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提高铁路运输产品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璐 《综合运输》1999,(12):27-30
<正> 一、运输产品的内涵 运输产品是运输供给方提供运输需求方所需人或物的位移。运输企业必须通过向运输需求者提供满意的运输产品来获取利润。运输需要是运输企业设计运输产品的出发点。从运输需求方视角审视,运输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可划分四个层次:核心产品层次、基本产品层次、期望产品层次和扩大产品层次。运输产品各层次内容随运输对象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考虑运输费用、运输安全、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等因素,建立了以运输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组合优于单一的运输方式。求得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最优解可以为运输经营者在实际运输经营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综合运输发展及适应性理论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输资源配置从宏观上需要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输资源的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二是运输供给对于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的适应性。本文回顾了我国学者对运输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理论和运输供给的经济适应性理论和运输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邮轮旅游事故频发,处理邮轮事故时是否适用我国海上旅客运输规定存在争议。在我国邮轮包销模式下,邮轮运输行为不被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五章的"海上旅客运输"。探讨邮轮运输的属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旅客运输的定义,另一是海上旅客运输界定。前者决定油轮运输是否为旅客运输,后者决定其是否为海上旅客运输。此外,再结合国际对邮轮运输属性的理解,得出邮轮运输既是旅客运输也是海上旅客运输的结论,并为我国《海商法》的修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道路运输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道路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也包括道路运输规章.从性质上讲,道路运输法属于中间法域,既包括道路运输行政法,又包括道路运输民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铁、水、航等多种运输方式逐步进入冷藏运输领域,现已基本形成冷藏运输多元化发展格局和竞争态势。当然,我国冷藏运输市场仍以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为主。近年来,物流企业发挥出各种运输方式的自身特点,使得冷藏运输在运输载运工具、货物运输品质、运输物流企业及全程冷链服务等方面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驮背运输是我国货运发展的重要方向,欧美驮背运输发展的较早,运输模式已较为成熟,而我国铁路驮背运输在货物运输体系中尚属空白。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美驮背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运输方式,结合国外驮背运输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驮背运输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物从生产地到销售地往往有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采用哪种运输方式,应根据运送货物的性能、运输量的大小和运输距离的长短及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来确定,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对实现合理运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菁 《综合运输》2010,(1):74-79
<正>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60年成长历程,我国道路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次大部制改革,交通运输部设立了道路运输司,道路运输进入了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推进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是道路运输行业的关键。本文从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重点阐述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先进技术,建立起高效、完善、协调发展的道路运输体系,对道路运输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信息共享、交互、互馈的智能性,使社会公众得到高效、和谐、一体化的智能化运输服务,达到运输生产与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匡敏 《综合运输》2005,(6):28-32
运输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运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运输资源配置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新的运输能力的形成或对原有运输设施、设备的改造,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各运输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着运输产业结构和地区运输能力的供给结构。通过对运输业各部门投资所形成的运输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运输业发展水平。我国运输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史,无论是运输供给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还是运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客观上都有赖于投资的推动。因此,在保持运输…  相似文献   

12.
陆上风电场大件运输一般包含两部分内容:场外运输和场内运输。无论是场外运输还是场内运输,其根本还是在于道路,场外大件运输道路主要着眼于对现有道路的改造,场内大件运输道路的工作重点则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道路展线、土石方量控制、水土保持及道路边坡复绿等问题上。文章主要从风力发电机组设备运输技术创新的角度,结合风电大件运输道路,以场外大件运输为切入点,对陆上风电场大件运输相关创新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应对方案,以供广大风能发电相关从业人员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客运站:类别选择和建设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道路旅客运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集运输服务、运输组织、行包储运、通讯信息、辅助服务于一体,把旅客、运输经营者和运输管理部门的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农村道路旅客运输健康而有序地发展,在运输市场中起着集散旅客、停放车辆、运行调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门到门道路旅客运输是指乘客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全部运输过程,包括中间可能涉及到的起点至汽车站、汽车站换乘至汽车站、汽车站至目的地等环节,均由承运人负责,无须乘客再办理任何其他中间环节手续。其实质就是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整合集散运输功能、班线运输功能为一体,使乘客只购买一张票,便能享受全程的运输服务。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在满足旅客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运输服务的增值。但是门到门道路旅客运输服务在安徽省发展缓  相似文献   

15.
正要确保经营性道路运输安全,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要严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准入机制,加强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管理,提升道路运输驾驶员日常管理水平。道路运输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只有把交通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而驾驶员作为道路运输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素  相似文献   

16.
杨洪年 《综合运输》2009,(11):16-17
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的新模式,由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所构成,其要义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系统、协调、优化发展,其特征是:交通网络通达化,运输过程一体化,运输结构最优化,运输技术现代化,交通管理统一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运输契约由自雇运输向受雇运输发展的运输契约深化过程,认为网络经济是推动不同运输契约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经济使大量交通运输活动在交通区位、线位和站位上集聚,对运输资源和和运输生产全过程控制力增强,从而使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得到控制,专业化分工水平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8.
铁路散粮运输是粮食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 《综合运输》2000,(11):36-38
<正> 一、我国铁路散粮运输的现状粮食运输是粮食商品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其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粮食运输已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运输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铁路运输是我国粮食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散粮运输是相对于铁路包粮运输而言的。我国现行的成品粮运输为了快捷、方便地进入市场,满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要,全部实行包装运输。但成品粮的运输占全国粮食运输的比例很小,大量的粮食运输是大品种的原粮。由于受  相似文献   

19.
道路运输业是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为灵活、运输产品最为多样的运输服务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2.1%。建设打基础,运输出效益。运输要以建设为依托,建设要以运输为归宿。高质量、高效率和安全的运输服务,是交通部门服务社会的终端产品。新时期发展道路运输,就是要立足于发挥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合道路运输自身经济技术特点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特点,推进道路运输与其他综合运输方式的良性互动。道路运输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为运输效率、服务质量不高,与社会不断增长的高品质运输需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和管理水平不高。2006年,道路运输领域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本届政府任期内,道路交通事故由高发到遏制直至逐年下降的目标"。在道路运输系统中,挂靠经营与美国"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的运输组织方式相近,但弊端在于企业对挂靠经营者索取的只是利益而没有责任,这是需要纠正的。  相似文献   

20.
公路甩挂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对提高车辆运行效率、节能减排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甩挂运输的发展,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对甩挂运输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使甩挂运输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山东省在推广甩挂运输工作中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对甩挂运输工作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甩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