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干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抗剪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干拌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高机理,针对SAC10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40目(0.425 mm)、80目(0.180 mm)、120目(0.125 mm)等3种不同目数胶粉,掺加剂量为10%、20%、30%的干拌橡胶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分析了胶粉的目数和掺量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蠕变试验、静态三轴试验和贯人试验对干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胶粉掺量增加,橡胶沥青混合料阻尼比减小、黏结力c减小、内摩擦角φ增大;随胶粉目数的增大,橡胶沥青混合料黏结力c增大、内摩擦角φ增大.增加胶粉掺量或减小胶粉细度都将有利于干拌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提高,而阻尼比减小和内摩擦角增大是混合料弹性增强、高温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橡胶粉在沥青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橡胶粉掺量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和低温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化点和延度都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橡胶粉掺量为15%时,软化点和延度都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最好;针入度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但与基质沥青的针入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性能,研究制备脱硫橡胶沥青胶浆,借助脱硫橡胶溶胀模型,采用锥入度试验对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展开研究,同时利用拉拔仪对其粘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40目橡胶沥青胶浆进行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橡胶沥青大幅度的降低了橡胶沥青的高温粘度,有利于施工和易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抗剪强度远远大于相同胶粉掺量下的40目普通橡胶沥青胶浆,且其抗剪强度随胶粉掺量及粉胶比的增加而增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拉拔强度略低于相同胶粉产量下的40目橡胶沥青胶浆,但两者最佳胶粉掺量下沥青胶浆拉拔强度,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掺量与细度下的橡胶粉对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针入度、软化点减小,5℃延度、车辙因子和黏度增大,弹性恢复先增后减,胶粉可明显改善沥青高温性能;橡胶粉细度从20目增加到60目,橡胶沥青的针入度、延度、黏度、弹性恢复都有所增大,软化点有所减小;橡胶粉的目数增至80目后,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反而有下降趋势。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橡胶粉掺量宜为18%~22%,橡胶粉的细度宜用60~80目。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橡胶沥青最优的制备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以180℃粘度、软化点和弹性恢复为评价指标,分析橡胶粉类型、橡胶粉掺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增溶剂、接枝酸酐等6因素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来源的胶粉制备橡胶沥青,其各项性能指标有显著的差异;来源相同时,40目胶粉橡胶沥青粘度、软化点大于30目,弹性恢复小于30目;橡胶沥青各项指标均随胶粉掺量的增加、搅拌温度的升高(160~200℃)而增大;增溶剂的添加使橡胶沥青软化点降低,其对粘度和弹性恢复的影响较小;接枝酸酐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使用不同目数的废旧轮胎胶粉,按照不同掺量制备橡胶沥青,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了胶粉的掺量和目数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和老化性能的影响,认为:随着胶粉的加入,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和老化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掺量和目数是影响橡胶沥青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物沥青掺量对生物改性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掺量的(0%、5%、10%、15%、20%和30%;生物沥青占总沥青质量的比值)生物改性橡胶沥青进行黏度试验、DSR试验、BBR试验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沥青掺量的增加,生物改性橡胶沥青的黏度值逐渐减小。当生物沥青的掺量由0%增加到10%时,生物改性橡胶沥青的黏度显著减小,降幅约52%。生物改性橡胶沥青的G*值逐渐降低、δ不断增大、车辙因子逐渐减小,生物改性橡胶沥青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弱,高温性能变差。当生物沥青的掺量为20%和30%时,生物改性橡胶沥青的车辙因子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生物改性橡胶沥青的蠕变劲度S值变小,m值增大,低温抗裂性随着生物沥青掺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生物沥青与橡胶沥青混合并未产生新的官能团,是物理上的混溶,建议生物沥青的掺量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橡胶沥青的性能,依托河北廊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针对当地气候特征及材料性状,借助正交试验优选橡胶沥青的9种正交组合,并研究了胶粉掺量、胶粉目数、沥青型号对橡胶沥青3大指标的规律性影响。此外,采用老化试验和布氏黏度试验,评价了拌和时间以及拌和温度对橡胶沥青老化前后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正交试验各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胶粉掺量基质沥青型号胶粉目数;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对橡胶沥青老化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在制备橡胶沥青的过程中需合理控制时间和温度;选取90#、60目、胶粉含量为20%的橡胶沥青,在190℃的环境下拌和60 min,能使橡胶沥青达到最佳性能;建议橡胶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以5℃延度和180℃黏度为主,针入度和软化点为辅。  相似文献   

9.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然  马启和 《公路工程》2015,(2):137-141
基于三分点加载试验研究了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用量、橡胶粉细度以及混合料级配类型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这四种影响因素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影响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掺量增加,各应力水平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增大橡胶沥青用量可以增加橡胶沥青混合料低应变水平下的疲劳寿命,但也会增大橡胶沥青混合料对应变变化的敏感程度;随着橡胶粉颗粒粒径的减小,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提高;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更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橡胶粉掺量与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试验,探讨温拌沥青混合料添加剂Sasobit对道路石油沥青主要技术指标的影响。试验与分析显示,Sasobit可以增加沥青的稠度,当掺量等于大于基质沥青质量的2%时,沥青的标号将从70#降低一个等级成为50#。沥青针入度指数随添加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到某个最大值然后减小,常用的3%掺量可以显著改善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沥青当量软化点随添加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大然后大体维持在常量,常用的3%掺量可以使沥青当量软化点较基质沥青提高约10℃。但是,沥青延度随添加剂掺量的增加持续降低,2%的Sasobit可以使沥青10℃延度从28.5 cm降低到12.0 cm,以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粉的目数、掺量、沥青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作为4个评价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配比方案,采用各因素水平下的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弹性恢复以及布氏旋转黏度五个指标评价沥青性能,并分析了各因素在橡胶沥青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0目橡胶粉在掺量为25%,拌和温度为195℃搅拌1 h得到的改性沥青的性能最好。通过橡胶粉物理膨胀与化学脱硫作用,在合理的橡胶粉目数、掺量、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温度下,沥青的塑性和黏性得到提高,改善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橡胶沥青性能试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橡胶沥青的路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胶粉类型、胶粉掺量、基质沥青类型、拌和温度等对橡胶沥青高温、低温和抗老化性能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胶粉后,沥青的高温、低温及抗疲劳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目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40目和360目胶粉改性沥青,三者低温以及抗疲劳性能比较接近;对于中海油(泰州)AH-70基质沥青而言,当采用20目货车轮胎胶粉改性时,最佳掺量为16%~18%.  相似文献   

13.
选择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中涉及的搅拌方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以及胶粉掺量4个参数,控制3个参数不变,改变另一个参数,采用间接拉伸(IDT)试验研究生产工艺参数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参数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方式生产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最大,简单搅拌最差;180~200℃生产温度能得到强度较好的混合料;搅拌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建议选择l~1.5h;从沥青的改性程度和施工和易性考虑,建议胶粉掺量为17.6%~22%;4个工艺参数中,胶粉掺量和搅拌时间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搅拌温度次之,搅拌方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橡胶粉粒径和用量对多孔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首先进行混合料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然后使用3个不同粒径大小(4~20目,20~200目和4~200目)的橡胶粉,胶粉用量为最佳沥青质量的10%,15%和20%进行干法改性。对试样进行渗透系数,飞散损失,间接拉伸强度和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的20~200目橡胶粉可提高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同时,增加胶粉粒径和用量降低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吴为东 《路基工程》2017,(2):130-134
采用不同胶粉掺量、胶粉细度、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制备橡胶沥青,并测试橡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粘度等指标,研究制备条件对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同时,采用四组分法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橡胶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宜采用由货车轮胎磨细得到的20目胶粉,生产温度可为180℃~200℃,发育时间宜为60分钟,胶粉掺量应根据项目要求确定,但最低掺量不宜小于18%;根据对橡胶沥青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胶粉与基质沥青未发生复杂化学反应,橡胶沥青性能的提高主要源于胶粉与基质沥青混溶后的物理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16.
冯新军  李旺 《公路》2021,(1):273-279
针对废胶粉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较差、黏度大、对施工温度要求高等缺点,采用双氧水对废胶粉表面进行氧化改性,以双氧水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胶粉目数为因素各自选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用软化点、5℃延度、25℃针入度、离析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和180℃布氏旋转黏度作为考核指标,以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作为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胶粉的表面氧化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处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双氧水用量70mL,处理时间4h,处理温度80℃,废胶粉目数40目。  相似文献   

17.
张琛  张翔 《公路工程》2020,(1):67-73
为了优化低温地区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参数,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依托工程,以抗弯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室内小梁弯曲试验,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胶粉掺量、胶粉细度以及RAP料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权重及影响规律,并探讨混合料在研究区域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C13级配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对于AC13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2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弯拉强度相对最好。对于AC16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4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抗弯拉性能相对最好;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两种级配(AC13和AC16)所制备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均呈减小趋势,胶粉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最大,RAP掺量次之,胶粉细度量的影响最小。胶粉掺量对AC13级配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效应要高于对AC16级配混合料的影响效应;当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在150~190℃之间变化时,其和易性随着拌和温度的增大而不断改善,当拌和温度相同时,AC13级配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胶粉改性沥青的存贮稳定性。依据沥青混合料实验规范,选取存储48h后的软化点之差,作为评定标准。通过控制变量的对比分析,对影响胶粉改性沥青存贮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较好的沥青品种,较大的胶粉目数,较低的胶粉掺量,较高的搅拌温度,较长的搅拌时间以及经过高速剪切,均可增加胶粉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