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1研究的意义利用超富集植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最先进、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外已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绝大多数是在矿山开采区或冶炼区发现的,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且已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的生物量较小、生长缓慢、富集重金属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污泥中毒性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的pH 值、微生物的接种量、淋 溶的温度及循环淋溶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最优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淋溶液的 pH 值随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逐渐降低,培养基最佳的pH 值为1.0,最佳微生物的接种量为15.0%,最佳淋溶 温度为30C,最佳循环淋溶时间为全天循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中Cd、Mn、Cu、Pb和Zn的浸出率分别高 达88.0%、88.0%、69.0%、67.0%和83.0%.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晰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评估其生态风险,以G25长春至双辽段、G12白城至松原段和松原至长春段高速公路为例,分别沿公路走向,按到公路不同距离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利用ICP-OES和ICP-MS测定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Sb,Zn)含量,通过应用SPSS对数据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9种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大于其对照样,受公路交通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到公路距离的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在30m以内达到峰值,但不同重金属出现峰值的位置不同,总体呈减少的趋势;G12两段高速公路路域土壤出现砷污染,其他土壤重金属尚未达到污染水平;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来看,3段高速公路重金属污染均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说明高速公路运营增加了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为此,交通行业应加强高速公路占地界内和占地界外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为科学的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水体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汛后,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引起的环境风险较低。消落带土壤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较低,Pb和Cd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长期周期性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Cu,Pb,Cd,C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04%,24.49%,12.99%及13.70%,总体而言,增大幅度排序为Pb>Cu>Cr>Cd。  相似文献   

5.
演马矿矸石山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演马矿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矸石山周围的表层土壤的13个土样进行重金属(Cd,Cr,Zn,Pb,Cu)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Pb和Cu为安全级,而Cd,Cr,Zn均处于警戒级以上.综合污染指数顺序为:Zn>Cr>Cd>Cu>Pb.  相似文献   

6.
郑汴公路路尘、路沟底泥和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运营40多a的郑汴公路杏花营路段为研究对象,在采样断面上,按离开公路路基的距离不同布设土壤采样点,用F-AAS法测定土壤中Ni,Cu,Zn和Cr的含量。用GF-AAS法测定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汽车机件间以及车轮与路面间磨损产生的颗粒物导致路面粉尘、路沟底泥和路旁土壤重金属积累;公路北侧路沟和土壤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公路南侧相应采样点;路面粉尘中大多数重金属含量低于路沟底泥,而高于对照样和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的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路旁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的最高含量不在路基处,而出现在距路基20-50m之间,然后逐渐下降至对照值;郑汴公路交通对两侧土壤环境的影响范围超过300m,300m范围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100m范围内发生了中度至重度污染;Cd,Cr和Pb是最主要的公路源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尾矿区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采集张掖市临泽县境内某铁尾矿库及周边闲置农用地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和Cd、Pb、Cr、Cu、Ni、Zn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引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科学评价该区域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极端,pH值均大于7;土壤营养成分匮乏,有机质含量处于土壤养分4级标准及以下,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为6级和5级标准;与对照样点CK相比,尾矿库区土壤Pb、Cd和Zn含量均达到严重污染水平,而Cu为轻度污染,Cr和Ni含量未超标,铁尾矿的排放已造成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天水苹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水苹果园表层土壤(0~20 cm)为调查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Zn、Cu、Pb、Cr和Cd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Cu、Pb、Cr、Cd平均值分别为77.39,23.03,23.62,61.49,0.072 mg/kg,除Cu和Cd以外,其他三种元素均超过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Zn、Pb、Cr为轻度污染,目前尚无Cu、Cd污染;天水果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9.
以150 mmol/LNaCl模拟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盐分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明显提高盐分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当玉米幼苗三片真叶完全展平时,SNP处理可明显提高盐分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根长、株高、茎粗和整株干重,叶片中叶绿素总量也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外源NO可缓解盐分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0 μM/L的SNP对盐分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环鄱阳湖区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周边昌九、南昌东绕城、梨温、景鹰、九景5条高速公路沿线土壤表层0~10 cm重金属Zn,Cu,Pb,Cr,Cd含量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表层土壤背景值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析该区段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离子土壤浓度依次为:Zn>Cr>Cu>Pb>Cd...  相似文献   

11.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对斑块植被区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与地型以及植被的分布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0~6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模型,60~1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污泥掺烧搅拌设备在城市污泥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现状,对比污泥烘干掺烧的处置方法.重点阐述了该设备处理污泥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概述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污泥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副产品.容量大、不稳定、易腐败、有恶臭,污泥是高含水率的液固可燃物,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属高浓度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造纸废水在荒漠区进行防风固沙生态林试验种植,5 a内植树66.66 hm2,直观上看已取得初步成功.然而,经过斜面网过滤后把5 000 m3·d-1的造纸污水输送到沙漠边缘进行生态林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样品预处理后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降低18.3%,孔隙度增大28.4%;土壤pH值下降4.4%;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9.9倍;土壤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增加22.6和4.3倍;土壤中全盐量增加2.0倍.  相似文献   

14.
汞抗性花卉的筛选与牵牛对汞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实验法从24种花卉中筛选汞超富集植物,通过对24种花卉发芽率、根长、根干重的计算与测量,比较实验结果发现:与其它23种花卉比较,牵牛( Pharbitis nil)种子对汞具有较强的耐性.采用盆栽实验法进行了汞污染条件对牵牛生长的影响与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牵牛植株根、茎和叶对Hg2+的累积量最高分别可达114.2、64.09和52.62 mg/kg;当Hg2+浓度低于50 mg/kg时,转运系数(TF)和富集系数(BF)均大于1,最高分别可达1.13和1.47.鉴于牵牛对重金属汞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兼顾能够美化环境等诸多优势,可以作为城市土壤汞污染的植物修复资源,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连云港港疏浚泥为代表,测试了其基本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直接烧胀陶粒和复掺污泥烧胀陶粒试验,测试了陶粒的基本性能和可溶性盐含量。研究表明:连云港港疏浚淤泥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Fe2O3,颗粒细小,液塑限高、塑性指数大,适于烧胀陶粒。连云港港疏浚淤泥复掺35%污泥能够烧制成密度低于600 kg/m3、筒压强度达到3.8 MPa的陶粒,最佳烧胀温度为1 020℃,烧胀陶粒可溶性盐含量极低,不存在吸湿、泛霜、腐蚀性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螯合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重金属的螯合作用是其洗脱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机制,而Zeta电位是表征胶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选用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N-LED3A),考察了NLED3A的Zeta电位及洗脱Pb、Zn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当N-LED3A的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66mV时,NLED3A胶束的稳定性较高,其对重金属Pb、Zn的洗脱效果最佳,最佳洗脱浓度为7 000mg·L-1,pH值为9;K+和Na+对洗脱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峻,对此采取新型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对污染的重金属土壤进行修复。对该技术进行阐述后,对重金属电动力学修复金属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论述电动力学修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索,望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可对改善重金属污染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铅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法.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板蓝根、甘草、黄芪、柴胡、当归等药材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含量,说明了中草药对土壤中的Pb元素有微弱生物迁移作用,富集系数≤0.2.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对免耕秸秆还田覆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周转是有机质形成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众多学者对植物源组分和微生物源组分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形成的贡献存在不同意见.免耕秸秆还田覆盖这一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保护农田土壤有积极作用.基于吉林省梨树县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覆盖1年和5年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利用热裂解-色谱质谱技术(Py-GC/MS)研究了表层土壤(0~5 cm)有机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免耕秸秆还田覆盖1年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其影响不显著,还田覆盖5年后,随秸秆覆盖量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覆盖1年后,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分子结构无显著差异,5年后,秸秆还田覆盖量的增加有利于酚类化合物组分和木质素类组分的积累,且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芳香族化合物组分相对含量随还田覆盖量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夏固原不同植物过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和分析.发现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明显高于草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分布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呈总体下降趋势,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层次间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