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对平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远 《商用汽车》2005,(2):99-100
2005年1月14日,公安部向社会通报了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总的来说,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对平稳。按《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前/后口径统计,全国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标有所不同。按照新法施行前口径统计,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标全面下降。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从维护道路交通顺畅和各方利益出发,增设了自行协商简易程序,首次明确了驾驶员“疏散”责任、对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做出了新要求,其中限制了交通警察的权力、增加了事故认定复核程序成为新法规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从《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到《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国的交通事故处理在有法可依的道路上走过了15个年头。跟据"路权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也有了近20年的处理实践。但是,路权原则的建立并无法理基础,亦没有得到事故立法的认可。已废止  相似文献   

4.
近日,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该《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北京的小事故快速处理模式进行了借鉴,首次规定,仅造成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除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可以私了,但要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进行协商,对该挪车不挪造成交通拥挤的,驾驶入将被罚款200元。  相似文献   

5.
郭玉祥  刘春华 《驾驶园》2005,(11):20-21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前,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责任的范围和方式,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对受害方的损失,应当先划分事故的责任,然后由保险公司在驾驶员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汽车驾驶员》2008,(10):14-14
公安部近日公布的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现有处理程序相比,新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增设了“自行协商”程序。在“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相似文献   

7.
客车是旅客道路运输的主要工具,客车的安全运行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据近年有关资料分析,客运交通事故占道路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七成以上。因此,加强客车运行的安全管理,认真分析客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是客运企业和客运业户的首要任务。在研究分析影响客运安全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才能真正把安全法落到实处,减少交通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辆故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9.
朱倩 《人民公交》2015,(10):64-67
行车事故处理主要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责任认定和事故善后处理三方面。 行车事故定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 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因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已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项旨在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的法定保险制度。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关制度。保护和救助生命是建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根本和核心。该《条例》实施后,《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纠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执法公正,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予以废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制度,并明确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只能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信访案件多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专门增加了一节"复核",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法制化。本文拟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跟车不当而造成的追尾事故呈上升趋势。为保证跟车安全,避免追尾事故发生,驾驶员除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实用汽车技术》2004,(2):16-18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分8章124条,现将其中与道路运输关系密切的部分章节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为确定人、车、路及环境等众多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原则上应对机动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验,以确认事故车辆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机件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是否具有安全隐患。《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均有相应规定。事故车辆安全性能检验结果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分析交通事故成因的依据之一,同时也关系到事故车辆保险理赔。而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性能中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下面谈谈事故车辆制动性能的判断准则及其检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全会客厅     
《汽车与安全》2004,(5):58-61
2003年10月28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几乎全票通过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法》)从制定、修改、完善到通过。经历四次审议,历时十年.牵动着千家万户,其间广泛征求了社会各阶层意见,并经多方面专家研究论证。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法律,《道路法》对道路变通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全面规范。在道路法正式实施的前夕,笔者就新法规的实施,对规范驾驶者驾驶行为以及人们安全出行的影响等问题.采访了道路交通安全专家李定邦。  相似文献   

17.
运用简易程序大家方便 新规定如下:交通事故是意外原因造成或经调查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并不能确定各方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交管部门不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没有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赔偿的,  相似文献   

18.
《驾驶人心理》2006,(6):F0002-F0002,F0003,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9.
驾车行驶在路上,你一定碰到过:前方堵车了,龟速行驶过去才知道,仅仅是因为两辆车发生了小刮碰.明明是小刮小碰的小事故,却因为争吵、报警、找保险,耽搁了几个小时. 小刮小碰,究竟怎么解决才最省时省力?先看一下道路交通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三项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相似文献   

20.
客车是公路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车的安全运行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004年5月1LJ日旅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据近年有关资料分析,客运交通事故占道路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七成以上。因此,应把加强客车运行安全管理,认真分析客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