平顺状态满足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2.
钢轨波形磨耗打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 《铁道建筑》1995,(6):14-16
北京铁路局采用URR48-4型打磨列车对运营线上的波磨钢轨进行打磨,取得了良好的打磨效果,本文介绍打磨作业工艺的制定,分析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角度出发,利用工程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波磨钢轨合理打磨周期的问题。钢轨打磨周期的确定是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预测波磨发展速度,计算打磨及维修费用,以最经济打磨周期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钢轨打磨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广泛采用的两类钢轨打磨方法。重点论述了“预防性打磨(又称外形打磨)”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指出:外形打磨能有效地控制钢轨侧磨、疲劳和小磨,改善轮轨接触状况,减小轮轨动力作用,降低轮轨噪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定期打磨钢轨可降低钢轨粗糙度,进而有效降低轮轨滚动噪声和车内噪声。针对某区段钢轨波磨导致的异常车内噪声问题,对该区段的钢轨波磨及客室与司机室的车内噪声进行现场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打磨前的司机室和客室的噪声主频段为420~670 Hz,与地铁列车通过该区段波长为25 mm和40 mm波磨时的通过频率基本一致;钢轨打磨后,车内噪声明显降低,客室噪声幅值降低了11.4 dB(A),司机室噪声幅值降低了9.8 dB(A)。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提出钢轨打磨限值:当钢轨粗糙度在大部分频带范围内超过钢轨粗糙度限值3 dB或6 dB时,建议对该钢轨进行打磨。  相似文献   

6.
钢轨打磨车打磨作业后轨顶不平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GM-48型钢轨打磨车打磨作业一定遍数后,如继续打磨,波磨深度反而越大,通过分析打磨车作业控制原理,标定相关系统,找出打磨后波磨深度变化的临界值,即打磨到平均波磨深度为0.17 mm左右时,已经达到其最佳效果,没有必要再增加打磨作业遍数.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地铁6号线草房站—物资学院路站区间选择一段曲线段作为试验段,基于钢轨廓形和车轮踏面数据调查,借助动力学仿真软件计算钢轨打磨最佳设计廓形.在钢轨铣磨和个性化打磨后设置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计算分析钢轨廓形变化、疲劳伤损发展、波磨发展等情况,对比钢轨铣磨和钢轨廓形打磨的质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钢轨廓形打磨减缓了钢轨疲劳伤损及波磨的发展速率,将打磨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地铁采用个性化钢轨廓形打磨是合理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和治理高速铁路钢轨出现的波磨现象,以某高铁钢轨为对象,跟踪检测和分析轨面波磨发展规律和不同打磨方式对波磨的治理效果.结果 表明,高铁钢轨波磨典型波长为120 mm~170 mm,初始发展速率为0.03 mm/年~0.09 mm/年.与快速打磨相比,传统打磨和小机打磨容易造成轨面100 mm~300 mm的初始不平...  相似文献   

9.
波浪形磨耗是钢轨在使用过程中钢轨顶部沿其纵向出现一种规律性的类似波浪形状的周期性不平顺磨损现象,是轮轨系统普遍存在的一种损伤形式。在各不同铁路运输系统中均有出现,波磨对轨道的危害巨大,不仅会缩短轨道使用寿命,增加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同时会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性。本文对钢轨波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了波磨问题的复杂性,同时对神朔重载铁路钢轨波磨病害进行现场调查,结合动力学等相关波磨现场测试手段,利用CAT波磨测试仪获取波磨的基本数据,对比分析钢轨打磨前后动力学指标和平顺性指标,观测结果表明,钢轨打磨可以作为波浪形磨耗的及时处理措施。但是钢轨波浪形磨耗往往还存在着钢轨剥离掉块等病害,仅依靠钢轨打磨不能消除这些病害,因此钢轨打磨不能作为钢轨波磨的长期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丰沙线R300~600 m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和剥离掉块严重等问题,根据线路实际运行车辆车轮踏面、钢轨实际廓形和表面病害情况,充分考虑轮轨接触关系,设计得到适合丰沙线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最佳廓形,并按其实施了廓形打磨。通过跟踪观测结果可知:廓形打磨后疲劳伤损和波磨等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波磨曲线维修成本大幅降低,钢轨廓形保持良好,整体打磨效果显著。而未实施廓形打磨的曲线钢轨疲劳伤损和波磨等病害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我国现行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详细介绍了国外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波磨评价指标及打磨验收标准,包含钢轨表面不平顺粗糙度级、移动波深幅值峰-峰平均值、移动波深幅值有效值平均值等,并对国内钢轨波磨评价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测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评价指标,指出我国现行波磨评价指标的不足。目前我国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及打磨验收标准指标单一且量值相对宽松,不能分波长进行评价,亟需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波磨评价指标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广州地铁采用的2种钢轨打磨方法,重点论述“预防性打磨”方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指出预防性打磨能有效地控制钢轨侧磨、疲劳和波磨,改善轮轨接触状况,降低轮轨噪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铁所辖的市域快轨线路是国内首条速度160 km/h的全地下隧道市域快线,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钢轨波磨病害,据统计易出现钢轨波磨病害区段为长大区间直线区段、进出站台时的加减速区段、部分曲线区段,一般平均波深为0.07 mm,波深超过0.04 mm的钢轨波磨一般延展长度为1~1.5 km。针对此问题,文章对新的打磨需求进行总结分析,对GMC-20国产化钢轨打磨车开展应用研究,通过优化打磨模式,采用打磨3遍和抛光1遍的方法,在单次作业点内可完成1~1.5 km钢轨打磨作业,能够快速高效的消除钢轨波磨病害,提高打磨效率和打磨质量,同时打磨效果能满足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钢轨打磨车恒压加载系统压力波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钢轨打磨车打磨装置恒压加载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钢轨表面波浪形磨耗对加载压力的干扰,采用三通比例减压阀实现了打磨过程的恒压控制;分析了波磨频率对加载压力波动的影响机理,完成了基于AMEsim的系统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三通比例减压阀的恒压打磨加载系统压力波动随波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压力波动小,打磨质量高,对工程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新兖下行线K202+680—K203+180曲线钢轨波磨病害整治为例,通过现场病害调查、打磨方案设计和钢轨打磨作业解决波磨病害,对曲线钢轨波磨病害整治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轨廓型打磨能够消除曲线波磨,晃车问题得以解决。打磨后,钢轨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横向和垂向加速度等轨检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超限次数以及扣分明显降低,表面病害及廓型得到改善。钢轨打磨能提高列车运行品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维修工作量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振动和噪声投诉问题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线路附近居民投诉的振动噪声问题,经调研确认发现,振动噪声过大与轨道波磨密切相关。参照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要求对钢轨进行打磨,对目标敏感点区段内钢轨打磨前后的轨面不平顺状态及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对比,通过时域、频域分析,评估钢轨打磨减振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采取钢轨打磨措施后,钢轨表面不平顺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波磨情况得到很大缓解,隧道壁振动加速度等级 Z 振级降低 4.4 dB,轨道结构振动响应也大幅降低,说明钢轨打磨措施对减振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高速铁路因轮轨匹配问题而导致轮轨接触位置不良、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报警、动车组异常抖动、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疲劳裂纹等的具体成因进行研究,并主要从轮轨接触关系、等效锥度、轮轨匹配、钢轨打磨、道岔直尖轨处理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车轮型面与60钢轨廓形不匹配导致了轮轨接触位置不良,采用60N钢轨可使轮轨的接触位置居中;按设计的钢轨廓形或60N钢轨廓形进行钢轨打磨,可以有效降低轮轨的等效锥度,从而抑制动车组异常抖动和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采用GMC96—B型和GMC96—X型钢轨打磨车打磨产生的钢轨周期性磨痕波深较大时,容易发展成钢轨波磨,而采用大机打磨可有效治理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因未倒棱且长期承受应力集中作用是造成其产生疲劳裂纹的根本原因,可采用倒圆和组合断面轨面修型处理,有效控制直尖轨非工作边的疲劳伤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加,地铁列车行驶速度、行车密度大幅提高,对列车轨道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钢轨频繁出现波磨病害.波磨的产生直接影响列车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而我国现行的钢轨打磨标准不能科学指导北京地铁钢轨打磨作业,因此,需针对北京地铁线路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钢轨打磨标准.通过连续波磨测量设备对北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重载和高速铁路的发展,钢轨波磨问题日益突出。选取2条半径为300 m的曲线为观测对象,分析钢轨打磨前后钢轨波磨的波长和波深。基于C_70型铁路货车,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前后轮轨动力学性能及振动加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钢轨打磨不会改变波磨波长,但能有效减小波深幅值,甚至完全消除波磨;波磨有残留时其波深幅值会在波长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增加,而完全消除波磨区域仍会在一定时间后继续出现波磨,但波长会发生变化;钢轨打磨能明显降低机车车辆的轮轨作用力和振动加速度,波深幅值由0.78 mm降至0.12 mm后,重车和空车的轮轨垂向力分别降低23.7%和21.9%,对应的轨枕最大垂向振动加速度分别降低78.4%和81.1%。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铁路钢轨百米周期性不平顺问题,综合分析既有钢轨打磨技术的优缺点,兼顾打磨效果、天窗时间和经济性,提出以大机快速打磨和小机打磨为主、大机传统打磨为辅的综合整治策略;通过调整小机打磨和大机快速打磨的顺序,设计了两种打磨方案,并选取典型区段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机打磨+大机快速打磨+大机传统打磨、大机快速打磨+小机打磨+大机传统打磨两种打磨方案均可以有效治理钢轨百米周期性不平顺,同时保证了钢轨廓形打磨质量;大机快速打磨+小机打磨+大机传统打磨方案总体打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