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工结构中BIM技术建模技术有其特殊性,常用的Civil3D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建模要求。本文在对某流域水利工程总体规划环节所需的三维可视化与仿真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IM技术,指出以参数化建模和可视化仿真为依托,快速、精准地构建水利工程BIM模型的方法和步骤,让水利工程达到高度信息化的目标。应用BIM核心模型Revit对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进行参数化建模,可实现复杂水工结构的仿真计算,为水工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港口危险品集装箱堆场防护水平,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载体,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港口危险品集装箱堆场危害可视化系统构想。利用分层次构建系统的手段,对每个层次系统的构成提出具体要求,给出具体实现方法,并对系统的应用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长江中游某高桩码头为例,分析了可视化编程在高桩码头工程BIM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提高BIM设计工作效率的方法,促进BIM技术在水运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是以动画方式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动态地、真实地演示出来,并能采集仿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以图形方法直观呈现出来。施工单位借此可正确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实时了解各类施工数据和信息,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极大帮助。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可视化仿真技术在许多大规模建设项目和难度较高的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文章首先对BIM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主要对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芦志强  毕磊  王帅 《水运工程》2019,(1):146-149
针对目前水运工程复杂性高、涉及专业众多、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进行VR(virtual reality)、仿真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水运工程设计中的融合应用,通过VR强大的交互功能、仿真的科学管控能力和BIM技术为实际工程提供的完整、精确的数据环境,实现工程设计中各专业的协同、信息模型的可视化和优化,为水运工程设计及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码头工程BIM技术应用实例,介绍、总结了参数化建模、模块化协同设计、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的融合应用等设计经验以及基于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模块化建造、可视化技术交底等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管控平台的初步应用,对运维阶段的延伸应用提出展望,为实现BIM技术在码头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BIM技术指的是基于BIM数字化承接与可视化表达等配套组成的技术。我国很多建筑领域都在运用BIM技术,如民建、市政、桥梁工程等都有所应用。而在水里工程上采用BIM技术,它能为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效保证。本文就以水利工程BIM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BIM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港口码头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利用BIM技术对码头装卸工艺流程进行三维可视化仿真模拟可以更直观地表达设计意图。本文阐述了各类航道基地码头的装卸工艺流程,提供了基于BIM技术的装卸工艺仿真技术路线,解决了基于Navisworks的多源数据整合技术问题,详细介绍了animator工具的功能特点,最终实现了对航道基地码头的装卸工艺流程的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9.
程绪红  焦永强 《港口科技》2012,(11):22-25,32
为适应海洋工程发展的需要,研制了北斗卫星系统。阐述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授时及短报文功能及其在航道工程中所要发挥的作用。分析海洋工程面临的问题。对北斗卫星系统对海洋工程施工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提出北斗卫星系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方案,为北斗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拓展了思路与空间。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主要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于项目施工中,可为施工提供信息化和可视化的管理,近年来的船闸工程BIM技术正逐步应用。以广西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在BIM技术上的应用为案例,介绍BIM技术在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模块的内容,总结BIM技术对施工项目管理发挥的作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方某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构件碰撞、工程量计算精度低、技术交底效率低等问题,进行BIM技术在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创建三维信息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工程算量、进度模拟以及可视化工艺技术交底,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得出如下结论:BIM技术可视化降低了沟通成本,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解决碰撞问题,降低施工时的返工风险;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算量更加直观,具有完整、快捷、精确等特点;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可视化预演,可辅助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明确要求港口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有关技术标准应与之衔接,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传统港口规划维度仍停留在二维平面布置层次,多维多源空间信息分析手段缺失,全生命周期规划管理的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空间分析和定量优化水平落后,已难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BIM作为一种集成工程各种信息的数据模型,是一种全新的涉及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方法,也是一种能够解决国土空间资源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梳理国内外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港口规划领域应用BIM技术所面临的应用架构缺失、空间规划技术手段发展滞后、应用标准体系欠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未来BIM技术在港口规划中的应用方向,包括促进BIM+GIS融合发展、拓展港口规划方案优化视角、有效衔接相关领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等,以推动BIM技术应用于港口工程全过程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道工程空间分布特性,将广域航道工程划分成若干区域,利用分区域的三维场景数据组织技术进行动态调度,通过插件工具对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减面处理,减少人工减面工作量,并提出Unity加载GIS多源数据技术方法,解决了航道工程大体量BIM+GIS三维数据在Unity引擎中无法加载、渲染卡顿、人工轻量化模型工作量大等项目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利用Unity引擎开发漫游系统,使得超长航道BIM+GIS三维数据加载与高质量的漫游可视化效果兼得成为可能,对BIM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航道整治工程信息模型的集成技术,对三维GIS软件CityMaker以及Surfer、Autodesk Civil3D、Mike21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高效方便地实现了GIS数据、整治建筑物BIM模型数据、河床冲淤演变数据、水动力模拟数据以及项目不同阶段参建各方的管理数据在CityMaker平台的集成与管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切实可行,能够为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信息模型体系是水运工程BIM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全生命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模型层级混乱、难以管理等问题,结合水运工程行业的特点,对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构建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最后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依托,对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使模型层级结构清晰明了,便于信息模型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船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已成为高效的船舶电力系统分析手段.烟大火车渡船采用了当今国际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通过对该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集装箱港区地面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邵强  梁浩 《水运工程》2018,(2):146-150
依托集装箱港口工程项目,利用inventor及revit等三维软件工具,对BIM技术在集装箱港区地面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阐述设计过程,并对BIM设计方法的输出成果与传统设计方法的输出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BIM设计方法的优点。为集装箱港口工程中的地面标识系统详细设计提供一套新的三维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技术路线,以弥补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蔡波 《水运工程》2021,(3):174-179
针对传统的高桩码头二维设计过程存在的不足,结合盐城港重件码头工程BIM技术的实践应用,从协同服务器搭建、族库建设以及多专业协同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BIM协同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构件参数化设计、工程量明细统计、复杂节点参数化设计、工程出图标准化的BIM设计阶段应用点。研究表明: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模型元素信息的联动与共享,提升了多专业协同的参与度,工程设计表达的准确性、协同效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中测量数据集成信息丢失、模型更新繁琐等问题,采用Autodesk BIM平台,研究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阐述实现方法,并在武汉—安庆段航道和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进行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轮机故障仿真训练是提升轮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轮机系统故障机理仿真模型为基础,利用以太网通信技术构建计算机仿真训练系统。结合动态仿真操作屏、人机交互仿真软件及声光模拟等方式,全面、真实、系统地展示船舶机舱动力系统的故障机理及故障现象。所开发的实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